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作者:容妍

身为人母的我们,很多时候忙碌让我们忘记了烦恼,但有一个声音,时不时地会出现在我们脑海中:“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的未来是怎样?”

年轻时,我们便是自己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未来一切都可期。

当我们为人妻后,我们成了某某人的妻子,所做的一切开始围着家和爱人团团转。

晋升为妈妈这个职务后,我们成为某宝宝的妈妈,孩子、家、老公,是我们每天忙碌的重心。再加上工作又占据了8+个小时,还有时间留给自己吗?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妈妈的‘战争’》一份新时代妈妈的成长报告,由国内专注女性成长平台Momself编写。该平台拥有超百万用户,在国内较早倡导“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的理念,关心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在婚姻、养育等身份转变过程中的真实情感诉求、认知挑战,致力于为1亿中国妈妈群体提供终身成长解决的方案。

通过本书,也许我们就能找到,当我们崩溃时,不断问自己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既然当妈妈这么累,为什么我要当妈妈呢?”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入婚姻,期待生一个长得像你也像我的娃娃时,每个人都会兴高采烈收到来自各方的祝福,可不会有人愿意说出生娃后的真像,那将是人生中最多挑战的时期,有些挑战甚至足以把你压垮。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廊桥遗梦》中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家庭主妇悲伤地说:“没有人能明白,当一个女人选择结婚生子,一方面意味着她生命的开始,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她生命的结束。”哪怕在平时,她也只有等孩子和丈夫不在家时,才可以欢快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光着脚在室外吹风,而孩子们“几乎跟她没什么交流”。

无数的女性正经历着人生的变化,但关键词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因为对爱情的信任,激发了女性挑战人生转变的潜能。

然而,婚姻里的一地鸡毛,往往让我们从美梦中瞬间回到现实。那个曾经以为与自己无比般配的人,为何在婚姻的时间里,会变了个模样。

作家阿兰·德彼顿曾在《爱的进化论》一书里说过:“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中,袁弘一度圈粉无数。早上六点起床,包揽了做早餐、带娃等大量家务,收获了好老公、好爸爸的头衔,成为绝世好男人。

而妻子张歆艺却说,这难道不该是一个正常男人的标配吗?看来,袁弘能圈粉,主要是“同行”衬托得好。

节目组一开始就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女性的就业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男性的做家务时间排名世界倒数第四;中国女性平均做家务的时间比男性多81分钟;家务琐事可能成为中国夫妻离婚的第一大原因。

从来没有突然的离婚,失望攒够了,自然会有人离开。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只是一腔热忱。婚姻与爱的不同,在于婚姻是独属于两个人的生命体验。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漫画家爱玛有一组名叫“家务中的性别战争”的漫画,曾一度在网上火爆。在家务上,女性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肯定。

爱当然可以是女人做家务的美好初衷,但不该成为一个已婚女性被无情榨取的理由。

正如《做家务的男人》里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做家务不计较得失,是表现爱的一种方式。”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有部电视剧叫《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主角米琪也就是麦瑟尔夫人,当他还是乔伊的妻子时,每天早上都会在乔伊还没起床时就开始化妆,到了晚上又要等乔伊睡下再卸妆,她每天量自己的腿围,只为了确保不长胖一点,这是因为她觉得这样乔伊才会喜欢自己。

在米琪的生活里,万事以乔伊的需求为先,只想做一个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妻子。米琪这些“作为妻子应该做好的自我管理”来自她的妈妈露丝的教导,而且妈妈本人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这位曾经要求自己和女儿要“一切以丈夫和家庭为重”的母亲,却忽然丢下老公、孩子和孙子,只留下一张便条,就一个人去了巴黎。

当女儿米琪对着坐在有些破旧阴暗的房间正中的妈妈说:“我想你了,妈妈。”露丝坐在破掉的椅子上点起了烟,一脸眷恋地回复女儿:“我也想念从前的自己。”

