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出洞穴的先民如何生活?从一粒米看一万年

作者:光明网

一万年前,先民们开始陆续走出洞穴,走向旷野。上山人从洞穴中走出,到旷野中定居,意味着古代先民生存空间的扩大和生存能力的提升,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大步。那么走出洞穴的上山人如何生活?他们吃什么?用什么?住在哪儿?走进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给出了答案。 展厅中央,精心布置过的展柜中隆重陈列着一个极小的物件:一粒已炭化的米粒。

这粒米发现于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地层中,属于上山文化早期,距今上万年。通过科技考古,专家们认定这粒米是人工栽培的,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也就是说上山文化的先民们,是已知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栽培水稻的一群人。经过21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在浙江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处,在其中又出土了大量的炭化稻米,证明在当时稻米的食用已较为普遍。

当然,上山人也不是只有主食。考古人员在遗址中没有发现动物骸骨,因为这里的酸性土壤将它们腐蚀殆尽,但发掘出的部分石器展现了上山人饭、肉搭配的一面。展台上还有一件陶壶——研究人员在壶底发现了酿酒的残余物,可见上山人已经掌握酿酒技术。

走出洞穴的先民如何生活?从一粒米看一万年
走出洞穴的先民如何生活?从一粒米看一万年

来源: 光明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