天天看点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作者:戏聊史
“灭风沙,治盐碱,一心只为民众好。”

这说的是焦裕禄书记当时拼命治理沙丘,把沙丘变成良田,一心只为人民的精神。无论时间过去多久,焦裕禄精神和为人民奋斗的观念不会改变!

焦裕禄的故事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详,他的事迹让人深受鼓舞。可焦书记举行葬礼时为何会遭到兰考百姓的阻止?今天就带大家再次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老天爷这是要逼死我吗?”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在家中跪地不断地哭喊着。

此时的焦家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即便如此每天还要承受日伪军不断上门骚扰催缴粮款。原本家中还有一头上了年纪的老骡子,不过这骡子在步履蹒跚的拉完磨后直挺挺的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家中唯一值钱的畜生死了,焦家已经没有什么之前的物件,眼看着日伪军的一步步紧逼,焦方田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在家中自杀。

而焦方田的去世却并没有换来家人的安稳,日伪军没有就此放过他们家,而是把焦裕禄强行征用,把他押送去抚顺给日伪军挖煤矿。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在矿上,焦裕禄吃不饱穿不暖,每日都想念家人。他想方设法寻求出路,终于在一天夜晚,焦裕禄掐准日伪军换防的时间空隙,逃离了矿区。

日伪军发现矿工队伍里少了个人,就立即追踪抓捕他,逃亡的路上他一直躲躲藏藏,吃尽了苦头。经历了许多九死一生的险境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可焦裕禄怕还有日伪军在追捕他,加上家乡又一次遇到旱灾,他索性带着妻子外出逃荒,去往了南方。

没过几年,我们终获得了抗战胜利,焦裕禄回到自己的家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希望能够上前线,贡献力量。”这是焦裕禄入党后的第一个要求。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淮海战役打响后,焦裕禄带领几百人的队伍用小推车为前线护送军需品。当时天气正值三九严寒,路上冰雪覆盖,难以前进。焦裕禄并没有退缩,他身先士卒推着小推车赶路。

在路上,他看见队员小刘还是穿着一双草鞋,焦裕禄把自己的棉鞋给了他,自己穿起了草鞋。队员小刘不愿意换,焦裕禄说:“没事儿,我天生就不怕冷,一会感觉到冷了就换回来好了。”

可在路上,每次小刘想把棉鞋换回给焦裕禄的时候,焦书记总是装听不到的样子。就这样一路前进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冻到失去知觉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人拿过军需品和给士兵的棉服。

解放以后,焦书记积极地参与工作,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焦书记被调到机械厂参加工作,也正是这段经历,焦裕禄患上了肝病。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当焦裕禄第一次来到兰考时,他看到了令人心碎的景象:一望无尽的荒漠风沙地;洪涝不断的低洼地区;杂草不生的盐碱地。

因为这种地根本种不出粮食,加上洪涝的摧残导致很多田地根本颗粒无收。许多人都食不果腹,只能逃荒出去,希望能够在别的地方生存下去。

目睹到许多人的惨状,经历过许多相似苦难的他决心帮助兰考,改变这里的一切。焦裕禄心里知道,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得把这几个自然灾害消灭掉。为了控制风沙、盐碱、洪涝等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领导全县人民不断自救。

焦书记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和兰考全县群众一起奋斗。

他每天都去查看各公社的受灾情况,在下雨洪涝时,不怕危险地深入过齐腰深的水中;也在风沙天气时考察受灾严重的区域;不断地考察学习盐碱地的治理方法。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在他不断地考察学习下,焦书记想到解决这三个自然灾害的方法:用大量的淤泥压住沙丘,种植泡桐树。

为何会让人用淤泥盖住荒漠地并种植泡桐树呢?因为这种树能在沙地上栽种,长势也很快,不出几年就能长成大树,既能挡风又能固沙。不仅如此,泡桐每年都可以陆续移栽,种植的成本很低。淤泥盖沙丘可以有效的缓解风沙天气,并且淤泥养分多,可以更好的种植树木和农田。

在确定这一抵抗灾害的方案后,焦书记向全县发布抗灾计划,让全县群众动员起来解决灾害。可是在一开始这个方法进展的并不顺利,很多人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觉得兰考的灾害已经无法挽救了,不愿参与其中,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焦书记看出他们的想法,他开始不断走访,想方设法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并且在救灾一线亲自上阵,每天跟群众同吃同住,把自己和群众凝聚在一起。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渐渐地,焦书记的踏实肯干以及迫切想改变兰考的态度得到兰考群众的认可,他们觉得焦书记并非是纸上谈兵的人,而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改变兰考的环境。

有一次,焦书记和兰考新闻干事刘俊生去城关公社许贡庄生产队走访调研。出发前,焦书记特意交代让刘俊生带好摄像机,等二人抵达生产队后,焦书记像普通农民似的去田里干起了活计。刘俊生想要用相机拍下这一幕,焦裕禄却摆摆手说道:不要拍我,多去拍田里的群众就够了。

刘俊生疑惑不已,心想:这有什么好拍的?可能是焦书记看出了刘俊生的疑问,语重心长的对刘俊生说:“咱们每次下乡的时候你没注意看吗?群众们看到你在拍照,就会都打起精神充满斗志,所以每次我都会叫你拿着相机,这样群众才有干劲。”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刘俊生明白了焦书记的良苦用心,在后面的日子里他拍了数千张群众的照片。时至今日,这些照片还有很多摆放在兰考县的展厅里。

原本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在1963年的初冬,兰考遭遇了雪灾。这场雪从入夜一直下到第二天清晨。

