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川端康成:人生悲凉处,死莫言其哀

作者:枕边夜话
川端康成:人生悲凉处,死莫言其哀

谁能想到,一向反对自杀的川端康成,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也许是对美的过分执着,所以才会急于离开这污秽的世界。川端康成曾经说过,不留下遗书的死,才是最无尽的话语。因此,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选择口含煤气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未留下遗书。在闻讯赶来的急救车上,奄奄一息的川端康成对司机说:“路太挤,辛苦你了!”没有人笑这最后的礼貌,这恰恰是川端康成的灵魂之魅力。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川岛康成出生在日本大阪,两岁时父亲父亲接连死于肺结核,后随祖母生活,七岁时,祖母也死去。

1924年,川端康成大学毕业,开始写作,1968年,凭借《雪国》,《千羽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川端康成口含煤气,自杀。

川端康成:人生悲凉处,死莫言其哀

我们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可看到的总是不同,没人知道看待世界有多少个角度,但是有一万个人,必定有一万个角度,而川端康成的角度,也许是最美丽的。他曾说: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在于机缘。正是上帝给予他莫大的机缘,才会让他看到世间最美的事物。

也许就像中国传统演义小说中写的那样吧,惊世之人必定不是凡物,普通人无法享受他的供奉。川端康成从小失去了双亲,紧接着祖父母也跟着离开了人世,从小成为孤儿的他,才会用感激,悲悯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世间万物,皆是恩赐,这也许是他儿童是就留下的感受吧。在《雪国》里,这句话也许是在形容他自己:她好像一个在荒村的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独自被遗弃在煤烟熏黑了的玻璃箱内似的。

在川端康成自杀之前,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自杀对他影响很大。三岛由纪夫可以说是川端康成一生中唯一的知己,他们亦师亦友。高处有几人,一个身在高处的人怎可能有很多知己,唯一的知己死了,川端康成如同高山流水成绝响,伯牙断琴也如斯。就这样,川端康成再也忍受不了最后的孤独。

川端康成:人生悲凉处,死莫言其哀

也许美学的理解各不相同,可是美的终极却都是死亡。三岛由纪夫的美学是暴烈的,是轰轰烈烈的死亡。可是川端康成的美学是情感的极端,是爱情燃烧到极点的高温。也许他们的美学感悟是不一样的,可是当一个人捕获不了美的终极,便会走入歧途。就像在审美心理上得了抑郁症一般。

我一直觉得,做个普通人就很好,如果不能做到像庄子那么逍遥,那就不要开悟,不要把任何事情看透到极致。川端康成就是这样,人生过得太明白。太明白,就索然无味了。希望世人觉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