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作者:瑶瑶瑶嗷

粗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以所“号”的脉作为标准去取舍素材,将之按剧本的顺序排放起来,完成好每场戏所承相的戏剧任务,并尽可能呈现出导演拍摄的全部戏剧内容和戏剧性(情绪、人物、冲突等)。

我在粗剪阶段一般不会对原剧本的结构做大的修改,也不会随便删除导演拍摄的任何一场戏。因为如果在粗剪阶段轻易删改结构,有可能会造成整个影片的松架缺失或导演的创作表达不充分。叙事方式的确立、结松的调整和风格的形成是在完成了粗剪之后,对搭起来的架子进行全盘审视,并和导演进一步沟通之后,在精剪阶段去完成的任务。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我们用影片《横空出世》里找水和打算盘两个段落来具体说说粗剪阶段怎么去挑选镜头和用怎样的技法去组接成一场戏,《横空出世》是讲我国制造研发原子弹的故事。

找水和打算盘两场戏、一是为了凸显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天灾)的不屈精神,一是为了突显面对苏联封锁(人祸)的不屈精神。明确了这两场戏在片中承担的任务,就要去想办法通过素材实现它。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再说导演的拍摄,主题是严肃的,情节是故事性的,素材构图是规整的,与之相适应的剪辑风格就应该是凝重质朴大气的。剪辑技法运用不能太时尚、前卫、反传统,而应该以流畅简练、突出故事性的经典剪辑为主。

先通过“找水”一场,来具体说说如何取舍素材并组接,实现其戏剧任务和戏剧性的问题。这场戏的原素材共拍了12个镜头16条。按原素材场记排列如下:

镜一:

1条,固定机位,冯实带着找水的士兵面对摄像机在连绵的沙漠中由远而近爬上沙坡,走到中近景时,冯实站定,摄影机微推,冯实说:“这是水吧……”摄影机由右往左前摇,队伍开始向水源奔跑,有人扑倒、翻滚。

2条,内容、机位和1条同,不同的是冯实带队由远而近地爬沙坡时脚步显得踉跄,一个小战士上前搀扶着他往坡上走,有了长途跋涉的疲备感觉。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队伍开始向水源奔跑时、扑倒、翻滚的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兴奋感显得更强烈。

镜二:小全--中景,战士们从沙坡上冲下。

镜三:大全,战士们从沙坡上冲下。

镜四:大全--近景,战士们跌跌撞撞地从沙坡上冲下。

镜五:大全,战士们从沙坡下往上奔跑。

镜六:1条,战士们从沙坡下往上奔跑。2条,战士们从沙坡下往上奔跑。

镜七:中近景。1条,冯实站在沙顶看水的方向,战士从他身边扑越而过。2条,同上,只是镜头更大一些。

镜八:1条~4条,战士们由下往上爬沙坡镜九:全景,战士们从陆地冲向水里。

镜十至镜十二:中、近景,慢摇,战士们欢快地戏水

首先确立这场戏要做什么。内容是找水。沙漠中找水是艰难的,冯实带着队伍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但在这里终于找到了,人物的情绪从极度的渴求中释放出来,那种兴奋劲儿是镜头的着力点。但仅挑选素材是不够的,用什么技法才能吕显战胜困难后的开心呢?这和写文章一样,最好的修辞手法是对比。选取镜头时,前面越能表现人物困顿感的镜头越是要留下来的,后面越是能传达出兴奋感的画面也越是要挑选的,注意选择表现人物细节的镜头。在技法上,前面的长剪辑率(剪辑点少)和后面的短剪辑率(剪辑点多)形成对比,变奏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按这个思路来看这些素材。

镜一的第2条和第1条比,冯实的踉跄和小战士的搀扶,翻滚的节奏和动作,都更具视觉效果,也更能吕显自然环境的艰辛和找水的长途跋涉的艰难,因此选镜一第2条。

镜二和镜三比较,镜三的大全景太空旷,镜头里的动作显得小而模糊,使得表现出的兴奋感变得松懈,情绪和景别的节奏也不匹配,所以要展现全貌时,选择了镜二的仰拍,让战士们从小全冲到中景,既有场面又匹配了节奏,情绪上也表现得到位。同时在这里也挑选了镜七的中近景,在欢快的群戏中突出主角冯实。在技法上,这两组镜头都不是整条选取,而是剪碎了,挑选了其中动作大的一些画面,以凸显那种欢腾的气氛。最后是把2个镜头碎剪成了4个镜头。

