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至于中国期刊源流的考察,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的萌芽应该是1792年苏州医师唐大理主编唐大理的《吴医回讲座》,该书一年出版一卷,从十年到1801年停刊。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孤立、思想克制、科技文化和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状态,所以在短暂的萌芽之后,一切都陷入了沉寂。到1815年,在他的中国传教团被阻止后,英国传教士威廉·米哈伊尔(William Michail)撤退到马六甲,开设了第一份中文期刊《世界月刊传记》(The Worldly Monthly Biography),以中文为主要读者。然后,在1876年,中国第一本自然科学期刊《大雅汇编》诞生了,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中国著名化学家徐寿主持。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科技期刊,当时都全创办了1900年的《雅泉杂志》。
杜阿斯普林斯的生活
杜亚权(1873-1933),原名孙,秋凡字,名。亚泉,笔名,父亲,高罗等,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科普出版家和翻译家。杜阿泉家庭情况,少练,16岁才艺。1895年,当他在中日战争中战败时,他觉得老派救不了中国,"翻开新的一页",投入实践学习来拯救世界和人民,然后放弃了这个行业,从中法法和西方法律转向学校。189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绍兴中西学校的计算机科学教师。此后,他"既有理化,又学东方","虽然没有老师,但能找到自己的道路,理化要领",自学日语,"很快可以畅通东方无阻",然后还教授化学、物理、动植物等自然学科,"表演只教西方研究"在绍兴一段时间传播到美国。

《杜阿泉的肖像》及其主编期刊(图片来源网络)及其主编期刊(图片来源网络)
1900年秋,杜亚全在上海创办了雅泉大学,次年更名为"通识室",这也是现代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雅泉"没有其他数字也来自此,他曾经说过:"雅泉,省线(yu)写的,原来在空气中最冷的,线(yu)在几何上为无脸形式;1904年,应张元基的邀请,杜亚全成为上海经济出版社编纂部主任28年,1911年至1920年担任《东方》杂志主编。1918年,杜亚权主编、13位专家共同编纂了一本12年、300多万字的书《植物学词典》问世,这是现代中国第一本专业词典。1932年,在上海发生的"一二八"事件中,商业印刷厂和杜阿泉的公寓在战争中被摧毁,迫使一家人逃回家园。在他生病的中间,他继续写科学书籍,并在1933年因病去世之前是山高中的必修教师。
鉴于杜阿泉对科学传播普及的贡献,有人称他为科学家,杜谦虚地回答说:"不,引进了特殊的科学耳朵。"
雅泉杂志简介
19世纪末,我国学术界,特别是工业界对化学非常重视,认为化学"冠冕高于声学、热学、光学、电学","真正是万物之根"、"制造功夫、算作体、运用化学"。但当时,我国翻译出版的化学书籍的内容相当陈旧,落后于当时世界化学的发展。杜亚权创造性地认为,期刊可以弥补图书的不足,具有连续性和及时性的优势,及时介绍最新的学术成果,期刊的灵活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其集群效应,增加对一定关键内容的讨论深度和强度。因此,1900年11月,他在上海创办了《雅泉杂志》,由雅泉博物馆编辑出版,商务印书馆印刷。每个月上下串(前八、二十三)每期,铅印花,竖线载,25开,单色蕾丝封面。每卷长 16 页。从第 5 期更改为每月一期。直到1901年4月23日(1901年6月9日)。出版物资金不足可能是暂停的主要原因。
雅泉杂志(文献中心馆藏)的创始编号和创始词
作为第一本由中国人经营的自然科学期刊,《雅泉杂志》旨在推广化学、物理和数学,旨在"揭开农贸工艺科学的面纱"。在该期的序言中,杜亚全呼吁"降职、拼搏、熟悉技能",倡导"科学救国"。仅出版一年的《雅泉杂志》共10期,主笔是主编杜亚全,除了作者的2位王沲沁、1位周美泉、1位叶振轩、1位余和秦,其余都是双拳写的。全部39篇文章,涵盖自然科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包括化学,翻译23篇文章,带有"化学问题"栏目,在《日本科学与数学书目》一文中介绍了86种化学书目。《化学》在总长度和重量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化学历史学家张子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雅泉学报》"可以算作中国第一本化学期刊"。
三本《雅泉》杂志,中国化学史上第一本
袁汉青在《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收录了30多篇中国化学史上的重要论文,其中四篇出自《雅泉》杂志。作为中国人民创办的第一本自然科学期刊,《雅泉》杂志也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学史上的许多第一。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首次引入
《雅泉》杂志第6期,于鹤琴先生翻译的《化学循环法》,首次将元素周期法引入中国。在此之前,郭文贵在1878年的日记中提到了门捷列夫元素的周期规律,但正是《雅泉》杂志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传播了这一重要发现。本文分为5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元素循环规律、同循环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和同一元素性质相似等重要内容,文中还附有英国物理化学家沃克最近修订的元素循环表。此外,在《雅泉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化学原文新表》中,其中中文翻译了当时编纂出版的化学元素书籍,比较彻底统一,并重新命名了13个新元素,其中6种至今已被翻译成中文。化学元素名称"Yao"是Duaquan中的第一个,也是骄傲的杰作。使用"气体"一词作为头部来表示室温气态单晶元素,也成为迄今为止使用的元素的平移原理。
《新化学原件表》(文献中心文集)发表于《雅泉》杂志第一期
首次引入了氡和氡等新元素的发现
《亚洲之春》杂志关于放射性元素ra和氡(Po)的报道是中国最早引入放射性元素的。王勤熙于1900年12月19日出版的《去年的化学》第三期介绍了居里夫人1898年宣布的氡和氡两种放射性化学元素,并准确报告了它们的性质和光谱线波长。现在距离这两种元素被发现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此外,雅泉杂志第1、7、8期刊刊登了《钙的产生与品质》和《瓦特维度的本质》(Yi、Ni、Andi)等新化学元素的发现和特性,如钙、氡、氡、氡、氦等,在氡、氡、氡等文章中都有介绍。这些元素是19世纪后期的重大发现,并通过《亚洲之泉杂志》首次引入我国。
分子理论被引入最早的系统
《雅泉》杂志第一期、第二期系统地介绍了分子理论,最早向国内读者介绍,弥补了中国近代化学史上对这一内容介绍的不足。质量理论还阐述了对原子分子理论重要性的理解:"万物的物理性,如何构建,家庭寻求其原因,以及理性的质感","物质化的元工作的物化,物质的根本形成。此外,第3期、第4期连载的《化学理论》还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酸碱理论、相变理论、化学共值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了西方现代化学引进的体系和完整性。
作为中国最早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雅泉》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对当时的中国科技、政治、文化和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留下了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
引用
徐克敏.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雅泉杂志,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研究,1990,1(03):48-51。
陈伟文, 姚源.杜阿泉先生的年鉴谱(1873-1912)(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845-850。
蒋家发, 王刚.《雅泉学报》传播了现代化学的历史成就。化学教育, 2011, 32(01):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