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十年后的闰土,揭示了快乐教育的真相

作者:煮酒侃大山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少年闰土》一课 ,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鲁迅在文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 。闰土的少年是快乐的, 是典型的放养式的教育。闰土生活天地广阔, 常年在海边风吹日晒, 可以拾贝壳 ,看跳鱼, 冬天可以捕鸟 ,夏天可以在海边瓜地看瓜, 拥有一个无忧无虑、 天真快乐的童年。

二十年后的闰土,揭示了快乐教育的真相

根据鲁迅创作的特点,文中的“我”是虚构的、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但是根据鲁迅的生平事迹, 多少有鲁迅的影子在里面 ,和鲁迅的家世和经历还是比较吻合的 。和闰土相比 ,鲁迅小时候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 ,在百草园里挖草根 、捉蟋蟀 、摘桑葚, 也是无忧无虑的。

但是到了上学年龄,鲁迅便被送去三味书屋去读书,请的是宿儒寿镜吾老先生。寿镜吾老先生质朴方正、学识渊博 ,是清末的秀才 。由此可见鲁迅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

二十年后的闰土,揭示了快乐教育的真相

寿镜吾老先生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有一次,鲁迅迟到了,收到先生的惩罚,之后便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另外,鲁迅的父亲对他的学业要求也极为严格。即使是看庙会,也要先背二三十行的《鉴略》方可。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鲁迅的古文功底非常厚实,为日后出国留学,然后弃医从文,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和闰土相比,虽然童年时期鲁迅的生活天地比较狭窄,比较枯燥,对闰土充满了羡慕,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但二十年后,两人的人生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年后的闰土,揭示了快乐教育的真相

二十年后,鲁迅已经是一名大学教授,是文学家,已经功成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以把自己的母亲接到城里去住。而此时的闰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少年,改变了模样,表情呆滞,木讷,手像枯树皮,已经沦落为社会的底层。旧社会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闰土被兵绅敲诈勒索,被压榨得麻木不仁,着实令人痛心。

二十年后闰土的现状给我们揭示了快乐教育的真相 ,直接打脸了快乐教育的拥护者。 少年时代, 我们就应该刻苦努力 、勤奋学习 ,长大以后才有可能实现阶层的跨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