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作者:人物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11月13日凌晨,35岁的卢孝林从她所住的小区顶楼天台跳下。生前她烧掉了自己的日记,删除了自己全部的微信聊天记录——除了一条小区物业的对话框。她在与物业的对话里头反复提到,小区里有人遛狗不牵绳。循着这个线索,家人们在小区业主的帮助下,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拼凑出了卢孝林在生前所经历的一场因遛狗引发的冲突——紧接着,这场冲突引发舆论关注,「武汉女子『拿命控告』遛狗不牵绳」一时成为热点。《人物》作者实地走访了事发小区,并采访了卢孝林的家人、同事、朋友和小区业主,试图去接近整个事件中的「人」,并以此纪念一个逝去的年轻生命。

文|戴敏洁

编辑|沈时

图|戴敏洁(除署名外)

安居之所

没有人知道她当时在想些什么。后来人们从监控里看到她,「整个人非常的落寞」。

也是在监控里,后来人们得知她提着折叠脚凳走进4楼电梯的时间是凌晨三点多,她在上行的电梯里待了大约59秒,电梯最终停在32楼,顶楼。武汉正在迈入一个新的冬季,白日天气还算和煦,夜里已经起了冷意。

从走出电梯到爬上北面那堵最高的墙,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其中有一些需要很大的力气,这对于身高不到1米6的她来说,并不容易。

首先是爬17级楼梯台阶到天台,然后走到排气管边,双手扒拉管道,爬上去。管道是中空的铁皮,人站上去会发出声响。接着爬上一个台子,侧身抓住嵌在左边墙面的铁梯。双手抓紧,双脚也迈上去,一步步往上,爬到最后一节,面前是70公分的墙。她需要把自己整个人翻过去,然后才终于到了最高处。

很巧的是,她曾经所在的办公室楼层也是32楼。她曾在微博里写道:「我常常晚归,除了实在是太忙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夜幕降临时,从32楼望下去的这个世界太美丽。我愿意每日看它一遍,虽隔着层层玻璃门窗。」

但这个32楼,是凌晨的小区天台和四周竖起的墙,她和它们都处在一片静谧和黑暗之中。她是湖北荆州人,2012年,她结束了拮据的北漂生活,来到武汉。隔年,在父母的帮助下,她在武汉洪山区的圣爱米伦小区买下一套位于四楼的房子,三室一厅,宽敞明亮。

小区是洪山区数一数二的高档社区,有1600户人家在这里居住,绿化很好,老年人很多。小区被湖环绕,但周边还不是很繁华,商圈也不多,一片正在发展中的迹象。小区的东面是个工地,正在修建地铁,北面也是个工地,在建设一所小学,白日里轰隆隆地响——她曾觉得吵,打过电话投诉,但没有用。

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她往里头添置了很多东西:白色橱柜塞满了她从各地带回的旅游纪念品,哆啦A梦和红酒摆在一起;衣柜里塞满了颜色鲜艳的衣衫;墙上挂着插电就会发光的小星星。她把自己的生活装点得有滋有味。她一直独居,但为了招待朋友们,她特意在客房摆上了双层床。

现在,她彻底把这样的生活留在了身后。下坠的过程,远比电梯上行那59秒来得迅速,她垂直掉落在了屋后的草地上。「一个人在很冷很冷的草地上趴到7点钟」,天亮了,人们才发现这个已经逝去的年轻的生命。

这个叫卢孝林的女孩用一种安静但剧烈、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35岁,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切似乎发生得很突然。姐姐卢小阳从几位朋友的回忆里得知,出事的前几天,卢孝林还「每天跟他们都谈笑风生」。还有一个细节是,刚过去的「双11」她还抢购了很多东西;她也和朋友约定元旦的时候去湖南玩。

