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作者:愚鲁的诗词课
我住的旅馆也算国际连锁,却只有商标属于“国际”——建筑外观也好,酒吧的地毯也好,乃至房间里的热水管、窗帘钩子,都是莫斯科自己的。莫斯科里随便走,和当代隔着一个整的时空车厢。

很多人不把俄罗斯看成一个欧洲国家,在经验里。我也是。莫斯科下飞机,一路走一路看,这座城市更深化了我这一“偏见”。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雪夜+酒蒙子=极大危险。

欧洲该是什么样子?选几个代表:跑不出伦敦、巴黎、罗马。当然,这实在把欧洲说简单了,但既已作为比较公认的欧洲的象征,不会没有道理;何况,这三个城市并不简单,也许它们已足够延展为无限的球面,所谓“欧洲”——无非它们身上经纬线的交点——之和。回来看莫斯科,它哪有一点伦敦的呆,巴黎的闹,罗马的旧?它也旧,但不古朴,满城可看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的建筑物——相比罗马那些确乎古老的废墟——旧的时空交杂。罗马是从时间上一线旧掉,莫斯科攀住时间的横轴、纵轴,扇面状旧掉,霉味很新鲜。其中纵有历史纠结、民族伤痛、文化觉悟,但和罗马摆在一起看:它尚在年华渐逝的万花筒里,向未来的光明不断爬。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夜色下的“赫鲁晓夫楼”。

莫斯科是真干净,可能树太多,空气中稍挂着点水汽,整座城就显得是被丢在了自然界里,空旷丛芜。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莫斯科Vorob’evi公园:到处是真山真水。

被森林、大河、澄碧的天宇分掉了人的重量的俄罗斯首都,又不似瑞士的伯尔尼的那种干净——后者的干净是收拾出来的,无一处不渗透给你文明的修养;莫斯科的干净是自然界本来的干净,本应给人玷污一番再修饰成伯尔尼那种样子的,但没被玷污,到处是真山真水。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莫斯科到处是真正的草地,不是窄窄、精致的草坪。

大有意思的地方也在这里,莫斯科两端都粗糙:自然环境——说过了,未经大修大补的真实的自然,前世今生——苏联那些、沙俄那些,其历史质感也不同于巴黎、伦敦。后者再怎么上演过血雨腥风,其历史仍穿在一袭大理石色的拖地长袍里,雍容绵密,娓娓道来;莫斯科就算今天安安静静、一切似常,但闻着、看着像一块青铜:且是那种不一定会做成什么——存在,即一切——的青铜原料。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达西·纳姆达科夫作品《胜利者的母亲》,位于莫斯科州库宾卡爱国者公园内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莫斯科基本没有当代,老建筑上放一块SONY、SAMSUNG之类的广告牌,就凑合宣告给你这是21世纪。我住的旅馆也算国际连锁,却只有商标属于“国际”——建筑外观也好,酒吧的地毯也好,乃至房间里的热水管、窗帘钩子,都是莫斯科自己的。莫斯科里随便走,和当代隔着一个整的时空车厢。它在这点上既不像西欧——古归古,并不远离当代的便利,更不像中国——中国的很多城市一般不会让你想起五年以前的事。它就自顾自在历史轨道上静驰,和西欧、中国都隔着这么一截空无一人的时空车厢,虽则一起前进——一起开车,到站,但它前后都阻塞着历史的真空,仿佛专用于让拉它把手——打算走进来一探究竟的外来者先感受什么是失重。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北京朋友,这楼熟悉不?其实是莫斯科大学的主楼。

另外,莫斯科有克林姆林建筑群,有红场,有政治,有大块大块的油画,有不算多也不算太少的俄罗斯人……这一点上,它和北京般配。北京有两个:抽象的北京——就是给坐落了皇城、永定河、胡同京戏以及长城在山巅列队森森的北京。具体的北京呢?拿掉它的历史,把它从那些疲惫惯了的符号里抠掉:是生活着小白领、快递员、外企高管、码农、各色导购和西客站蛇皮袋的北京。莫斯科给归置一下更简单:拿掉红场那些,它就是具体的莫斯科,是大树林子莫斯科,故乡莫斯科。哪个莫斯科是真实的?我这样的外来者恰好在栈桥上,两边都够不着真实。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红场俄军。

可能文化底本实在不同:传统认识里的欧洲——亦即天主教框架里的欧洲(加一个英国),和循环着东正教血液的莫斯科这边的欧洲。可又不太对:我去过爱沙尼亚的塔林,那里和伦敦、巴黎不一样,但欧洲的意思很浓(据说圣彼得堡是这样)。莫斯科则除了那些树和天空同欧洲一样呼吸着“上帝”普降的金风玉露,建筑、快速路的线条太僵、太蛮横,以及那小巷子不够悠长、草地太四四方方……

我是背着整一个欧洲的审美经验来标度这座城市,并拎着北京的大口袋,把它归入再拿出,所得竟异常惊喜——那完全印证了我曾经的“偏见”的惊喜。

哎呀呀,多谢你真是这样。

莫斯科印象|这里的欧洲不一样

圣瓦西里大教堂。

初稿写于莫斯科Best Western-Vega酒店,2014年6月7日星期日

二稿整理于北京家中,2021年11月26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