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花为食·松花

作者:初见南墙的风

我的童年很快乐,而这快乐的一大半是一座山给的。拥有“小江南”美誉的陕南山川绵延不绝,山涧小溪潺潺流淌,山里的“奇珍异宝”更是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很有幸,奶奶家几间青瓦房的背后,便是镇上最大的“鸡公山”,整个山好似大公鸡的鸡冠,山顶云雾缭绕,相传是神仙从很远的地方将山搬至此处,为了镇压妖魔,保护当地百姓,还派了一只金鸡在山间镇守。山不再高,有仙则名。这座流淌着神奇色彩的“仙”山很是不负众望,一年四季为当地百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源。

以花为食·松花

每年二三月间,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山间,奶奶都站在院子里看着山上那片松林,若是有黄烟四起,奶奶就兴奋的像个孩子,必会给我带好帽子,拿着塑料薄膜和篮子,带我去采集一种神秘的美食。刚进山间,就能看见我小溪流上飘着一层黄色的粉末,幽香从松林的各个角落迅速蔓延,占领着我的鼻腔,滋润着我的嗅觉。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香味,有松的苍劲,有花的甜腻,还有草的芬芳,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奶奶会提醒我,这是松树成精了,用香味迷住路人好保住她的花蕊,保住她的子嗣。为了舌尖的美味,我们只得放弃享受这绵延的香味,迅速在树下铺开塑料薄膜,用竹竿敲打松枝,看着那黄色的金粉漱漱的从枝头落到地上,这时,最怕的就是起风,如若风一起,届时的功夫都会白费。临走时还会采集一篮子将开的松花,带回去包着袋子在太阳下暴晒,等花穗爆开一阵敲打,也会得到些不怕风吹的花粉。

以花为食·松花

儿时的零食可算是少之又少,更没有多余的零花钱供养我的零食胃,好在奶奶的奇思妙想保障了我甜蜜童年的美味,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奶奶像个仙女,什么都会做。采回来的松花,一部分会用芭蕉叶垫底,上锅蒸一小会儿,晾干备用,再用糯米粉猪油和白糖,包着馅儿做成一个个扁扁的小白饼,蒸炸都可,出锅后裹上一层黄沙沙的松花,咬一口,那滋味太美了,至今难忘。糯米的软糯醇厚与松花特有的香在唇齿间绽开,相互弥补相互拉扯着,那时,我是世间上最幸福的孩子。后来我才知道,奶奶这个地道的北方人用智慧做来哄孙女的吃食竟与江浙一带的名小吃如出一辙,美食,竟让西北与江南如此亲密。剩下的松花粉奶奶会加少量蜂蜜和白糖水熬煮成浓稠的松花蜜,冲水喝,煮甜汤。那是只有尊贵的客人来时才能享有的待遇。

以花为食·松花

其实古人也吃松花,南宋美食家洪林先生在《山家清供》 里就记载了松花饼的做法和功效,我最佩服的神仙吃货老苏,也对松花赞不绝口,还说过“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而松,在千古文人骚客眼里本就是长寿,气节,坚韧不拔的象征,食松,肯定是也想把这种美好的寓意吸收进骨血里,为我们华夏文脉传承者的气节高尚多一个有据可查的证据吧!这一刻,松花的香味贯通古今。我一度怀疑奶奶是好妖成精或者是神仙下凡,因为在那个信息落后,物资不足,交通不便的年代,我们镇上只有她敢吃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也只有她能把山间野地里的东西做成我们吃不起的样子。各种各样的食材做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美食,而她只是一个山野村妇,甚至大字不识一个,甚至一生都没有出过家乡。

我喜欢那个黄烟四起的季节,松花飘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