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文帝的发妻为什么没有被追封呢?

作者:风小花

刘恒为代王时的王后,没有记录姓氏,没有陵园,没有追封。在刘恒入长安登帝位前去世,在他称帝后的两个月内,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通通病死(《史记·孝景本纪》记载是三个儿子)

刘恒还有两个没有生子的妾室:慎夫人和尹姬。慎夫人被《史记》记载的内容还是足够多,而尹姬只有一句“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只有半句话记载的尹姬,司马迁都记载了她姓尹。

汉文帝的发妻为什么没有被追封呢?

要知道,司马迁本就出生于公元前145年,距汉文帝继位不过35年。连鸿门宴的细节司马迁都能通过询问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得知,代王后的姓氏司马迁怎么会打听不到,他在顾忌什么而不写。(因为鸿门宴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而代王后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在吕后执政期间,为了拉拢控制刘姓王侯,喜欢搞刘吕配合。吕后把吕媭的女儿嫁给了营陵侯刘泽(后来的琅琊王),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了赵王刘恢,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了朱虚侯刘章,赵王刘友也以诸吕女为后,少帝刘弘的皇后也是吕禄的女儿。以至于清代历史学家赵翼说“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齐王刘肥、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的妃子就没有证据是吕氏女。)

西汉的诸侯王册立王后太子,都必须上书汉朝中央政府,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赵婴齐其入宿卫在长安时,取邯郸范氏女,生子兴。及即位,上书请立樛氏女为后,兴为嗣。(《史记·南越传》)南越是汉朝的外臣,外臣就是外诸侯,外诸侯就是那些名义上臣服于汉朝,实际上内政独立的边疆民族政权。但就是诸侯册立王后太子都需要上书汉朝中央政府,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代国是汉朝的内诸侯,汉朝对它的控制力度远胜于南粤这样的外诸侯。以此类推,代王刘恒册立太子应该也要上书汉朝中央政府,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六月,使少府左将军封赐帝母中山孝王姬玺书,拜为中山孝王后。(《汉书·平帝纪》)说明,在汉朝诸侯王王后的册立,是需要中央政府册封的。刘邦去世以后,虽然汉惠帝继承了皇位,但不说他完全是个傀儡,实权也很有限。因为汉初统治集团的三大支柱刘姓宗王集团、吕氏外戚集团、以丰沛集团为核心的功臣集团都不是汉惠帝能控制驾驭得住的。所以中央政府的实权掌握在吕太后手中。也就是说,代王册立王后为太子,得经过吕太后的批准才行。

代王王后姓是名谁,哪里人氏,何时去世,埋在何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要知道,定陶恭王的原配,汉哀帝的嫡母,史书上都留下姓氏了,以及和傅太后什么关系都写清楚了。中山孝王的原配,汉平帝的嫡母,史书上也留下姓名了。以及是谁的女儿都写清楚了。但这位代王王后却一点信息都留不下来,要知道她好歹也是西汉三宗之一,汉太宗刘恒的原配。难道刘恒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还不及中山孝王和定陶恭王吗,史书好像在隐晦什么。(定陶恭王的原配,汉哀帝的嫡母、中山孝王的原配,汉平帝的嫡母都留下了姓氏,那是因为她们的儿子继承了王位,母凭子贵。但代王后的几个儿子都早早就病死了,自然没有必要记录代王后的姓氏。

汉文帝的发妻为什么没有被追封呢?

刘恒与代王王后即是结发夫妻又一起生育了3、4个儿子,按理说感情应该不错。为什么汉文帝即位后,也没有追封发妻,汉朝不是不兴追封。刘邦就追封了长兄刘伯为武哀侯,母亲为昭灵夫人。吕后称制期间,又追尊刘伯为武哀王,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刘邦的姐姐宣夫人为昭哀后。汉文帝即位以后,也追封了自己的外祖父、母为灵文侯、灵文夫人。薄太后也追封了窦皇后的父母为宣成侯、宣成夫人。汉宣帝即位后追封自己的曾祖母卫子夫为思皇后,祖父刘据为戾太子,祖母史良娣为戾后,父亲刘进为悼皇考,母亲王翁须为悼后。(以上所列举的追尊,都是晚辈追尊自己过世的兄姐、长辈,没有追尊发妻的,所以刘恒不追尊发妻实属正常。)

台湾省学者郑晓时(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在《汉初诛吕安刘的政变过程与历史意义》一文中认为,代王王后和其所生诸子应该也不是正常死亡。他认为代王王后很可能是吕家女儿,在诛吕政变中被杀。代王王后所生诸子因为有吕家血统不能被立为皇太子而被杀。但他认为这应当不是文帝的主意,而是陈平等人的决定。

大家觉得学者所说是否真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