镜五到镜八,画面上是战士们从下往上爬沙坡,和前面已经冲下沙坡,在物理运动方向上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无论其拍摄的节奏和情绪多好,引起了叙事时空的歧义,都不能用,要坚决舍弃,就像沃尔特·默奇说的,单个镜头即使再好,如果和整个肌体不合,不是这个肌体的细胞,也要拿掉。这是剪辑师审视素材的重要原则之一。由于物理运动方向的问题,这场戏直接扔掉了3个镜头共8条素材。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从镜九开始到镜十二都是战士们戏水的中近景镜头的慢摇镜。每一个镜头都有一些好的、最能展现战士们兴奋情绪的画面。

但如果整条的选取

一是摇镜所表现出的节奏太慢,使情绪松懈;

二是每条里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这个部分想要加大渲染欢快的情绪,可以挑选动势较大的镜头,加快剪辑频率,多用小镜头(特写)组接的方式。

因此剪辑师在组据时,就在每一条里选取了一些如拥抱着倒进水里,带着浪花在水中跃起等动作较大的画面,尽量采用小镜头和碎剪的方式进行组接,由于戏份不够。后来还补拍了如扔衣服、扔水壶等特写镜头,加进了这组画面里。整个组接以水和人物动作的上下起伏作为连接点,形成节奏,同时利用画面拍摄时的升格镜头,使气氛得以延宕和渲染,最大限度地吕显了欢快的气氛,把拍摄时的5个镜头加上补拍的2个特写碎剪成了15个镜头,完成了这场戏的戏剧任务和戏剧性。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最后这场戏剪下来,将原剧本由12个分镜头组接的段落,在扔掉了4个不合适的镜头的基础上,通过碎剪,重新组接成由20个镜头构成的段落。

镜一:全景--近景,固定机位,冯实带着找水的士兵面对摄像机在连绵的沙漠中由远而近,踉跄着,被小战士搀扶爬上沙坡,走到中近景时,冯实站定,摄影机微推,冯实说:“这是水吧……”摄影机由右往左前摇、队伍开始向水源奔跑,战士们大动作的扑倒、翻滚。(原素材镜一第2条)

镜二:中景,冯实站在沙坡顶上看,身边的战士们(前景)已争先恐后地从顶上往下跃。(原素材镜七第2条)

镜三:近景,战士从沙坡上滚下。(原素材镜七第2条)

镜四:中景,战士奔跑着冲下沙坡,右出画。(原素材镜二)镜五:小全,战士们从沙坡上冲下。(原素材镜二)

镜六:小全,战士从沙坡冲向水里。(原素材镜九)

镜七:特写,背包、水壶扔在地上。(补拍素材)

镜八:特写,快速奔跑着的带着扬起沙尘的脚。(补拍素材)镜九:小全,战士从沙坡冲向水里。(原素材镜九)

镜十:特写,挥舞的脱下的衣服。(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一:中景,边脱衣服边向水里冲。(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镜十二:特写,挥舞脱下的衣服。(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三:近景,脱了衣服飞奔的士兵。(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四:特写,背向摄影机,扑向水里。(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五:特写--拉开成中景,侧面张着嘴欢叫的战士,前景是飞溅起的水花,镜头拉开,战士整个身体潜入水中。(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六:中景,几个战士在水里上下起伏扑腾。(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七:近景,两个战士相抱着仰面倒入水中。(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八:近景,另几个战士从水中跃起。(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十九:特写--摇镜,奔流江水的空镜,拉开,摇至扑水的战士们(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镜二十:中景,在水中欢呼跳跃的战士。(原素材镜十至十二中)

从前文的分析和最后组接的段落可以看出,这场戏的素材挑选和镜头组接就是在准确地为影片号脉之后,按照其承担的戏剧任务和要昌显的影片气质为标准,把素材里的内容当做单一的“字词”,以“对比”为修辞手段重新组词造句,使用剪碎镜头来渲染情绪、营造节奏、突出戏剧性的。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再来说打算盘那一场戏。通过这场戏,我们要具体谈谈如何利用挑选好的素材实现其戏剧性的问题。

