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一、主公,你变了

纵观刘备的奋斗史,有个很好玩的现象。以刘备杀刘封为分水岭,用赵云的话说就是:“主公,你变了。”也就是说,刘备明显开始“接着奏乐,接着舞”的任性了起来。

其实这很好解释,之前的刘备一直以仁义为立身根本,从无曹操和孙权般的屠城记载,更无弑杀手下的先例。但杀刘封时,刘备已经阶段性奋斗成功,当上了皇帝,岂能总有仁义恩惠,而无霹雳手段!不然,队伍没法带。

但最能说明此问题的经典案例,却不是杀刘封。毕竟刘备当时并不想杀,奈何诸葛亮不答应:“刘封那么刚猛,是你义子,你能拿捏住。可你百年之后谁还能制约他?”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诸葛亮这句太狠了,有两层意思。其一,你若传位给亲儿子刘禅,还留下义子刘封,迟早会让刘禅落下一个“杀兄”污点,甚至不排除两人打起来。其二,你若不杀之,是否就味着要传位给义子刘封?抱歉,若如此,我诸葛亮第一个就不答应!

因此刘备这才流着泪杀了刘封。那么最经典的案例是啥?正是刘备杀彭羕事件。

此事直接牵扯到了:庞统、法正、诸葛亮和马超,这四位蜀汉大佬。甚至完全可以视为,蜀汉最严重的一次内斗。但若想搞明白这一切来龙去脉,则需先从彭羕说起。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二、髨钳之囚是奇才

据《三国志》载,彭羕是四川广汉人,属于益州本土豪强势力,很有才学和名气,却仅在刘璋手下,当了个执掌文书的小官吏。这对彭羕来言,落差也太大了,搞得他很愤愤不平,于是各种吐槽,很快就传到刘璋耳朵里了。

刘璋大怒,啥?你连我你也敢吐槽!二话不说给了个“髨钳之刑”,也就是剃去头发后,再用铁圈套在脖子上。所谓伤害性不大,可侮辱性却极强。

刘璋之所以这样处理,恐怕跟当时益州的情况有关,他是外来户想统治益州,必然就要分化和制衡益州本地豪强。因此刘璋的老爸刘焉,在入川主政后,便重用和信赖自己的老班底:东洲派,而对益州本土豪强派,进行分化和压制。

刘璋基本上也延续了这个老套路。可惜刘璋无论威望还是手段,显然无法驾驭。搞得东洲派和益州派尖锐对立,最终双方都想搞掉他。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如,张松为何卖蜀?道理就在这,张松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

还如东洲派的李严,为何也投降刘备?刘璋对他轻视异常,让他这位东洲派的失意人,很不满意!

这就是矛盾无法调和的后果,双方都骂刘璋“暗弱无能”,卯足劲要换主公!

在这种大背景下,彭羕吐槽刘璋,为何还能活命,仅给予羞辱性惩罚?道理很清楚了:彭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益州派的声音。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无论怎样吧,彭羕成了髨钳之囚。不久后刘备入川,彭羕看到了翻身希望,撒丫子就来了,却先找庞统。为何?一则刘备是大哥,哪能轻易见到?二则就是,庞统是刘备的军师,也是名士一枚,跟彭羕属于一类。

就这样,庞统跟彭羕一通流后,顿时大呼:奇才啊!故而“大善之”。

此刻,东洲派的奇才法正,已归降了刘备。他知道彭羕跟自己一样,被刘璋轻视和羞辱。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如今站在一个战壕内,再加上彭羕的确有才,故而法正也赞叹,认为是奇才。于是庞统和法正,一起向刘备推荐彭羕。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三、东洲派奇才和益州派奇才

有了这两位大咖推荐,可想而知刘备会怎么重视彭羕了。二话不说就留在了自己身边,给予了超常信任,经常让彭羕代表自己给手下传达命令啥的。

不得不说,刘备太会收买人心了。虽此刻没封彭羕官职,却通过让彭羕一再亮相,传达出了“彭羕是我刘备心腹”的讯号。不但让刘备手下人开始尊敬,也让彭羕事实上一飞冲天了——昨儿还是被刘璋羞辱的“髨钳之囚”,今日便是刘备身边的心腹,他能不兴奋吗?

