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年九月,康熙帝在塞外巡幸时,对太子胤礽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宣布皇位“断不可以付此人”,然后将其囚禁,并让皇长子胤禔负责监押。就在人们觉得皇长子有机会成为新任太子时,康熙帝又做出决定,将皇长子胤禔革去爵位,并且也囚禁起来。那么,身为皇长子的胤禔,为何没能成为太子,还被终身囚禁呢?

一、皇帝的长子
康熙帝的子嗣众多,但有不少都夭折了,所以在序齿时,胤禔成为长子,而皇太子胤礽是次子。由于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而胤禔的生母是惠妃,所以两人的身份很有很大的差别。不过,康熙帝最初对胤禔还是非常欣赏的。1690年,年仅19岁的胤禔出任副将军,率领大军讨伐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六年后,胤禔再度跟随父皇征讨准噶尔部。
1698年,康熙帝册封自己的皇子们,只有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被封为郡王,包括皇四子胤禛在内的其余皇子都是贝勒。康熙帝无论是出征,还是出巡,都会带着皇长子。法国传教士白晋在清朝宫廷服务多年,据他的记载,“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指胤禔),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二、康熙的弃儿
由于受到父皇的宠爱,再加上自己皇长子的身份,胤禔也对太子之位非常感兴趣。而就在此时,康熙帝与太子胤礽的关系开始恶化,并且最终了引发废掉太子的事件。胤禔对此非常高兴,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天真地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胤禔对康熙帝说了一番话,结果自己没能做太子,反而导致后半生的悲剧!
胤禔对康熙帝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胤禔认为父皇对太子深恶痛绝,一定会杀了他,自己主动提出承担这个任务,会赢得父皇的好感。可是康熙帝听完这句话后却很生气,他根本没有杀死胤礽的想法,在他看来,胤禔是个“凶顽愚昧、不知义理”的人。回京后,皇三子胤祉站出来揭发胤禔用魇术之术对付太子。
三、终身的囚徒
康熙帝勃然大怒,他对胤禔的行为进行定性,“似此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为乱臣贼子”。最后,康熙帝发布旨意,将胤禔“革去王爵,即幽禁于其府内”。康熙帝还不放心,又派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八人、护军八十人负责监守,同时让八旗章京十七人轮流监守。康熙帝还下发严旨,谁敢玩忽职守,就要灭其满门。
1708年,胤禔遭到囚禁,那一年他才三十七岁。康熙帝死后,雍正帝继承皇位,胤禔依然没有得到人身自由,仍被囚禁在府中。直到1734年十一月,雍正帝得到奏报,“大阿哥允禔薨逝”,他才下旨给内务府要求按照贝子之例办理丧事。也就是说,胤禔从三十七岁被囚禁,一直到六十三岁病故,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囚徒。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