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成祖朱棣

作者:县城小林的幸福生活

一、朱棣简介:

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崩于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朱棣十岁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以后,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巩固边防,重视外交,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明成祖朱棣

朱棣画像

二、朱棣时期的主要事迹:

1、生性狡诈的朱棣。

(1)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措施准备削藩。感觉到危机的朱棣,先是在北平城内装疯卖傻,降低朱允炆的戒心,然后通过亲信收买了朱允炆派到朱棣身边的内奸。这一步让朱棣了解到朱允炆的动向,为下一步靖难做准备。

但是作为藩王的朱棣一开始并没有借口可以出兵,于是朱棣就一直在查阅他父亲朱元璋留下的法律文件,希望可以在其中找到漏洞。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元璋在给各藩王和皇帝留下的法律文件中明确写到凡是皇帝身边出现奸臣,奸臣当道,迷惑人心的情况,在外的藩王可以起兵,替皇帝解除危难。朱棣根据这条法律条文,以黄子澄、齐泰蛊惑君心,祸国殃民为由出兵,发起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各藩王的分布图

(2)收买朵颜三卫要挟宁王一起靖难。宁王,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且他手中还有一支当年最为强大的武装 — 朵颜三卫。

在靖难之初,朱棣的实力不强,无法正面与朝廷军队对抗,这时的朱棣就想到了朵颜三卫,于是朱棣就想到了他的兄弟宁王朱权。朱棣先是安排心腹之人去见朵颜三卫的首领,并许诺给他们很多好处,作为雇佣军的朵颜三卫自然是谁出钱多,就给谁卖命。

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棣来到宁王朱权的驻地,朱棣去了以后就当是兄弟之间的一次聚会,呆了几天就走了。但是就在临走了,朱棣要求朱权送他出城,聪明的朱权不想被朱棣牵连,就带着朵颜三卫一起出城去送朱棣。可是令朱权没有想到的是朵颜三卫已经被朱棣收买。出了城,朱棣就开始发难,没办法,朱权迫不得已只能同意和朱棣一起靖难。

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下朵颜三卫,他们是一些生活在大兴安岭附近的一些蒙古部落,他们生活在大兴安岭以东,北抵黑龙江流域,南临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和札剌亦儿部等。这些部落的来历可以追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时代。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开始,明朝先后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大军袭击蒙古军队。洪武二十一年(1388),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将蓝玉的军队击败西走。这些重大的军事失败,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隶属宁王大宁都司。

明成祖朱棣

明初蒙古骑兵的图像

2、组织修订《永乐大典》

朱棣文化修养有限,他自己应该是写不出什么传世名著的,所以他只能指示手下的人修书,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他做到了,他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 — 永乐大典。

从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编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明成祖朱棣

3、迁都,从此明朝天子守国门。

明初,对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还是逃亡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当初被封为燕王的朱棣在北元的较量中,对形势是很清楚的。为了稳固边防,朱棣选择迁都北京,这证明了朱棣是个有担当的皇帝,同时,北京是朱棣的发家之地,相比南京而言,北京更加适合朱棣巩固皇位。

明成祖朱棣

4、郑和七下西洋,使得万国来朝。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明成祖朱棣

三、朱棣的历史功绩:

1、加强皇权、设立内阁。

朱棣在位期间完成了削藩工作,先后免去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别。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2、稳固边境。

首先是北征蒙古,从1410年开始,朱棣多次征讨蒙古,削弱了蒙古的势力,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

其次是南征南安,南安在元末战乱的时候脱离出来,属于半独立状态。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

3、建立强大、广泛的外交关系。

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使得万国来朝,就连朱元璋时期的“不征之国”琉球都主动与明朝建交。

朱棣在位期间,达到了明朝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朱棣内修政治,外征鞑虏,整体国力大幅提升,为后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