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作者:海峡网络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在30多年前,一部叫《红高粱》的电影所引起的轰动。

那是1987年的事情了。当时1斤猪肉的价格约为1.5元,1斤大米的价格约为0.17元,1个鸡蛋的价格约为0.1元,1斤散装白酒的价格约为0.5元,1张电影票的价格约为0.2元。你猜《红高粱》的票房有多少?

约4000万元。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按照当时的电影票价格估算,大约有2亿人(次)观众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如果以今天动辄几十元的电影票估算,《红高粱》的票房能够轻轻松松突破100亿元。由于想要观看电影的人太多,导致一票难求,以至于出现了“黄牛”票,一张最高炒到了10元。那几乎就是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职工半个月工资了。

在电影《红高粱》的带动下,大街小巷都在吼着同一首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有时候,街巷里走过一位漂亮的女同志时,后面就会有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唱着这首歌,引来女同志娇嗔一声“流氓”。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其实,《红高粱》并不是莫言最好的小说,只是他第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也是让他声名大噪的小说。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莫言是农民出身,1981年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时已26岁了。1985年,30岁的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1986年,莫言再接再厉,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持续引起文坛关注。

这时候,张艺谋来找他了,商量着把《红高粱》改编成电影的事情。

当时,张艺谋已凭借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中出色的摄影技术声名鹊起,成为“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人物,又因在吴天明导演的影片《老井》中质朴、准确的表演,获得了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以及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第一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张艺谋不满足于自己的摄影师和演员身份。他想成为一名导演,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作品。想拍电影,首先得有好的剧本啊。无意之中,张艺谋看到了发表在《人民文学》1986年第三期上的《红高粱》,一下子就被这部小说击中了心灵,产生了把它拍摄成电影的想法。

接下来,张艺谋去找莫言,谈了自己的想法。

多年以后,莫言回忆了他们见面的场景:“当时,张艺谋找到我,要改编我的小说,我非常高兴,我觉得我要发一笔大财了。小说《红高粱》改编成电影的版权费是800元,800元在今天确实不算钱了,有一些作家电影版权卖几百万元,不过,当时这800元,让我镇静得一夜未眠。”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如果是在现在,800元钱就是一顿饭钱;而放在1987年的中国,800元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巨款”,差不多是许多双职工家庭一年的总收入。难怪莫言会激动得一夜未眠。

张艺谋花了800元钱,买走《红高粱》的版权,只是拍摄工作的第一步。他回去后将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恩师吴天明,吴天明很支持这件事,自告奋勇当上了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协调西安电影制片厂来投资拍摄。

当厂里的钱还没到位时,吴天明又与几位车间主任一起凑了4万元给张艺谋,让他种了一片高粱地,拍出了《红高粱》里最经典、最让人恋恋不忘的一出戏。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最终,张艺谋花了80多万元拍摄出《红高粱》。电影卖给中影公司,后者最多只肯出70万元。如果这样做的话,电影出品方肯定是会亏钱的。吴天明找中影公司谈判,说我们也不要收购价了,只要票房分成。中影公司欣然同意,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一点损失都没有。

吴天明也没有想到,这种打赌的做法竟然成功了。《红高粱》在全国发行200多个拷贝,4000多万的票房,西安电影制片厂按照协议获得了票房分成400多万元,是当初收购价格的6倍多。

张艺谋要把《红高粱》改成电影,莫言乐了:我要发一笔大财了

张艺谋靠《红高粱》名利双收,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这是中国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首次获得最高奖项,回过头又想到了莫言。《红高粱》里有3个编剧,莫言是其中之一。张艺谋按照当时的规定,给3名编辑发了4000元稿费,莫言分到了1200元。

这就是说,莫言通过《红高粱》电影获得了2000元稿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