而且,母亲王英五天前刚从她的住处回老家。王英在武汉住了一周,这一周里,卢孝林陪她去东湖绿道散步,带她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吃饭,她没有觉察到任何异样。她记得,「我在那里的时候,她还蛮高兴,同原来的同学搞视频,搞得呵呵大笑。」

王英只记得女儿催她回去,女儿说,「爸爸一个人在家里蛮辛苦,他要做生意,爸爸也不会烧火,也不会洗衣服,你在这里玩几天就回去。」卢孝林和母亲说,自己「在单位里吃,便宜得很,生活好得很」,「我不需要你」。

卢孝林的老家在距离武汉两百多公里的一座荆州下辖的县城,父亲卢斌和母亲王英一起在县城经营一家服装店铺。他们是在11月13日上午9点49分从卢孝林朋友的母亲的电话里得知她出事的消息的。后来他们才看到了各自手机里躺着的未读微信,女儿凌晨3点37分发来的,内容相同,只有9个字:「明早你来武汉,我走了」,没有句号。

卢斌说,他最初判断,女儿可能是生了病,他想的是「不管花好多钱,全力抢救」。他们先去了女儿家,但等着他们的是通知他们的卢孝林朋友和她的母亲、姑姑等人。然后一群人一起去了殡仪馆,在那里见了卢孝林最后一面。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卢孝林坠落的草地上的花束

遛狗不牵绳引发的冲突

卢孝林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可能我们永远也无从完整地得知了。在她留下的手写遗书里,只有简单的财产分配,没有提起任何自己寻死的原因。她的日记被她自己烧掉了,微信的聊天记录也只留下了一条对话框。

留下的是她与小区物业的对话,在里头她反复提到,小区里有人遛狗不牵狗绳,而她对对方的回复并不满意。循着这个线索,家人们在小区业主的帮助下,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拼凑出了卢孝林在生前所经历的一场因遛狗引发的冲突——紧接着,这场冲突引发舆论关注,「武汉女子『拿命控告』遛狗不牵绳」一时成为热点。

11月12日,卢孝林离世的前一天,早上7点31分,有471个群成员的「有爱的圣爱米伦业主们」群里出现了一条长长的信息。是卢孝林发的:「小区遛狗不牵绳的老太婆,聚集了几个老太婆。每天早上在我上班的路上堵我,今天我已经走过去了,喊我,我今天也没牵狗绳,你来打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挑衅,于是我回去了,准备拿新买的打狗棍打狗,他们拿棍子打了我几下。质问我,一个租户,关你什么事。先不说,我不是租户,就算是租户,也不是她遛狗不牵狗绳的理由。今天我赶着上班,明天不上班,早起,去会会。」

接着,她补充强调:「我试图找过物业,微信上除了让我报警,没别的。值班室,没人。」「我反映问题从第一次就反映了,有谁管过?」

之前她在群里说话,是在11月8日,也是因为小区里有人遛狗不牵狗绳的事儿。有人建议她去报警,她说,「我用我的方式来,交给警察也就是调解,没用」「既然没有人愿意管,没人愿意听,那就用我的方式解决」。彼时她提到的「方式」是,她买了一根打狗棍,她说再看到不牵绳的,一律当流浪狗,「我绝对不躲,往死里打」。

在「有爱的圣爱米伦业主们」群里,能查询到卢孝林最早的发言是在8月18日,也是关于牵狗绳的,她说:「遛猫狗自觉牵狗绳的告示,有生之年在小区醒目之处能不能看见?」9月16日,她开始向物业管家反映小区遛狗不牵狗绳的问题。据卢孝林家人此前发布的微博说,卢孝林在一次上班途中,碰上遛狗不牵狗绳的老太太,在被狗追赶的过程中,害怕狗的她捡起一根树枝驱离狗,双方从此有了冲突。之后,几个老太太每天聚集在她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围着侮辱谩骂」。卢孝林买了一根三节棍试图自卫,对方也携带了棍子,直到11月12日这天冲突加剧,「发展到殴打卢孝林」。

