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不黄俗话说461:“宜秔(禾土)”“(禾土)”不完全是“社”

作者:草不黃

我们谈过“白米”二字出现的时间(草不黄俗话说23《“白”变之身(七)——“白市”广出黄谷白米》)、“酒米”(糯米)“籼米”(不粘的米。草不黄俗话说420《占米干饭酒米酒》),现在遇到了一种跟“米”有关联的“(禾土)/(禾圡)”词。

一、来由

惠州城西南五里所,地名半径,皆美田,宜秔(禾土),自丰湖泛舟可至焉。前辈有诗云:“半径雨余香稻熟,丰湖波暖鲫鱼肥。”予至惠一年,欲游而未果也。(《苏轼全集校注》“苏轼佚文汇编拾遗卷下”《欲游半径未果》引《晚香堂苏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20册,P8889-8890)

写“半径雨余香稻熟,丰湖波暖鲫鱼肥”的“前辈”,不知为阿谁。清乾隆三年(1738)小春月板桥郑燮(1693~1766)“录东坡文”此段文字作“皆美田产宜秔稻”。嘉庆丁巳(二年,1797)望日石庵刘墉(1720~1805)节录“东坡游记”此段文字同全集录文,网上的释文一本作“秔稻”,一本作“秔社”。

笔者拜请西南大学教授、书法家、正在主持编纂重点课题《苏东坡书法全集》的曹建先生查得《晚香堂》卷六这段文字(见附图),分明作“秔(禾圡)”。

“(禾圡)/(禾圡)”是个什么?《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云:

“(禾土)”同“社”。《龙龛手鉴·禾部》:“音社。”按:“礻”旁“禾”旁相乱俗书常见。《魏司空穆泰墓志》“社”作“(禾土)”可证(五·2774)。

二、“(禾土)/(禾圡)”成说

按:《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是采用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丛考》而没有注明。张先生云:

【(禾土)】

dù《海篇·禾部》:“~,音杜。”《字汇补·禾部》:“~,弟五切,音杜。义未详。”(《汉(语大字典)》2591A,参《字海》1077B)

按:《龙龛(手鉴)》卷一禾部:“(禾圡),音杜。”(145)“((禾圡))”即“~”的增点字(土旁俗多加点作“圡”)。音“社”的“~”四库丛编续编本《龙龛》同(26),朝鲜本《龙龛》卷三禾部别作“杜”(10)。《篇海》卷三禾部亦作“杜”(10)。“音社”“音杜”孰是?窃以为“社”字是。“~”疑即“社”字俗体。中华书局影印高丽版《龙龛》为现存各本《龙龛》之祖,乃“~”字之早见者,相对说来可信度较高。此其一。“礻”旁“禾”旁相乱为俗书通例。《龙龛》同部下文:“(禾兄),之六反。”(148)此与“祝”字同音(后者《广韵》音之六切),当即“祝”的俗字(参《字海》1080A“〔禾兄〕”条)。又“祉”字俗作“(禾止)”(碑﹝别字新编﹞100),“佑”俗作“(禾右)”(《碑》132),“神”字俗作“(禾申)”(《碑》133),“祠”字俗作“(禾司)”(同前),等等,例多不赘举。此其二。《魏司空穆泰墓志》“社”字正作“(禾圡)”(碑)71)。而“杜”字作“~”,未见这方面的实际用例。此其三。据此三证,则“(禾圡)﹝~﹞”当为“社”字俗体,殆可断言也。(修订本,中华书局,2020年1月,P504-505)

张先生的论证严密,“社”之一体作“~/(禾圡)”是可能的,但我们从苏轼文中看,“秔(禾土)”之“(禾土)”,无论如何不会是“社”字,而应该是一种跟“秔”类似的稻类植物。

【稻】《说文·禾部》:“~,稌也。”他胡切。

《希麟音义》卷三“稻粱”注引《切韵》:“~,秔稻也。”徒晧切。

【稌】《说文·禾部》:“~,稻也。”

《集韵·姥韵》:“沛国呼稻为~。”

“牛宜~。”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稉也。”(《周礼·天官·冢宰》)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古专谓黏者为~,吾苏俗所云糯米也。”

又云:“或以偁不黏者,亦通语耳。今北人曰南米,亦曰大米。”

笔者认为,“(禾土)”当即“稌”。

三、“稻稌”谱系

根据笔者“声衍韵失汉语音义演变规律理论”(通式:ang→an→a)稻、稌的组系如下(盛众秥→秥秫→秫稌〔禾土〕)。

【盛】《说文·皿部》:“黍稷在器中以祀治也。”

“以供粢~”赵岐注:“~,稻也。”(《孟子·滕文公下》)

“何以为~,周公~”何休注:“~者,新谷。”(《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是征切,平清禅。耕部。

【众】《尔雅·释草》“秫”郭璞注“谓黏粟也”邢昺疏:“与谷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稗似禾而麤大者是也。”职戎切,平东章。冬部。

【秥】:《玉篇·禾部》:“禾也。”《字汇·禾部》:“糯禾。”

~糯,往谓宋真宗向占城求早谷种,故曰~。(明方以智《物理小识·饮食类·稻》)

~者,糯也,堪作酒。”(清张古甫《三农记·稉稻》)

《集韵》尼占切,平盐娘。按:从占,据方以智说,应有占卜之“占”音。

【秫】《说文·禾部》:“稷之黏者。”亦指不黏者。《尔雅·释草》“众,~”陆德明释文引《字林》:“黏黍。”郭璞注:“谓黏粟也。”

~,俗呼糯~,北人呼为黄糯,亦曰黄米。酿酒劣于糯也。”(《本草纲目·谷部·秫》)食聿切,入术船。术部。

【术】《说文·禾部》:“秫,稷之黏者,或省禾。”《玉篇·木部》:“谷名。”《广韵·术韵》:同“秫”。食律切,入术船。术部。

【稷】《说文·禾部》:“齍(皿换禾)也,五谷之长。”《礼记·曲礼下》:“稷曰明粢。”

“粢食不凿”孔颖达疏引《释草》舍人曰:“~,粟也。”(《左传·桓公二年》)子力切,入职精。职部。

【实】“而又爱其实”韦昭注:“~,谷也。”(《国语·晋语三》)

《礼·聘礼》“门外米禾皆二十车”郑玄注“禾、稾~并刈者也”胡培翚正义:“~,谓禾谷。”神质切,入质船。质部。

【粟】“四百里粟”蔡沈集传:“~,谷也。”(《书·禹贡》)相玉切,入烛心。屋部。

【储】“储隶盖尠”吕向注:“~,粟也。”(《文选·潘岳<马汧督诔>》)直鱼切,平鱼澄。鱼部。

【黍】《说文·黍部》:“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谓之~。”

“鬯人”郑玄注“秬如黑~”孙诒让正义:“古九谷之~,即今之穄。”(《周礼·春官·序官》)舒吕切,上语书。鱼部。

结论:(禾土)/(禾圡),一种可能是“社”,一种可能是“稌”的方俗字。

上一篇: 窅「窅」038
下一篇: 晋灵公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