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作者:毕节发布

过去,绿化乡群众最盼满山荒坡能够得到绿化。

绿化乡位于黔西市东南面,距离城区12公里。以前,这里土地贫瘠,全乡耕地石漠化率升至48.8%,到处只见石头不见树。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石旮旯里刨苞谷,哄饱肚皮不赚钱。”勉强种在石旮旯里的苞谷、洋芋,不仅不能带来发展,还加剧了水土流失。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黔西市绿化乡淡水湖泊“大海子” ( 郑林华 摄)

现在,绿化乡的“绿”名副其实。

改变,是从2015年开始的。

农业要发展,百姓要增收,石漠化治理是关键。看着高投入低收成的荒坡,想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绿化乡决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放弃低效的传统农业种植,寻求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模式。于是,该乡多次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考察,经过一次次比较和筛选,最终从40多个果树品种中选择了富硒脆红李。

2015年11月,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1000亩集观光旅游、赏花采摘于一体的脆红李在绿化乡石桐社区种下了。

2017年8月,首批脆红李挂果,色泽鲜亮,口感脆甜,赢得了顾客青睐。同年,脆红李通过山东省富硒委员会富硒认证,拿到富硒商标,脆红李通过电商平台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远销广东、浙江等地。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脆红李如期成熟,收获的喜悦让绿化乡的人们很有成就感 (聂倩 摄)

2018年8月,首批1000亩脆红李产量达5万余公斤,当地成功举办第一届脆红李采摘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线上线下共同推进,让绿化乡“富硒脆红李”的品牌更加响亮,更是带动当时的建档户107户脱贫,户均增收8000余元。

……

从石桐社区辐射发展开去,如今,该乡在石漠化地区种植脆红李1.5万亩,其中,实施退耕还林4710.7亩,石漠化治理工程3348亩,产业结构调整6941.3亩。绿化乡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8%。

有了脆红李和其他经果林的丰富水果资源,2020年,绿化乡引进贵州溪源果酒有限公司与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落地后,不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果树管护进行统一标准指导,还按照不低于市场批发价的价钱收购脆红李,将鲜果通过现代工艺制作发酵成果酒销售,提升了脆红李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

面对新局面,当地制定了三级分销方式,即一级果进商超、二级果进农贸、三级果进酒厂,确保果子应卖尽卖、好果好售。更提升了果农投入生产的积极性。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贵州溪源果酒有限公司生产的果酒品类繁多(罗钦 摄)

脆红李的成功试种,不仅解决了土地石漠化的问题,更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让致富的希望像漫山遍野的果树一样绿油油地生长起来。

一茬又一茬脆红李的成长、丰收,让当地党委、政府看到了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广阔前景。

秋末冬初,在绿化乡湾箐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李永红正忙着采收竹荪。只见她用工具轻轻一拨,一朵竹荪就完整地落到了她手里,动作熟练、麻利。“我以前就是在家务农,照顾小孩。”李永红告诉记者,她家在马坎村,离竹荪种植基地不远,现在在湾箐村集体合作社务工,一个月能有3000元收入。“同样能照顾小孩,在这里务工收入高得多。”她乐呵道。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李永红在采收竹荪(罗钦 摄)

在绿化乡,能让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不止湾箐一个村(社区):大海子村养起了肉牛、种上了茶叶,马坎村发展起小榨菜油产业,丰收村建起了鱼养殖基地……按照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原则,“以两个联结一起抓、两个效益一起要、两个基金一起建为目标”,绿化乡实现了全乡7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有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所有合作社有产业支撑、实体化运行。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绿化乡竹荪产品(罗钦 摄)

如今,享受到“绿色蜕变”带来的福利,紧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绿化乡更加坚定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心。下一步,该乡还将整合各村(社区)特色产业,串珠成链,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切实让群众增产增收。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来源:毕节日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 黎 刘靖林 罗 钦

编辑:胡秀娥 责编:王 云

编审:高大涛 监制:王应军

色香味俱全!毕节这个乡的绿色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