11月12日这天,同在群里的业主小黄私聊了卢孝林。她才得知,这场纷争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只是11月12日这天早上,冲突升级了——卢孝林说自己被「老太婆」拿棍子戳了几下,然后互相骂了几句。小黄正在外地,她说等她回来,她们一起去看看,卢孝林回复说,「不必,我自己解决。」她还说,「耍赖,我就用生命为代价去控告他们,我本就是玩儿命去的。」那天的对话停留在卢孝林说,「没啥,我受够了。」

11月12日中午,卢孝林在群里又出现了。她说,定了第二天早上的闹钟,「明天我牺牲下睡眠,去会会,只要我不死,她的狗不牵狗绳就必须死」。

「死」这个字眼开始不断出现。「大家都有一条命,看谁更能死得其所。」「老太婆耍赖可以,我拿命来控告。我死了,这辈子她们都别想安生。」一位与卢孝林没有见过面的业主说,她能感觉到,「她就是性格很刚直」,她感觉当时的卢孝林「已经是人很崩溃」。

卢孝林在群里说完话后,一个人被拉进了群聊。她是卢孝林所说的「老太婆」的儿媳,她在群里称卢孝林是「打我家小狗的贱女人」,「她生得够贱了的」。她还说起自己家里的小狗——「如果哪天有被它亲吻的,那她绝对不是人类,是我家狗的同类。」

「那这话一说是把我们所有的人都得罪了,那大家谁看得过去啊。大家都在说她。」一个业主向《人物》回忆,「她不仅仅在我们业主群骂,她还在我们疫情的时候组的团购群,还有网格群,加到这种群里面去骂,追着别人骂,就很过分。」

后来群主出现,将儿媳踢出了群聊。随后,群里的业主们又转向了其他话题,没有人注意到,卢孝林再没在群里说过一句话。第二天早上,群里有人说,小区里有人跳楼了,「摔得蛮惨,都摔散了」,部分业主立刻联想起前一天发生在群里的事情,在群里@蘼紫森林——这是卢孝林的微信名,头像是一张自拍,风吹起的头发挡着脸,她在微笑,身后是蔚蓝的海——但不管人们怎么@,这个头像再也没有出现了。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11月12日,卢孝林在群里的发言

保护者

在与业主们以及物业的沟通里,卢孝林从未透露过自己自童年以来对狗的恐惧。卢小阳说,在她俩很小的时候,被狗从头顶扑咬过,从此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卢孝林的一个朋友回忆,有次跟卢孝林去公园玩,一只狗离她们两米远,卢孝林一米五几的个子,立刻跳到1米高的台子上,躲起来。卢小阳说,她自己有时候收到狗的表情包,都会感觉狗在心里跑了一天,「特别难受」。还有一次,卢小阳在路上碰到一只受伤的狗,腿在流血,她搜索和拨打流浪狗救助电话,但自己不敢靠近,「隔老远看到,浑身的肉都发麻」。

不过卢小阳觉得,妹妹的事与狗无关。「很多人曲解为狗的问题,(其实)这是人的问题。」她认为,狗是小动物,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人应该照顾好和管理好小动物。

卢小阳认为,妹妹做出这样的选择,可能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了重创」。「因为别人是长期在这个群里面,几个群啊,一直骂她的,就这种几百人的大群里面……就是有几个老太婆围着呢嘛,她冲出去了,有个老太就把她拽回来了,另外个老太拿棍子戳她。你想一下,围在这里,先是挑衅嘛,就拿狗说,你看,我又没牵绳,你来啊,然后又长期地处在这种比较愤怒的状态下,到处去投诉也没有门路,然后她就觉得这个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卢小阳说。