这场戏的素材一共拍摄了8个镜头共11条(镜一四、七,每镜拍了2条,其余是每镜1条)。

镜一:从特写摇至中景,打算盘。(拍两条)

镜二:特写,俯拍,桌子中间放馒头,前景打算盘的手。

镜三:特写,打算盘的人的脸上的汗水摇至打算盘的手。

镜四:1条,特写,固定拍摄,打算盘的特写。2条,特写,跟拍打算盘的手的移动。

镜五:特写--近景,打算盘的特写摇至近景一个女科学家认真工作的脸,再摇至一脸汗水边打算盘边吃包子的男科学家。

镜六:特写、打算盘特写上摇至另一女科学家的脸。

镜七:

1条,全景,打算盘,女服务员依次倒开水、一名男科学家右入画发材料,画面里的背景是来来去去、坐下站起忙碌的人群。

2条,全景,和第1条不同的是背景和主体配合得更好,更具有节奏感,体现出的坐下站起的忙碌气氛更热烈,场景更好看。

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戏。但原剧本只用了8个分镜来表现这场戏,虽然特写不少,但段落整体时长和力度不够,表现不出月月年年的时间流逝感和厚重气息,营造不出中国人忘我工作的情绪。

这场戏要想做好,就必须修正这些不足

剪辑师首先选取了一个很具中国元素的东西来凸显“中国人”和“岁月”这两重意思,这个东西就是算盘。算盘是中国的发明,而且历史悠久,打算盘本身也具有一丝不苟、分毫不能差的含义。打算盘的曲面一出现在银幕上,观众就能明白这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东西,同时伴随着古老凝重和谨慎的岁月质感,符号和象征意味一下子就弥漫出来了。所以剪辑师在这场戏中大量运用了打算盘的特写镜头进行重叠,来强调月月年年的时间流逝和中国人的特有精神气质。剪辑师准确运用的这个符号(打算盘)和观众本身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与贴近性,一下子就将观众内心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然后剪辑师通过空镜和其他镜头穿插的方法,将原本打算盘的8个分镜破成两个部分,重新进行分镜。剪辑师先利用“算盘重春”作为视点。

再利用空镜插入模糊时间,组接成一场由多个景别、多种镜头运动方式和叠化技法共同构成的14个镜头的大戏,增长了整场戏的表现时间,加强了戏剧感染力:

第一部分,选取了原素材镜一中的一部分画面和镜四中的两个打算盘的特写,表现出大家认真工作的状态。然后为了表现时间的流逝感,将原镜七第2条的部分素材选出、提前,接成第四个镜头,展现出大家此起彼伏的忙碌状态。然后插入一个中景镜头,门外守护的士兵问:"他们在干什么?”另一士兵回答:"干什么?干革命工作!”(借的该片其他场次的素材)再插入一个空景,全景的科学院大门口,进进出出的人群(借的该片其他场次的素材)。这两个插入的镜头,不仅使原素材得以剖开,也表示了时间的跨度。利用音乐的延续,再接到打算盘的镜头时,自然让观众觉得过了很长的时间,科学家们也工作了很长的时间。

弘成IT教育:看《横空出世》,学影视后期粗剪阶段知识点

做完了这个中间的部分,再做另一个打算盘的部分。这一部分要和前一个打算盘的部分不同因为情绪要掀得更高,所以不仅镜头要给得更足,在技法上也要做得更洪亮。这一部分除了用大特写和小摇镜,还用了叠化,让一组打算盘的手的特写镜头交替叠化,再和工作的科学家们流着汗的脸、边啃馒头边工作的脸等特写组接起来,形成一种节奏感,同时表现了工作的忘我、忙碌、艰辛和时间的延续,也很好地体现出歌颂的主题,把这场戏的戏剧性通过技法加以渲染,将情绪推向极致整部片子的粗剪完成之后,差不多就按剧本的顺序搭起了一个大概的架子,下面就可以进入精剪阶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