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越“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3年发现50个动植物新物种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23日上午,第三届“穿越北回归线风景带——广东自然保护地探秘”主会场活动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省内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活动发布了2019年—2021年广东发现的50种动植物新物种,包括20种动物和30种植物。中国林业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院李意德分析,新发现的物种中,车八岭越蜉、青云山天麻等物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上述物种的发现,说明广东的自然环境逐年向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穿越“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3年发现50个动植物新物种

全球北回归线附近多为沙漠,而我省因受季风气候控制,孕育出广阔的森林,成为荒漠带上少有的绿洲。依托这片绿洲,广东目前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地1362个,总面积290多万公顷,占全省面积超16%。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省级自然保护地为骨干、市县级自然保护地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有效保护了广东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穿越“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3年发现50个动植物新物种

因此,“穿越北回归线”旨在更多公众走进这神秘又独特的风景带,共同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活动设置了自然博物馆科普课程-珍稀植物苗圃体验课程、自然学校科普课程-生态教育径探秘课程、森林大样地科考课程-科研监测平台考察交流、海洋科普基础课程共4个探秘体验及科普课堂活动,吸引近60万人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记者了解到,“穿越北回归线风景带——广东自然保护地探秘”活动已连续举办3届,品牌效应逐渐凸显。2021年,该活动获第十届梁希科普奖活动类全国第一名。本届活动亦是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40周年活动,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智宏介绍,40年来,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65%提高到96%,已陆续获得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等20多个荣誉称号。

穿越“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3年发现50个动植物新物种

活动还发布了广东自然保护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访客预约、科普活动预约、科普导览、电子围栏和科研团队预约等公共服务事项入驻省政务服务平台和“粤省事”小程序。平台目前已入驻71家自然保护地,录入了91种科普课程,累计实名认证人数已超过2万人。

【记者】邵一弘

【作者】 邵一弘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