「她一直是保护他人的角色。她不能示弱。」卢小阳说。卢孝林是家里的小女儿,但在家人的讲述里,她是这个四口之家的支撑和保护者。

卢小阳习惯忍让,但妹妹不一样,她会更加强硬。一次她们坐火车,有人偷拍了卢小阳,卢孝林就冲过去,让对方删照片。卢小阳还劝她,别和人发生冲突——家人们总告诉卢孝林,「你要像个女孩子一样」。卢小阳记得卢孝林的回答是:「我们家里人都那么弱,如果我还是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子,我们家里人要被欺负死了。」

母亲王英回忆,卢孝林「从小就是肩膀上我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承担父母的责任」。「她能够体谅父母的不易,能够为家庭,为家人做事。我跟你讲,就是单位的同事、朋友,那都是说她是一个奉献精神的。」父亲卢斌说,卢孝林一直是他们的骄傲,「在学习上她认真,在生活上她独立,在孝心上,她是不言词(地付出)。」

卢斌说,小女儿一直觉得「这个爸爸是很脆弱的一个爸爸」。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打拼,一辈子「就是起早贪黑地做点小生意」,从摆地摊到进商场再到租个门面,「慢慢地转换」,「举步维艰地生存」。自姐妹俩小的时候,他们就很少管她们,她们也「很有自律」。

回忆起卢孝林的小时候,王英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独立」——「小姑娘从小她就是独立生活,她就照顾姐姐。她开朗,活泼,她处事方面各方面都有能力,生活能力也强。」

父母做生意早出晚归,从十多岁起,卢孝林就承担起给家人烧饭的责任。现在回家也是,卢斌喜欢吃包子、馒头,她「袖子一挽,衣服一脱,我来做包子馒头」 。姐妹俩一起北漂,也是卢孝林做饭,照顾姐姐。她更像是姐姐的姐姐。基本上累一点的活儿都是卢孝林来做,搬家的时候,为了把搬家的钱省下来,她们会自己搬东西,卢孝林会提全是书的重箱子,让卢小阳提轻的,「什么事情都是她做更多,吃更多的苦」。她们一起生活的时候,卢孝林还会在生活中「管」着姐姐,叮嘱姐姐不要乱花钱。

2012年,卢孝林从北京回到武汉,卢小阳的理解是,当时她正打算回武汉考研,妹妹回来是为了照顾她。卢斌夫妇的理解是,女儿想要离家近些。2008年卢斌出过一次车祸,卢孝林回来就哭,说一定要往武汉去,她觉得隔父母远了,不方便,在武汉的话,坐个车就可以立刻赶回去。当初买下这套圣爱米伦小区的房子,卢孝林的出发点也是家人。卢斌回忆,起初他不同意在武汉买房子,「我要嫁她,婆家肯定会有房子的」,但卢孝林和他说,她是想着,买了这个房子,以后他们可以搬过来住,这样「我们经常能够在一起」。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卢孝林的部分书架

开朗的,温暖的,美好的

在卢斌眼中,女儿「是一个有想法,有抱负的青年」,「你看她,她要用生命去控告。她要用她的生命来换取小区遛狗不牵绳的这种场面。她就是有信念」。

家人都说,卢孝林凡事都是「一个人扛」。卢斌觉得,这次女儿是扛不住了,「完全是受逼无奈,求助无奈」。女儿的事情被报道之后,网络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养狗规范上,但也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卢孝林一定是性格极端,或者是抑郁症,才会跳楼轻生——卢斌认为女儿「不存在说有消极的思想」,「找各种证据说我女儿有什么症,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说我的孩子有病,我是真的不承认的。我的孩子真的是活泼阳光。」卢斌说。

这也是卢孝林给很多同事留下的印象。公司里面总有一个像开心果一样的人,卢孝林就是那个人。一位曾经的上司回忆,卢孝林加入他们之后,整个小组气氛都好了起来;一位曾经只有一面之缘的同事,始终记得,有一次他们在车里,卢孝林突然开始放声大唱——是美妙的歌声;一个亲近的朋友说卢孝林总是喜欢傻呵呵地笑……卢孝林总是会主动和同事们交朋友,打成一片;有时候即使不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她下班时也会跟人打声招呼。

