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悬案斧声烛影到底是真是假?宋太宗赵光义真的是弑兄篡位吗?这期咱们就来说说这个事。

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一座大殿内烛光摇曳,侍者们站在大殿外,只能看到大殿的窗纸上,烛光映出的两个人的身影,正在说着什么,突然一个人站了起来,之后传出来,用斧头敲打地面的声音,一个人大声吆喝道,好作之,意思就是好好干, 然后烛光熄灭一切归于寂静,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之后,殿内突然一阵慌乱,又过了一阵,一个人出来宣布皇帝驾崩了,这就是传说中历史上最玄奇的案件之一,斧声烛影。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 大家一直想知道的就是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害的兄长赵匡胤,截胡了他侄子的皇位呢?咱们今天就来尝试侦破一下这个历史悬案。
咱们开头提到的那段烛影斧声的故事,是出自民国时期一个叫蔡东藩的小说家所写的《宋史通俗演义》, 还有一本叫《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的小说,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描写,都是在影射赵光义杀了哥哥赵匡胤登上皇位,那么这些小说最原始的出处是哪里呢?就是这本书叫《湘山野录》,是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笔记体野史,主要内容是记载从北宋开国到宋神宗时期的历史,内容十分广泛,大部分都是写朝廷高官显贵的趣闻轶事。
我们再来看案发当晚的第二段记载,出自北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 这是他为了编写资治通鉴收集的资料。
书中记载,大约凌晨两点的时候,侍者在外面等得太久,感觉应该进去查看一下, 结果进去一看,太祖皇帝已经归天了,于是就赶紧通知宋皇后,皇后到现场一看大吃一惊,就赶紧派太祖的贴身宦官王继恩去把赵德芳叫来,结果呢,这位宦官王继恩就动了个心眼,他没直接去找赵德芳,而是先拐了个弯,把太祖弟弟赵光义给找来了,宋皇后正在六神无主的时候,一抬眼看见跟前站着赵光义,便心知大势已去,只好拜倒在地哭诉道,官家,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在你的手上了,赵光义也跟着边哭边说,你别担心,我们共享富贵。之后,赵光义就顺理成章地登基了。那么在司马光的这段记载当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些不同之处了,就是这里没有烛影斧声的故事,但是确有抢位的嫌疑。
在赵光义执政六年之后,就是宋太宗太平兴国6年9月,又突然出了一个迷之操作,就是宰相赵普突然抛出了一份金匮遗嘱,用来证明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所谓金匮就是金色的柜子。 金贵之盟据说是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他们的母亲杜太后,在太祖成为皇帝的第2年,和他们哥俩达成的协议,当时杜太后病危,就语重心长的对大儿子赵匡胤和宰相赵普说,你为什么能够得了天下,建立大宋呢?那是因为周世宗柴荣死得早,立了幼子做皇帝,孤儿寡母的,你才有机会得到天下。所以为了避免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你就得立你弟弟作为皇储,赵匡胤不得不同意,所以皇位的继承顺序就变成了,从赵匡胤到弟弟赵光义,再到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最后再到二儿子赵德芳,意思是让赵光义过度一下。不过这个金匮之盟出来的时机也是比较耐人寻味,太祖大儿子赵德昭自杀于太平兴国四年,就是赵光义登基后的第四年,赵德芳死于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而所谓金贵之盟的首度公开,咱们前面也说了,恰好是在半年之后的九月份。这怎么看都像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继承皇位而斩草除根啊,但是啊,就算赵光义在之后的皇位动手脚,也不能证明他,烛影斧声,弑兄篡位啊。
接下来,咱们就得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来分析。首先,太祖赵匡胤死之前的政治格局。 赵光义当时的头衔是晋王,职位是开封府尹,而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当时都还不是亲王,职位是山南西道节度使,是在汉中做一个地方长官,比起赵光义直接管辖首都开封,他的职位实在是低太多, 而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芳的政治资历,那就差得更远了,当时只是一个贵州的防御使,比节度使还要低。从这些迹象来看,赵匡胤活着的时候虽然没有立皇储,但是着重栽培的对象确实是他弟弟赵光义,超过了对两个儿子的器重。那么,在没有紧迫危险的情况下,赵光义莽撞的害S栽培自己的哥哥,这个是不是不太合逻辑。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说,赵匡胤自己有孩子,为什么还要传位给弟弟赵光义。重点来了,这恰恰就是那个时代的常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宋朝建立时是个什么时期,那是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乱世,位于黄河流域先后有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频繁更替,包含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同时割据了九个政权,另一个政权孤零零的割据在如今的山西太原,就是北汉。这段时期就是著名的五代十国。
在那个时代,所谓皇帝,兵强马壮者当之。父子年龄差距过大,幼主登基在乱世中往往会被手下大将所利用,宫廷政变,改朝换代在当时屡见不鲜。中原短短半个多世纪就换了5个朝代,变换了14位帝王。
因此五代时期很多帝王宁愿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或者成年子侄,至少这样还能保证家族的兴盛,毕竟在五代十国那种乱世,一旦发生政权更迭,前朝皇族基本上都是会被斩尽杀绝的。
而且兄终弟及也不是从五代才开始,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很多时候各个独立、半独立节度使得继承模式都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节度使过世前把位置交给了自己的弟弟,然后弟弟要过世的时候又把位置传给自己哥哥的儿子。如果近亲里没有特别靠谱的人选,甚至会传给自己的养子或者远房子侄。
而赵匡胤生于后唐年间,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五代人,他所生活和经历的人生就是在五代中度过的。咱们以现代的视角看历史,总习惯把历史设置好多分界线,但是,当时的人也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过的,习惯不是突然就改的,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赵匡胤也没有穿越到未来回看过去的本事。所以,赵匡胤保留了当时那个时代的传统是非常合理的,也就是说,赵光义是正常继位的。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把皇位归还给哥哥一脉,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