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作者:Asher1995

一提到言辞犀利、恃才放旷、敢于说真话的作家,我想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名字——李敖。

有人说他是天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有人说他十分狂傲,但是有狂傲的本钱;但是也有人说他过于自大,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并且从不愿意吃亏。

他确实称得上十分狂傲,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五百年来,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分别是:李敖、李敖、李敖。”虽然这句话看似十分嚣张,但是他确实有真才实学,他是台湾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曾经出版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也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而在他人生的后半程,不服老的他还选择进军政坛,时评节目《李敖笑傲江湖》引起无数台湾民众的关注,也让他直接狂傲的风格深入人心。

就是这样一个从来不怕树敌、不惧得罪人的文人政客,直言不讳地评价知名作家三毛:“初见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感觉她跟祥林嫂没什么两样。”

是出于什么原因让李敖给大众印象中自由烂漫放荡不羁的三毛如此负面的评价?而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直言的性格是生而有之还是后天形成?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才子与才女的相遇

李敖比三毛大八岁,但是年龄上的差距抹不掉二人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二人都是大陆人随父母一起迁居台湾,二人的父母都是高知。

从小李敖和三毛都展现出过人的写作天赋,并且又有着文人的傲骨和细腻的情感,因此两人的好友平鑫涛便想找个机会让双方认识一下,看下能不能擦出新的火花,可是谁成想不仅没擦出火花,反而给三毛浇去了一盆冷水。

在饭桌前,李敖和三毛聊到了很多话题包括人文、历史、难民、爱情……李敖对于三毛的很多看法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反对。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他认为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她书里的那么浪漫,实际上和很多普通人之间的爱情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因为荷西是个外国人从而因为一些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差异使得她的书有了些许看点。

他还说什么年纪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三毛太过伤春悲秋、多愁善感了,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缺少四十岁这个年纪该有的通透的思想和成熟的心智,简单来说就是太矫情了。

而他说的最伤人的话莫过于评价三毛:“和祥林嫂没什么两样。”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众所周知,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名多灾多难的农村妇女,她因为一直走不出儿子的死,而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最后全村人都对她避而远之,对她的同情也转变为了无尽的厌烦。

李敖之所以这样形容三毛是因为她觉得三毛像祥林嫂一样被至亲的离世而困住了,她将自己与荷西的爱情故事写出小说,她的话里三句离不开荷西,仿佛没有了荷西她就已经没有自我了。

而在李敖眼中至亲至爱的人离世悲痛是自然的,但是人要学会开解自己,学会释怀,要对生死看淡一点,没有人是离开其他人而活不下去的。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出走沙漠的争辩

李敖对于三毛印象欠佳的原因不仅在于三毛的爱情观也在于三毛的为人处世,李敖说三毛是伪善的,自由天真不过是她明星作家的人设,因为在那个时候读者可阅读的书籍有限,而三毛的文风又是独树一帜的,因此这样的人设能帮助她圈住一大批粉丝,从而保证可观的收入。

而李敖在和三毛的那次会面中就直言不讳地问她为什么要去撒哈拉大沙漠。三毛说:“我的偶像是史怀哲,一位悬壶济世的人道主义者,所以我也想像他一样去到非洲帮助那些沙漠中的黑人们。”

显然,李敖对于三毛不诚恳的回答十分不屑,便反驳她说:“全世界这么多深处水深火热中的贫民,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帮助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黑人?”三毛回答:“种族从来不是问题,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人不是吗?”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李敖讥讽道:“那你为什么不去帮助亿万万的中国同胞?他们饱受战争之苦,日子可能比黑人要苦很多,你说你要像史怀哲一样悬壶济世,可是他可不会像你一样坐拥着小岛上的别墅和丰厚的财产。”

李敖的这番话让三毛哑口无言,他就像戳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那个小孩,但是不同的是,他知道戳穿的后果,并且无所畏惧。

不过客观地说,三毛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她悬壶济世的一系列行动也是无可非议的,毕竟无论如何她确实有实实在在地帮到人,至于伪善不伪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跌宕的人生

如此看来李敖的傲骨是生来的,他的“敖”也确实名副其实,他的一张嘴让他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也为他招来了两次的牢狱之灾。

分别是在1971年和1981年,1971年他因犯错被国民党当局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而另一次是在1981年,也是因为他的仗义执言为萧孟能抛弃的发妻朱婉坚发声,而遭来了萧孟能的诬告,并为此蹲了半年的监狱。

但两次的入狱并没有让这个恃才放旷的才子学会低调和谨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敢说敢做,并且还曾当选“中华民国立法委员”,为群众发声。

“毒舌”李敖:初见三毛很友善,但对她印象极差,与祥林嫂没两样

小结:

现代很多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做自己。”但是迫于生存和别人的眼光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做自己”。

很显然,李敖做到了,由始至终他所做之事便是他所想之事,即便是因为得罪了达官显贵,触碰到了别人的蛋糕,而遭到牢狱之灾,他还是那个李敖。

而他对三毛像“祥林嫂”近乎侮辱的评价或许会招致很多三毛书迷的不满,但是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只要自己活得自在便足够,很显然李敖和三毛都做到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