雪下了一夜,焦书记一样着急了整晚。

第二天雪还将停未停的时候,焦书记就按耐不住去挨家挨户地把几个县委同志喊起来。被喊起来的人当中也有刘俊生。

焦书记对刘俊生说:“你记一下我说的,一会给所有公社生产队的人通知下去。”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焦书记说,所有党员干部,公社生产队同志必须到自己负责区域的每家每户走访,看看有没有因为下雪导致房屋破损的人家,发现受灾家庭就要安置好他们。并且要去看看各家的经济损失,像牛羊这些群众家里最值钱的,要及时查看牲畜死亡情况,方便县委进行统计补偿。

焦书记让大家不要在县委高谈阔论,要脚踏实地,去现场进行指挥,并参与救援。

说罢,他带着几个同事去到各个村子,给受灾群众送去救济款,安排人替受灾人家修补房屋,争取这场雪灾不会太影响到群众的生活。

焦裕禄趟过被雪淹没的路,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村子里的群众。但是,却没来得及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走访到下午的时候,焦书记来到梁孙庄梁俊才老人的家中。老大爷年事已高,妻子早已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来我家里有啥事?”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焦裕禄说:“我是县委派来看望您老人家的,雪下得太大了,您家里需要什么帮助吗?尽管说。”

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地主不停地压榨我,撵得我没个安身的地方,哪会有人管我们的死活。现在不一样了,党能够记得我们老两口,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焦裕禄对人民群众非常的在意,却对自己的家人有极高的要求。

焦书记的儿子焦建国去看电影,说自己是书记家的孩子,影院的人就没有收他的钱。

焦裕禄知道这件事以后很是生气,立即让孩子去影院道歉并补交门票钱,并且自己还在会议上检讨。之后他又制定规则,明确禁止任何人看电影不买票走后门的行为。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焦书记的二女儿焦守云回忆父亲时说到:“父亲每个月收入一百多块钱,在当时不算少。可他要养活我们六个孩子,还要赡养奶奶外婆,又不断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日子总是过得不好。可不管生活多艰难,他从没有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换取过任何利益。”

焦守云还说:“小时候有人来给我们家送粮食,父亲都直接拒绝。县里要给我们家一些补助时,焦书记坚决不要,父亲说要先以群众为主,有的人家里更困难,自己不能拿。”

正如焦守云所说,焦书记的一生并没有为自己谋过私。直至他去世时,焦书记盖的被褥破到打了78个补丁也舍不得换。

很多和焦裕禄有过交集的人都知道焦书记的身体不好。焦裕禄在上任兰考书记之前就患上肝炎,而在兰考不分日夜的工作让焦书记的病情更为严重。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同事们经常看到他用力摁着肚子,每天都会吃些不知是治什么病的药。有很多同事劝焦裕禄去医院检查,可焦书记只是口头答应,从没去医院检查过。

焦书记的秘书李仙海回忆道:每次焦书记肚子疼的时候就会用茶杯放在肝部,用力按着。这样能缓解一下疼痛。

焦书记身体不好但是依旧不听周围人的劝,每次有同事家人劝时他就先答应着应付过去,转头就忘了这事。这么硬抗一段时间后,焦书记在一次跟同事们开会研究下一步抗风沙种植计划时,昏了过去。周围同事马不停蹄的把焦书记送往医院。

虽然焦书记被送到了医院,可令人心痛的是,在医生的详细检查后,发现焦书记已经患上了肝癌。由于没有早来医院检查,肝癌已经恶化到晚期,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大夫说他的时间不多了,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通过药物减轻他的痛苦。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焦裕禄去世前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癌症,他的肝脏疼痛难忍,让他一度痛到大喊大叫。即便如此,焦书记也阻止医生给自己开药打针,他不愿给自己多花钱。

尽管身体饱受摧残,焦书记依旧牵挂着兰考的抗风沙救灾情况。他让妻子去联系同事们询问情况,当妻子告诉他,兰考的抗灾进展的很好,今年各家各户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听到这一消息,原本吃不进去东西的焦书记还胃口大开的吃起了饭。

焦书记在最虚弱的时候,还让人叫来县委的同事并告诉他:“不要为我花钱,兰考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变好。要记得多种泡桐树,争取用不了几年就能够让这里的自然灾害都消失。”

焦书记的身体每况愈下,终究是在病魔的折磨下,于1964年5月中旬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焦书记,兰考人民在县城边的沙丘上建了一座烈士陵园,把焦书记安葬在这里,让他能够好好看到以后的兰考。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在焦书记举行葬礼的那天,无数的兰考百姓自发为他送行。道路上各个方向的人潮都在喊:“等一等,不要下葬焦书记。”

他们之所以这样喊,就是希望能够赶到葬礼前见焦裕禄书记最后一眼。

还有许多人在当时拦下送葬队伍,给焦书记献上花。一时之间,整条街上都充斥着人们痛哭流涕的声音。

焦书记所制定的救灾措施给兰考带来无穷的变化。大大小小的沙丘、大风沙,盐碱地带全都被大片的树木绿林覆盖,当初的荒凉早已消散。风沙、洪涝地和盐碱田被这些泡桐树拯救。他当年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让今天的兰考从原本的无人愿意留下到如今经济稳定发展,从田里杂草不生到现在稻花香满巷。兰考的所有人都热爱并感谢焦书记,时至今日,兰考人民依旧缅怀这么一位人民书记,是他让兰考有了如今的变化,让兰考人能够过上好日子。

兰考百姓为什么阻止焦裕禄下葬?病逝时仅42岁,被褥打了78个补丁

焦裕禄的精神不断影响着我们,只有像焦裕禄一样拥有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品质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