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原创视频博主鹿道森在28日深夜发了一条长微博,然后朋友和家人自此失去了他的消息。

于是“寻找鹿道森”上了热搜榜,朋友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成功找到他。

而这消息一出,也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大家都希望这个年轻人没有真正放弃这个世界。

但可惜的是,12月1日,发现了他的遗体,他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为什么他要放弃这个世界呢?

从他最后一条微博可以知道原因,他写到自小他就是留守儿童,长期被放在亲戚家里寄养。

虽然亲戚对他挺好的,但是他仍然会感到患得患失。

最关键的是,因为小时候读书很乖,听话懂礼貌,所以他在学校被霸凌,被排挤,被欺负。 被骂是假妹、假姑娘、鸡婆,还要被威胁,要求他下跪。

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但是父母却并未给予他支持,反而一直逼他做不想做的事,固执向他灌输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里充满了争吵,而欢乐时光却寥寥无几。

成长期经历的痛苦,也总是如影随形,一遍遍提醒他,伤害他。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即使身边的人告诉他不要在意,不要当回事,但是这么说,越是让他感到崩溃。

被霸凌、被逼婚、被逼事业,在这些压力之下,他没有私人空间可以喘息,所以他想与这个世界告别。

01

绝路

看完他的长文,我不禁想到了一部韩国电影《韩公主》。

这部电影的女主是一位17岁的平凡女高中生,她叫韩公主,热爱音乐,喜欢唱歌,梦想成为一名歌唱家。

但是却被一次意外全部毁灭。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好友小丽的男友总是被学校的人霸凌,所以小丽请求韩公主,借她房子,约那些霸凌者开派对。

小丽希望通过这次聚会,能够让这些霸凌者不再欺负自己的男友。

但是在派对上,这些霸凌者公开凌辱小丽男友,韩公主看不过去,便为小丽男友仗义执言。

没想到这一举动,激怒了这些霸凌者,于是在这场派对上,小丽和韩公主被43个男生侵犯了。

小丽面对席卷而来的流言蜚语,最终选择跳海自杀,而韩公主则被迫转学了。

去了新学校的韩公主,一个人去见了很久没联系的妈妈。

看到妈妈的那一刻,曾经消失的笑容再度回到她的脸上,她想向妈妈寻求理解和支持。

但是她的妈妈却什么都不想听,而是给了韩公主一些钱,让她以后都别来找自己。

因为韩公主的妈妈已经再婚,而继父并不知道有韩公主的存在。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虽然历经了这些苦难,韩公主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她希望看到那些霸凌者伏法。

她努力遗忘过去的伤害,但是这些伤害却总是跟着她。

在那些霸凌者被判有罪时,韩公主的父亲哄骗韩公主签了一份和解协议。

这一举动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霸凌者的家长纷纷找到韩公主,将她尽全力维持的新生活,全部毁灭。

她再一次陷入无人支持的境地,于是她被逼着走上了和好友小丽一样的路。

02

反击

电影中,韩公主说得最多的话:

“我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他们都要逼我呢? 为什么质疑我?为什么嘲笑我?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听听我的心里话? 为什么明明我才是受害者,他们却在逼我道歉?”

这其实就是遭受校园霸凌受害者的真正心声,他们需要的绝非亲人简单的关爱,他们更想获得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动漫《三月的狮子》中,千穗遭到了霸凌。

可是她只是一个善良温顺的女孩,并没有伤害别人,但是却被冠以“讨好男生”、“装作好学生”等理由被人疏远。

后面演变更加过分,千穗的书包和鞋子时不时就被扔进垃圾桶。

这时只有正直的日向陪伴着千穗,但是面对越来越频繁的霸凌行为,千穗终于忍受不住,选择了退学。

千穗离开后,日向便成为了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日向也因此感到困惑和不解,于是向家人倾诉了这件事。

家人在听到日向的遭遇后,没有指责日向多管闲事,而是认同她的做法,还鼓励她:

“你帮助了朋友,应该挺起胸膛。”

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日向勇于面对校园霸凌,她不再忍气吞声,她开始越战越勇。

最终事情越闹越大,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师引咎辞职,直到新班主任的到来,才彻底结束了这场霸凌行为。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日向在面临霸凌时,最开始也难过退让。

直到她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她的眼睛便充满了神采,坚定地说:

“只要活着毕业就是我的胜利!”

03

理解和支持

作为受害者,很多人无法获得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有位网友曾说,向父母倾诉自己遭受了霸凌,父母却反问她:

“为什么就只针对你呢?”

这句话有多让人感到绝望,明明是霸凌者的错,为什么却变成了受害者的错?

25岁网红摄影师鹿道森去世,他的遗书,看哭无数网友

还有些父母和朋友,一味要求受害者算了,忘了那些不痛快的经历。

可是这些经历,受害者比任何人都想忘记,但是就是无法忘记,因为它就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心里。

只有受害者获得了亲人、好友的理解和支持,让受害者知道,他们没有错。

鼓励受害者直面过去,接受过去的自己,将那根刺拔出,伤口才有机会愈合。

而不是要受害者去忽视、去遗忘,那样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