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去过印度,回来后曾在自己的节目中对印度赞不绝口。他评价印度:“整个社会都很安静平和,即使大多数的民众都身处贫民窟,整体的犯罪率依旧很低,到处都见不到警察,也没有小偷!”
而余秋雨也曾游历印度,在见识过“恒河晨浴”的景象后,不禁怒斥:“一派胡言!”
高晓松经常对国外的各种现象大加赞扬,去了美国说美国警察秉公执法,军民团结;去了加拿大说加拿大言论自由等——诸如此类的,后来被“打脸”的言论不在少数。就连印度,他也夸夸奇谈地说自己太喜欢这个国家了,人民善良平和,环境整洁卫生,不需要警察,因为没有犯罪。
著名作家余秋雨为追寻文化的意义,也曾游历四方,当然也去过印度。只是在印度的亲身经历,让他大为震惊,被深深地“震撼”。而他对此的评价,和高晓松说得完全不一样。
20世纪末,余秋雨来到印度旅行考察。得知余秋雨的名声,印度还派来了当地的文化部长来接待。其中,恒河是圣河,是印度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于是余秋雨提出打算见识一下恒河晨浴的景观。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余秋雨一行人便来到了恒河,当地官员给他们安排了一艘船。余秋雨看到微凉的恒河水中已经站满了人群,有的在刷牙,有的在沐浴,有的大口地喝着恒河水。放眼望去,河堤上也都是乌泱泱的行人,有患麻风病的乞丐,流浪的儿童,还有很多在里边等待死亡的老人。
河水浑浊不堪,各种垃圾堆满水面。在恒河坝不远的地方,还有好几处“焚尸坑”,飘着不知名的尸体。所以现场的味道用“恶臭熏天”都难以形容了,恶心的场面令余秋雨也受不了,趴在船舷上呕吐不止。
而现场的警察打捞着腐败的残肢遗骸竟一脸淡定,这样的景象在他们看来早就习以为常。
回来后,余秋雨见到了接待他的当地文化部长,谈起近段时间以来的感受,出于礼仪便客套了两句。那位印度部长也毫不客气,笑着拍着余秋雨的手说:“你们也不用感到自卑,中国再拼命努力个20年左右,是可以赶上印度的。”
此次印度之行,让余秋雨震惊无比,击碎了他来之前对恒河文化的所有期待。他也犹豫过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在自己《千年一叹》的书中,他这样说道:
“曾经的古印度文明,在这块土地上早已像云霞一样被狂风扯碎、吹散,只留下一群被外族文明异化的狂妄自大的后人!可悲,可叹!”
因为余秋雨在此之前,也去过埃及。尽管当时还遭遇了武装动乱,陷入危险之中,但是埃及留存的文化遗迹依旧令他着迷,而印度带给他的,只有失望。
在走遍四方,实地体验了各地文化的风土人情后,他在《千年一叹》中说:
“相比其他三大古文明,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设置外来障碍的,海纳百川,必将成为未来文明之中心!”
相比起高晓松,实事求是的余秋雨才是真正的文化人。
或许很多读者,正是从学界的一片批评声中了解余秋雨的。但只要你读过他的作品之后,你也会被深深地折服,那些批评声不过是人云亦云的误会罢了。这就是他的实力所在,酒香何惧巷子深呢?
对于余秋雨的作品,编者也读过了有八九本书吧。他的散文情感丰富细腻,语言用词质朴典雅,内容贯穿古今中外,也有些许文人的狂傲。他的作品确实很适合那些文艺爱好者和学生群体,在他的书中,我们可以随着他的足迹见多识广,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谈吐水平。
比如写水,在《文化苦旅》中,他是这么说的:“水看似柔弱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看似之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化鱼为雨,为虹为霞。”
关于成熟,他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是一种洗刷了高傲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他的文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像一场清爽的秋雨,娓娓道来,足够让人感动,让你深思,明白这个人一定错不了。
余秋雨的不少文章被选入了我国的中小学课本,就足以说明他的分量。他是注定会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作家,他的思考影响了三代中国人,他倡导的中国文化,是一股清流,比起同期那些磨磨唧唧的作品,脱颖而出自然有着他的独到之处。
阅读余秋雨的作品,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无论你是穷是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走卒贩夫,都能感受到历史的苍凉厚重,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散文可以平淡如茶,也可以荡气回肠,动静交错之中,富含人生哲理,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群体的文学启发。
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作品都值得一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写作能力,还能保持对事物、对文化、对历史的深度思考,生活在诗意中。给自己或孩子看一看,一定会收获良多。
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好书包邮到家!
【热血】W 余秋雨散文集行者无疆+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全3册 ¥7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