很多同事也会提到卢孝林的温暖,「她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十年前在北京工作时认识的同事,后来每年生日的时候也还会收到卢孝林发来的祝福。一个下属回忆,有一次她夸卢孝林的白色马克杯好看,过了几天,她就收到一个礼物,是个一样的白色杯子。她刚去公司的时候,是孝林带着她认识新同事,去周围吃饭,熟悉周围的环境。「她的笑容我现在想起来都是很温柔。」因为总是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其他人,同事们喜欢叫卢孝林「欧尼」。

「如果你见到她,你一定会很喜欢她的。她真的是,人缘一直都特别特别的好,(这次出事后)她很多朋友从北京、石家庄、南京赶回来的,就专程地赶回来要看她、送她。」姐姐卢小阳说。

2013年,卢孝林买下房子时,同事们都为她感到高兴。卢孝林的一位前上司说:「能够在武汉安个家也是以后的一个保障嘛……你能够在武汉继续扎根,去生活。」在朋友们看来,卢孝林现在的生活就是很好的生活。今年夏天,她离开了任职多年的教育行业,去了新单位,新单位的食堂便宜好吃,有午休时间,工作压力也没那么大了。「钱少一点,先图个稳定」;稳定之后,她想成个家。入职前,她和朋友亚杰说起这些,他们互相祝对方幸福——工作顺利,有更好的生活。

「没有这个事情她就顺着这个人生轨迹,开开心心地活到七八十岁挺好的。」亚杰说。

卢孝林是一个日常能经常感知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人,她在微博里有很多这类的记录。比如蹲在汉口江边的陌生青年们,他们缩着脖子,吸溜着鼻子,点着烟花,「胡乱地挥舞着,大声欢笑」。她喜欢这些「快乐,简单单纯」的人。

她也会为路边的广玉兰、傍晚的清风、雪后的城市和地铁口的卖花阿姨感叹——

「路边绽开的鲜艳的广玉兰让人感受到春光明媚愉悦。傍晚略带暖意的清风拂面而过,让人更是不忍辜负这三月里的大好风光,该去哪儿看看好呢?」

「下雪了,这次雪还比较大,我堆了一个超迷你的小小小雪人。这个世界最漂亮的就是雪景了,没有之一!」

「十号线地铁劲松站C口,在我以为不会碰到卖花阿姨的时候,她出现了。粉色小雏菊,很漂亮,很香,很便宜,能养很长时间。多希望武汉地铁口也能有像这样的小摊贩,让生活美好而昂贵。」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卢孝林分享的日常生活 图源卢孝林社交平台

亲爱的女孩,生日快乐

在家人的印象中,卢孝林从来不是那种会向别人表露「不开心」的人,「一般都是她朋友们跟她说(生活中的烦恼),然后到最后他们一直都觉得她很开心」。也许对这个开朗活泼的女孩来说,社交网络是一个更可靠的出口。在她已经于三年前停更的微博上,她表达的并不全是「开心」。

比如,她会在微博里反复讲述武汉恼人的公交。「武汉的公交车司机都是飞行员的底子。」「武汉的公交司机总能在笔直平坦的路上把公交车开出过山车的感觉。」「这位司机大哥,你是想秀公交车的性能还是你的急刹车有多精准,技术多卓绝呢?」「武汉公交车司机常在隧道口附近开错了路口,然后淡定的在单行道上进行高难度倒车。」

她也会记录下她的维权经历。2014年夏季有段时间,她每天工作到很晚,末班公交已经停运,她只能打车回家。每天同样的路线,同样的价格,但有一天,她突然被多收了五毛钱。那段时间她正好在读柴静的《看见》,「突然觉得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她和司机较劲要回那五毛钱。「司机凶神恶煞地告诉我他一直是四舍五入的,我问这是规定么,他竟轰我下车。」后来她毫不犹豫地投诉了,并郑重地要求道歉。

