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神秘”的皇帝,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

作者:略读历史小郎君

历史上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对于这位皇帝,可谓极具神秘的色彩,关于他的下落之说,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我们今天不妨来了解一下这位“神秘”的皇帝。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男,汉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 ,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历史上“神秘”的皇帝,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宫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 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上其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恭闵帝、惠帝。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文帝虽然少长年轻,但也是相当的有着政治手腕的人物,尤其是面对爷爷朱元璋留下的藩王政策,极具的有针对性,而且处理得当,对于安定内外,稳定大明的统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不过也算是他年轻心软的缘故,放掉了当时装疯卖傻的燕王朱棣,也是自己的叔叔,没想到这位叔叔竟然暗地囤积力量,最终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君侧”反扑。

在史书对他的记载最后,燕王攻击到了城门前,间隔了一日没有攻打进去,不知是否是有什么缘故,但正是这段时间之后,建文帝便从此消失在了史书的记载中,没了下落。

那么他究竟去了哪里呢?我们就不妨来打趣的分析一番。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明太宗实录》是这样记载的: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 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可是,“礼葬建文君”之事只见于官修文字,没见于私人笔记,更没有实物可考。

也就是说,没有谁见过建文帝殡葬仪式,也没有谁说得出建文帝的坟墓在哪里。

在明朝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里,民间一直流传着建文帝各种下落的传说。

  在三百多年后清朝主持编写的《明史》里,建文帝的结局也只能这样写: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历史上“神秘”的皇帝,建文帝究竟去了哪里?

据说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虽是传播自己的统治与文化,还有一方面则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

还有说法是从地道出逃后,建文帝便跑到了寺庙做了和尚,也算是重操了爷爷朱元璋的“旧饭碗”,而这背后的指导着是朱棣的军事姚广孝。

这姚广孝深知朱棣的性格,恐功高震主便早早的辞职回了寺庙继续当自己的和尚了,因此才有说建文帝失踪的背后有姚广孝的推波助澜,至于为何,可能是良心过不去?谁也不知道。

它永远的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谜团,困扰了历史六百年之余,以至于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说辞。

那么您对于建文帝的失踪下落之谜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说出您的见解与分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