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说: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露丝想要年轻时独立浪漫的巴黎生活,她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开始寻找自己的旅程。而她的丈夫也愿意留在巴黎,跟露丝一起过着白天泡美术馆,晚上泡咖啡馆的闲适生活。因为,他也想找回那个全身散发着自信光芒的妻子。

一些妈妈明白,只有做好自己想做的那个人,才能成为孩子的领路人。而这些高光时刻,也不全都非常酷。其中常常伴随着做决定时的艰难、情感上的内疚或者悲伤,甚至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至暗时刻。

但她们明白,有些事必须去做,有些事必须放下,这是智慧的女人,懂得成为自己的重要性,明白孩子在见到一个闪着自信光芒的妈妈时,会给他们的未来带来正向的引导。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有一部叫《包宝宝》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妈妈在家包包子,老公随便吃了几口就赶着上班去了,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结果最后一口刚咬入嘴,只听叫了一声,包子飞了出去,不仅长出双手双脚,变成了一个软糯可爱的包宝宝。妈妈孤独的内心瞬间被萌化了,高兴得不得了。

她把包宝宝当成了亲儿子一样照顾,可是孩子成长的速度快到无法想象,他开始向往新的朋友。但在妈妈的眼里,他还是个需要被呵护的小不点儿。

当包子到了叛逆期,也开始讨厌妈妈的过度保护。他打电话的时候会关上房门,而妈妈为了知道儿子在干什么,甚至会贴着门偷听,这让包宝宝很生气。

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包宝宝带回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人!他是回家打包行李离开的。无法接受的妈妈死死拉住包宝宝不让他走。结果在拉扯时一激动,一口把他吞了下去……

这是一部典型的“丧偶式育儿”影片,包子爸爸的角色几乎全程缺席,孤单的妈妈便把所有情感都寄托到了孩子身上。

该片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当父母的爱走向极端,甚至会做出毁掉孩子的行为。”

每一个妈妈都希望孩子快点长大,但偶尔也会冒出自私的念头,希望他能长得慢一点儿,等等自己。这样复杂的心情,往往会让我们与孩子间的“边界”模糊,而引起矛盾。

最典型的一个矛盾,就是在老人带孩子的时候。作为老人,他们帮我们照看孩子时首先想的是这个孩子能否健康,是否吃饱穿暖。所以当他们看到孩子可能会有什么危险时,是真的害怕。

我曾经有次看到一个老人,在接到儿子临时有事不能接孙子的电话后,匆匆赶到学校。但他不知道孙子的班级是否已经放学,他焦急地询问学校保安和校门口等待的家长。可是,没有人能告诉他答案。直到他亲自看到孙子的那一刻,听到他如释重负的一声叹息,接着用无比轻松愉快的声音与孙子交谈时,我感触颇深。

不管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对孩子都是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爱的课题不同。我们没有权利去干涉老人爱的方式,更没有权利对他们说:“你们不能这样带孩子。”

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只要我们看清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那一部分课题负责,或许就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这叫作“课题分离”。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请记得,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包宝宝》的结尾,妈妈从梦中哭醒,她真正的儿子也回家了,带着一个洋媳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起了包子。儿子笨手笨脚,倒是洋媳妇包得有模有样。妈妈忍不住想:“这样看来,儿子儿媳好像也会有一段不错的人生呢,哪怕其中没有自己的位置。”

父母面对子女,终究是你站在小路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拐弯处。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这样一句话:我和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时间,只有此刻。

妈妈这个身份,已不再是养育陪伴、为母则刚、一切为了孩子,而是一个“社会符号”,意味着自我觉醒、平衡和掌控、协调资源、统筹分工,甚至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不是一个糟糕的妈妈,我是一个很棒的妈妈,只是偶然哪一天会过得很糟糕罢了。”

《妈妈的‘战争’》所要带给我们的理念是,我们关注的是真实而不只是正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