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像塔拉一样生活

作者:榛果笔记

这本书的原名是 Educated,中文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一位在美国的山野里长大的摩门教徒。

豆瓣上很多人吐槽这个书名,是不了解圣经、不了解作者宗教背景的缘故。本书编辑注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像塔拉一样生活

摩门教是基督信仰的一种,但不属于现有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它自成一派,是美国第四大宗教。如果是外行,可以理解为极其保守的基督信仰。像塔拉一家就是坚信世界末日、上帝很快要二次降临,拒绝融入现代社会的摩门教徒,即使在摩门教中,也是最极端的那一类。

韦斯特弗一家会开车,会接电路,会操作机械,会打处理垃圾和操作机械的零工,因为这些是很基本的功能性事物。但他们拒绝主流社会「构建」的东西——他们生病受伤从来不去医院而是用草药治疗,孩子们不被允许去上学,不能打疫苗,女性地位低于男性。塔拉的父亲三句话不离开上帝,大半生都在努力囤积物资,他试图用他的虔诚和前瞻性,让自家成为末日来临时唯一存活的家庭。结果到了1999年,他等了一晚上的末日没有来临,从此,他变得更加偏执。

塔拉生活中的另一个噩梦是哥哥肖恩。他似乎遗传了父亲的精神病基因,暴力倾向很严重,经常家暴弟弟妹妹。他对最小的妹妹塔拉既疼爱又憎恨——他会在父亲逼塔拉操作危险机械时跟父亲对峙,会在父母拒绝给塔拉学费时偷偷给她钱,会在重伤垂危时心心念念想见到塔拉,但他也会为了各种小事殴打塔拉。而随着年龄和眼界的增长,塔拉对暴力的抗拒渐渐超过了兄妹之爱。她的反抗最终导致了跟肖恩的决裂,肖恩多次威胁要杀了她。

塔拉与家中每个人的关系,都是复杂而漫长的曲线。她是「原生家庭论」的最佳样本,她让人们看到,人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人的自我成长历程,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一切实在是太复杂了。爱、恨、信任、恐惧、自我、根基、成长……泥沙俱下。父母曾为她骄傲,为她担忧,与她有过那么多那么多的亲密时光,又将她弃绝。而即使到了与父亲断绝关系的地步,塔拉仍旧坦诚——她与他互相放逐了对方,但她依然爱他。她是背负着爱与真诚离开的,她像鸟飞往她的山。

人生最初拥有的那些东西,是一个人此生割舍不掉的本源。因为它们一开始就成为了你。而重要的是,在爱过之后,还是要有勇气,背负着那些爱与痛,走向一座又一座的远山。

韦斯特弗一家有七个孩子,原则上都不允许上学,只有三个孩子接受了学校教育。父亲只有在认为某个孩子去上学是符合上帝旨意、能帮到家里的情况下才允许去上学,如后来的三个博士之一泰勒。

塔拉不仅年幼,而且还是女孩,更不可能被允许去上学。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远方的智慧」,是听到哥哥泰勒放的音乐。音乐成为了她的启蒙。后来她开始去镇上的摩门教堂唱歌,父亲一开始特别反对,但听到说女儿天赋极佳,大家都喜欢听她唱歌,他也真心为她骄傲。塔拉延续了歌唱的征途,并把触角延伸到了各个领域——文学、数学、宗教、人际关系。哥哥泰勒和理查德那时已经开始瞒着父亲偷偷看书复习,也相继离家去上了大学,数年之后,塔拉也跟随了他们。她与父母反复争执、躲避,抗争了好几年,最后靠昏天黑地的自学通过了考试,进入杨百翰大学,一所以摩门教为立校之本的大学。

前文提到,即使在本身就很保守的摩门教里,韦斯特弗一家也是最极端的。因此塔拉进入大学之后,不断接触更开放的人,更广阔的世界。她的求学经历充满困境——美国的本科教育,对好高中出来的好学生也未必容易,遑论从未上过一天学的塔拉。然而塔拉撑了过来,并得到了去剑桥的资格。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像塔拉一样生活

在网上针对本书的批评中,较为常见的是「没有详细描述学习、考试、写论文的细节」。但教育不仅仅关乎学术成就,它是在这个充满迷障的世界里,追寻生命的真相。因此,塔拉为了上学而与家人进行的每一次博弈、塔拉患上和治疗抑郁症的过程、塔拉克服每一次恐惧走向更高更远处的启程,都是「教育」。

而就算要考量求学的细节,也会发现塔拉的求学过程极具启发性。在剑桥交换的时候,塔拉被要求提交一篇论文,她是这样确定研究方向的:

「我已下定决心不研究历史,而是研究历史学家。我想我的兴趣来自学习了大屠杀和民权运动之后的无据可依之感——意识到个人对过去的了解是有限的,并将永远局限于别人所告诉他们的。我知道误解被纠正是什么感觉——改变重大的误解便是改变了世界。现在,我需要了解那些伟大的历史看门人是如何向自己的无知和偏见妥协的。我想如果我能接受他们所写的东西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带有偏见的话语和修正过程的结果,也许我就可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认同的历史不是我被教导的历史。爸爸可能是错的,伟大的历史学家卡莱尔、麦考利和特里维廉也可能是错的,但从他们争论的灰烬中,我可以构建一个世界,生活在其中。当我知道了地面根本不是地面,我希望自己能站在上面。」

这是非常有力量的一段话,只有强大的心灵才能如此投入劳作,镌刻下这样深刻的思考痕迹。

我们再来看塔拉提交论文后的想法:「我等着他开口说这篇论文是一场灾难,是一种无知的思想的产物,说它不自量力,引用的材料太少,得出的结论太多。」

然后教授说,这是他在剑桥教书的三十年里,读到的最好的论文之一。

这正是塔拉的闪耀之处——原创性。

不管是读书还是看网络上的观点,最引人注目的那些文字,永远都是富有原创性的。不是文笔,不是表层情绪,而是洞察。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有其本源,但人心的隐秘之处无所穷尽,只有那些能让泉水从干涸的沟壑中流过的人,才能真正滋养到他人的灵魂。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像塔拉一样生活

塔拉的父母有七个孩子,其中三个拿到了博士学位。一方面,他们遗传了父母的聪明勤奋——父母学历低、心理极度偏执,但确确实实是聪明的,他们凭双手改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正统之外,用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好好地活了下去。另一方面,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是野生的,开阔的,也是充满痛苦和抗争的,这些因素的汇合,给了他们稀有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角度,让他们活出充满原创力的生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像塔拉一样生活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它之前,我曾以为它是简单的励志鸡汤,读完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深刻、丰盛的成长之书,是塔拉投注了全部真诚和信念的回望。每一个历经挣扎的人,都会懂得塔拉的成长,并给予自己更多、更多的期许。

在这本书结束之后,在与许多人的关系结束之后,在蒙昧无知的过往结束之后——我们的生活依然没有结束。我们行在路上,建设生活,日愈成为自己。我们继续耕耘,收获自己的果实。我们继续失去,在割舍中走向下一幕未知的风景。

因为活着的每一天,生命都如红毯,不知疲倦地向前展开。人行于途,走出的是生命的无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