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愁里的变化

我生于1959年10月1日,幸运与共和国的生日同为一天,沾了普天同庆之光。也许父母为了让我记住这一天,便起了一个响亮的乳名:明珠。现在,我也老了,退休两年了。但知晓我少年生活的家乡人,碰面时依然直呼我的小名。

我的少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是完全浸泡在乡村的泥水里的。与农家孩子没有两样,同是村里的半劳动力人口,也要参加生产队的各种劳动,挣工分和参与收成分配。因此,犁耕地、耙水田、插秧子、种包谷等农业生产活动,小时候都参加过,谈不上是好把式,但也可以轻松上阵。

我爷爷奶奶居住的那个地方,名叫团坡村。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小山村,只有40来户人家,人口约300多人。彝族集中居住在团坡山上,张姓家族则散落在一个山湾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整个村子极其贫困落后。

团坡村无电。一到夜色降临,家家户户只能点上一盏盏煤油灯。为了省钱省油,一般都要将灯芯搓得很细很细,放在煤油瓶里浸泡着,划上火柴点着以后,灯头发出微弱昏暗的亮光。

团坡村无煤。生灶做饭全靠柴火。寻找和堆积柴火,便是每家每户儿童应该做的日常工作。柴火天天要用,所以寻找柴火的事情一年四季都要做。尤其是秋收之后,要将包谷杆杆砍倒背回家中,堆齐撂好,上面还要做一个帽子,盖上草,防止被雨水淋坏。埋在土层里的包谷蔸蔸也要挖出来,抖掉泥沙,背回家去垒好。还有就是满山里爬树修剪树枝,挖树圪蔸,这些都是村里少年要有的功夫。

团坡村缺水。每到枯水期,村里唯一的那口井,早已看不到水影。裂开的口子,无奈地仰望着晴朗的天空。团坡村的人,每年都有几个月要到马京水库去挑水。水库干涸后,还要到更远、更陡的大阳沟去挑水。我人小身体单簿,但担水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担水时,不仅要将水桶满上,还要在两只桶里放上几片树叶,防止走动时将水晃了出去。有时,千辛万苦将水担到了家门口,一脚踩空,人倒了下去,水也全部泼了出去,真是欲哭无泪。

儿时的团坡村,是没有大马路的。村里孩子到几公里外的小学读书,走的都是崎岖小路。晴天比较好走,雨天泥泞难行。村里人要到更远的公社和县城赶个场天,同样只能依靠自己双腿,辛苦不言而喻。

儿时的团坡村,自然是没有幼儿园、没有小学的。儿童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唯一可去读书的地方,是离村十里远的白果冲小学。说是小学,其实那就是一栋孤零零的木柱瓦房,15个柱头,四五个小房间。屋子外面有一块场地,但没有规整,没有硬化,没有篮球板,没有乒乓球桌,学校也没有开过体育课。当然,没有正规的体育教育,并不等于乡下孩子就没有体育活动。我现在仍然清晰记得儿时不少自创的土法体育项目:抓石子、打鸡儿棍、玩棉线球、滚铁环、玩弹弓、斗鸡等。小伙伴们在午间休息时,在放学路上,会经常凑在一起,进行各种比赛,女孩子也参与进来。输赢也有奖惩,输了的要将右手或左手手指握紧,将拳头伸出去,不许躲闪,乖乖让赢家用指头对输家进行弹指惩罚。有的小朋友力气很大,下手也狠,弹得输家连连叫疼。

到了初中阶段,我离开了故乡,以后辗转多地读书和工作。但我始终没能忘记儿时的生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贫而又宁静的乡村日子,一直隐隐驻留于胸。我知道,这就是我的乡愁!

弹指一挥间,换了人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共和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随着党的三农政策生根开花结果,中国乡村面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我的家乡亦是如此。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作全党最大的政治任务,全国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年清明节,我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看到和听到的,与我记忆里的那个小山村相比,变得让我有些不自信起来。明明已经到了故乡,却感觉是误入了别人家的桃花源。

路,变化最大的是路。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主干道按标准化设计施工。进村道路也不只一条,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联成了网络。政府还专门修了机耕道,方便农户将农机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有路就有车,现在的乡村,摩托车、小轿车、小货车随处可见。

电,不仅仅通电,而是农网全覆盖。照明用电,家用电器用电,煮饭炒菜用电,农产品加工还是用电。且电价比城里还要便宜。一到夜晚,公共照明系统照亮村子里大大小小的路,照亮山村的角角落落。

水,现在的家乡,家家户户建起了幸福水窖、母亲水窖。早已终结了生活用水的窘迫日子。在成片的烤烟种植地快,国家还专门建了大型水窖,用上了滴灌和喷淋设备。

孩子永远是国家的未来。教育部门以行政村为中心设立了幼儿园,去学校上学的孩子也是车接车送。我们这辈人曾经光着脚板走路上学的日子,现在村里的孩子已经体会不到了。

乡愁里的家乡变美了、变富裕了、变和谐了。这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结果,这是体现伟大祖国日益强盛的最美画面。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伟大的国,因为有了您,才会有我们现在千千万万的幸福小家!

乡愁里的变化

贵州美丽乡村之一

乡愁里的变化

贵州美丽乡村之二

乡愁里的变化

希望的田野!

乡愁里的变化

果实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