热爱生活和刚直是社交网络上的卢孝林与身边人认识的卢孝林重合的部分,但其他的一些面向却可能是他们所陌生的。除了谈论自己追的综艺、录歌、为失眠和减肥烦恼——像都市里的普通女孩经常做的那样,她也经常在微博上记下日常生发的种种感慨:

关于自己矛盾的性格——「现在想起当初刚遇见我在这里的第一个领导时,她最担心的是我内敛会不适合做这项工作。于是在她的建议下我努力的表现开朗外向,可是这些年过去后,猛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越走越偏。如今若想回头,是否能够?」「再次听见直爽的陌生人说起对我的第一眼印象:冰冷、骄傲、拒绝,多年来这点倒是没变过。……这和动不动就被气急败坏的朋友们骂老好人的那个我,确定是一个人吗?」

关于年龄和婚恋的焦虑——「当初和我约好若我孤独终老,会陪我一起去住养老院的小伙伴,如今也找到愿意陪她终老的人了。我很替她开心,但同时也陷入了『我估计得一个人在养老院里孤独终老了』的新一轮恐惧中……」

关于情绪——「抓到谁都可以发顿火,情绪还能更糟吗?!我这是肿么了?!」「无端端地,突然有想哭的情绪……」「越是不开心越要笑得大声,要笑得让坏情绪都害怕……」

关于孤独——「通讯录里的人名越来越多,无聊时愿意找可以找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事发生得措手不及,有些人疏离得莫名其妙,时光真霸道,但我们真了不起,那些以为无力承受的,后来我们都承受住了。请给这样的自己,32万个赞!」

六年前的生日当天,她发了一条对自己的祝福:「嘿,亲爱的女孩,我知道,这世界除了你没有谁还能与我生死与共,休戚相关,所以,生日快乐,请你快乐,永远,快乐。」

在武汉的公司,卢孝林也交到了很多朋友,亚杰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2012年就认识了,除了工作关系,这些年里他们也一直保持着私下联系。作为多年的朋友,亚杰也无法理解卢孝林的做法,他觉得,「于公于私都有办法解决,不需要去选择这种非常极端的方式」。但转念一想,他似乎又是理解的——「就是没有人拉一把……她只要说一声就绝对不会死了。」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卢孝林六年前发给自己的生日祝福

尾声

卢孝林生前的心愿如今部分地实现了——11月13日之后,圣爱米伦小区拉起了「出门遛犬请使用牵引带」的红色横幅,草地上竖着「遛狗牵狗链」的牌子。单元楼门口和电梯门口,也都贴起了文明养狗的告示,来来往往的人都可以看到。

11月26日晚23点06分,微博账号「武汉卢孝林家属」发了一条微博:「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我们已经带着女儿遗愿归乡,请各位媒体朋友不再联系打扰。谢谢大家。」网友们在评论里追问事情进展与后续,但十几分钟后,刷新这条微博的页面,显示「该用户不存在」。

就在「武汉卢孝林家属」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后不久,《新京报》发出报道,记者从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街道办及死者家属处获悉,25日,街道办组织社区、房管局、物业等与卢女士家属进行民事调解,调解持续10余小时,「经街道、社区、房管局等多方协商和责任划分,死者家属与小区物业等方面已初步达成责任划分及赔偿调解意见」。

之后几天,媒体以及与卢孝林家属相熟的业主都不再能够打通父亲和姐姐的电话。《人物》作者离开武汉后,一位业主发来信息:「小区里的居民基本淡忘了这件事。为了小卢新建的业主群现在每天都是插科打诨讲些别的,我也退群了。」

「遛狗冲突」与一个女孩的意外离去

如今小区里随处可见的横幅

(除卢孝林外,文中出现的人物皆为化名;实习生马雨禾对本文亦有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