如今,很有必要做个总结了,为何庞统、法正乃至刘备,都这样超常重视彭羕?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前面已经说了,彭羕是益州土豪势力的代言人身份,他都敢吐槽刘璋。如今刘备想得到西川,自然就要超常重视,向益州豪强势力释放善意:我刘备可不是刘璋哦,会给你们好果子吃的。不信?看看我是怎么对待彭羕的。所谓一个彭羕可当十万兵来用。

随着刘备夺了西川。当初摆在刘璋面前的东洲势力和益州势力的矛盾,就摆在了他面前了。想消除?刘备就会急眼——他也是外来户,正好平衡双方,让自己坐稳呢,哪能打死一方?

于是,东洲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奇才的法正隆重出场!《三国志》载,此刻的法正犹如小人得志一般,“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搞得人们都找到诸葛亮,要求管管法正,太不像话了。

可诸葛亮却反手教育了一番来人,总的意思就是说:你们只看见法正为恶了,但若没有法正,刘备能得西川吗?要有长远目光哦。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为何刘备和诸葛亮,突然变得这么不讲理了?这就是法正的妙用之一。刘备是外来户,若想站稳西川,就必须胡萝卜和大棒交替使用。那么这个大棒谁来挥舞才更好?

刘备还诸葛亮?都不好!所以,法正便操起了这大棒——谁不服刘备,我法正就让谁好看!不信?咱就看彭羕的遭遇。

刘备得了西川后,他被封为“治中从事……处州人之上”,既彭羕也成了如法正般的人物,是益州豪强势力的代表(处州人之上)。故而跟法正一样“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就是无法无天一般。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哪料诸葛亮却变脸了,“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意思就是说,这个彭羕太能闹幺蛾子,迟早会搞得西川难以安生。于是刘备观察一番后,把彭羕外放,调离权力中心的成都,让他去当“江州太守”。

诸葛亮咋对彭羕这么厌恶,以至于数次向刘备告密(屡密言先主)?

诸葛亮和刘备也难!已经让东洲派的法正出面了,若再让益州派的彭羕也跟法正一样,那是不是就等于回到了“暗弱无能的刘璋时期”,双方死掐,搞得都对老大不满!所以,必须要打压一方了。诸葛亮和刘备选择了东洲派,也就是法正!

这才是诸葛亮厚法正,恨彭羕的逻辑,非彭羕如何嚣张——论嚣张,他比得过法正吗?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四、马超告密

事实也果然如此。彭羕对刘备的处置异常不满,因为这意味着益州豪强势力的失败。

于是,彭羕找到了马超表示:刘备就是一个老兵油子,哪如马超你啊?不如“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即,我不是要外放江州太守吗?干脆,我在外为援,你在内出击,别说小小西川了,就是天下也不在话下。

这一番话吓疯了马超!当晚就向刘备告密。刘备大怒,这妥妥造反。故而杀掉了彭羕。

最后一个疑问,从庞统和法正的评价来言,彭羕之才似乎不亚于法正,为何刘备和诸葛亮,却选择东洲派的法正,干掉了益州派的彭羕?

庞统、法正都称赞的蜀汉奇才,因诸葛亮和马超告密,被刘备杀掉了

只有一个原因。放眼三国时期,凡本土豪强势力,无不是谁强就跟谁合作!后来刘禅投降便是益州豪强势力的杰作,当时朝堂上,以谯周为首的全是益州豪强势力。

也就是说,在蜀汉后期,益州豪强势力已成了主流。就算刘禅想抵抗,若他们不配合,城内有十万天兵天将,也不起作用——比刘璋投降时的情况还不如!

东洲派是当初随刘焉入川时的骨干,严格意义上说,也属于外来势力,自然诸葛亮的荆州派系和刘备的元老派系,就必然选择东洲派合作了——是本身属性决定,非奇才或嚣张与否决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