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作者:Asher1995

一提到言辭犀利、恃才放曠、敢于說真話的作家,我想大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個名字——李敖。

有人說他是天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有人說他十分狂傲,但是有狂傲的本錢;但是也有人說他過于自大,有着強烈的表現欲并且從不願意吃虧。

他确實稱得上十分狂傲,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五百年來,寫白話文的前三名分别是:李敖、李敖、李敖。”雖然這句話看似十分嚣張,但是他确實有真才實學,他是台灣大學曆史系的高材生,曾經出版的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也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而在他人生的後半程,不服老的他還選擇進軍政壇,時評節目《李敖笑傲江湖》引起無數台灣群眾的關注,也讓他直接狂傲的風格深入人心。

就是這樣一個從來不怕樹敵、不懼得罪人的文人政客,直言不諱地評價知名作家三毛:“初見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感覺她跟祥林嫂沒什麼兩樣。”

是出于什麼原因讓李敖給大衆印象中自由爛漫放蕩不羁的三毛如此負面的評價?而他這種天不怕地不怕、敢于直言的性格是生而有之還是後天形成?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才子與才女的相遇

李敖比三毛大八歲,但是年齡上的差距抹不掉二人相似的背景和經曆,二人都是大陸人随父母一起遷居台灣,二人的父母都是高知。

從小李敖和三毛都展現出過人的寫作天賦,并且又有着文人的傲骨和細膩的情感,是以兩人的好友平鑫濤便想找個機會讓雙方認識一下,看下能不能擦出新的火花,可是誰成想不僅沒擦出火花,反而給三毛澆去了一盆冷水。

在飯桌前,李敖和三毛聊到了很多話題包括人文、曆史、難民、愛情……李敖對于三毛的很多看法表示不了解甚至是反對。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他認為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并沒有她書裡的那麼浪漫,實際上和很多普通人之間的愛情沒有什麼兩樣,隻不過因為荷西是個外國人進而因為一些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她的書有了些許看點。

他還說什麼年紀的人應該做什麼樣的事,三毛太過傷春悲秋、多愁善感了,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小女孩,缺少四十歲這個年紀該有的通透的思想和成熟的心智,簡單來說就是太矯情了。

而他說的最傷人的話莫過于評價三毛:“和祥林嫂沒什麼兩樣。”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衆所周知,祥林嫂是魯迅筆下的一名多災多難的農村婦女,她因為一直走不出兒子的死,而逢人便訴說自己的遭遇,最後全村人都對她避而遠之,對她的同情也轉變為了無盡的厭煩。

李敖之是以這樣形容三毛是因為她覺得三毛像祥林嫂一樣被至親的離世而困住了,她将自己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寫出小說,她的話裡三句離不開荷西,仿佛沒有了荷西她就已經沒有自我了。

而在李敖眼中至親至愛的人離世悲痛是自然的,但是人要學會開解自己,學會釋懷,要對生死看淡一點,沒有人是離開其他人而活不下去的。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出走沙漠的争辯

李敖對于三毛印象欠佳的原因不僅在于三毛的愛情觀也在于三毛的為人處世,李敖說三毛是僞善的,自由天真不過是她明星作家的人設,因為在那個時候讀者可閱讀的書籍有限,而三毛的文風又是獨樹一幟的,是以這樣的人設能幫助她圈住一大批粉絲,進而保證可觀的收入。

而李敖在和三毛的那次會面中就直言不諱地問她為什麼要去撒哈拉大沙漠。三毛說:“我的偶像是史懷哲,一位懸壺濟世的人道主義者,是以我也想像他一樣去到非洲幫助那些沙漠中的黑人們。”

顯然,李敖對于三毛不誠懇的回答十分不屑,便反駁她說:“全世界這麼多深處水深火熱中的貧民,你為什麼要舍近求遠去幫助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黑人?”三毛回答:“種族從來不是問題,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人不是嗎?”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李敖譏諷道:“那你為什麼不去幫助億萬萬的中國同胞?他們飽受戰争之苦,日子可能比黑人要苦很多,你說你要像史懷哲一樣懸壺濟世,可是他可不會像你一樣坐擁着小島上的别墅和豐厚的财産。”

李敖的這番話讓三毛啞口無言,他就像戳破皇帝沒有穿衣服的那個小孩,但是不同的是,他知道戳穿的後果,并且無所畏懼。

不過客觀地說,三毛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她懸壺濟世的一系列行動也是無可非議的,畢竟無論如何她确實有實實在在地幫到人,至于僞善不僞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跌宕的人生

如此看來李敖的傲骨是生來的,他的“敖”也确實名副其實,他的一張嘴讓他成為很多年輕人心中的偶像,也為他招來了兩次的牢獄之災。

分别是在1971年和1981年,1971年他因犯錯被國民黨當局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而另一次是在1981年,也是因為他的仗義執言為蕭孟能抛棄的發妻朱婉堅發聲,而遭來了蕭孟能的誣告,并為此蹲了半年的監獄。

但兩次的入獄并沒有讓這個恃才放曠的才子學會低調和謹慎,他還是一如既往地敢說敢做,并且還曾當選“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為群衆發聲。

“毒舌”李敖:初見三毛很友善,但對她印象極差,與祥林嫂沒兩樣

小結:

現代很多人最常挂在嘴邊的話就是:“要做自己。”但是迫于生存和别人的眼光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做自己”。

很顯然,李敖做到了,由始至終他所做之事便是他所想之事,即便是因為得罪了達官顯貴,觸碰到了别人的蛋糕,而遭到牢獄之災,他還是那個李敖。

而他對三毛像“祥林嫂”近乎侮辱的評價或許會招緻很多三毛書迷的不滿,但是沒有人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隻要自己活得自在便足夠,很顯然李敖和三毛都做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