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作者:正一品历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众多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大桥,毅然开赴朝鲜战场对抗敌人,最开始“联合国军”指挥部并未将中国放在眼里。他们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介入朝鲜战争,毕竟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的确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只不过遗憾的是,“联合国军”指挥部的预估出现了错误。

志愿军不仅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朝鲜,还在战争一开始给“联合国军”造成了重创。时任“联合国军”总指挥的麦克阿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以尽快击退中国志愿军。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美国与中国先后介入朝鲜战场之后,麦克阿瑟曾提议炸毁鸭绿江大桥,但为什么杜鲁门会多次下令制止呢?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鸭绿江断桥

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堪称“中国志愿军后勤命脉”的鸭绿江大桥展开了轰炸,这一次轰炸给鸭绿江大桥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创伤。

过了一周以后,美空军再次出动了几十架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二次轰炸,也是在此次轰炸中,靠近朝鲜的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被迫瘫痪。

这时候的志愿军正处于第二次战役期间,鸭绿江大桥瘫痪后,中国志愿军的后勤运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此麦克阿瑟非常高兴。

他认为如此一来,正面战场上的中国志愿军势必会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而迅速溃败。只不过令麦克阿瑟没有想到的是,鸭绿江大桥断裂后,中国志愿军并没有放弃。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被炸断的鸭绿江大桥

趁着麦克阿瑟放松警惕的时候。时任志愿军后勤部司令的洪学智派人紧急抢修鸭绿江大桥,并且为了防备美军再次来轰炸鸭绿江大桥,洪学智还组织战士们在江面架设浮桥。

这使得物资在江面仅仅堆滞了几天,随后便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朝鲜战场上。麦克阿瑟得知此事后又陆续出动了几支轰炸机部队。

等到1951年2月时,鸭绿江大桥终于在美轰炸机的猛烈打击下成为废桥。这之后美军又针对志愿军在江面上架设的浮桥展开了密集轰炸。

只是不过美空军如何轰炸,浮桥总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修复,麦克阿瑟妄图以切断中国志愿军后勤补给的方法打败对手的策略终究成了一场空。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洪学智旧照

事实上,在麦克阿瑟首次轰炸鸭绿江大桥之前,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根本不赞同麦克阿瑟炸桥。虽说从后期的交锋中来看,麦克阿瑟并不是彭老总的对手。

但作为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麦克阿瑟甚至后勤补给对前线官兵的重要性。既然已经无法阻止志愿军入朝,那就想办法将对手的后勤补给线切断。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麦克阿瑟向杜鲁门递交了轰炸鸭绿江大桥的决议书,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杜鲁门竟然不允许他去轰炸鸭绿江大桥。

恰好这个时候志愿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作战成果,再加上美陆战一师的失败,麦克阿瑟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向美方阐述不炸桥的后果。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麦克阿瑟旧照

杜鲁门虽然在前期一直死咬着“不能炸鸭绿江大桥”这一点不放,但奈何美军在这之后的表现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再加上麦克阿瑟软磨硬泡了好几次。

最后杜鲁门还是通过了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的作战议案。不过与此同时杜鲁门表示,麦克阿瑟必须在安排轰炸任务的时候强调清楚,万万不要让美空军去轰炸中国东北的空军基地。

得到杜鲁门的首肯之后,麦克阿瑟才开始安排空军部队针对鸭绿江大桥展开了轰炸。本以为炸完之后自己就能稳操胜券,却不曾想志愿军的后勤修复能力也非常强悍。

即便是在几次轰炸后将大桥都给炸歪了,志愿军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桥给修复起来。最后麦克阿瑟才干脆下令将鸭绿江大桥炸成了废桥。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杜鲁门旧照

杜鲁门之所以没有直接同意麦克阿瑟炸桥,主要也是因为这件事情牵涉甚广,美国方面担心因为炸桥而导致战争规模增大。

据了解杜鲁门在拿到麦克阿瑟的建议书信之后,将这个问题堂而皇之地摆在了国务院会议上。而对此艾奇逊明确表示:

从战术上来说,此次轰炸并不值当,因为在战争之前,美国就已经和西欧盟国达成了协议,不会将战争规模扩大。所以向鸭绿江另一侧采取行动万不可取。

且最重要的是,朝鲜和中国的背后还有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如果贸然对鸭绿江大桥动手,无异于给了苏联一个介入战争的借口。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艾奇逊旧照

随后美国国防部部长马歇尔而表示自己赞同艾奇逊的观点,马歇尔作为美国方面素有“中国通”称号的政要人员,杜鲁门对马歇尔非常信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歇尔在赞同艾奇逊观点的同时还补充说:

“除非发现中共军队在丹东集结,否则贸然轰炸鸭绿江大桥是不明智的。”

得到了总统的指示后,美国参联会迅速致电麦克阿瑟,要求麦克阿瑟放弃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想法,并严肃提醒麦克阿瑟:

在没有得到最新指令之前,美空军不能对距离中国东北边境五公里的地方展开轰炸。对此麦克阿瑟非常不满,甚至直接在参谋室大发雷霆。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马歇尔旧照

只是不管麦克阿瑟有多生气,他本人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擅自行动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于是麦克阿瑟也只能暂时放弃轰炸鸭绿江大桥。

当然了,很不甘心的麦克阿瑟也不会因此彻底放弃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想法,他在这之后一直在不断陈述鸭绿江大桥的志愿军的重要性,并阐明轰炸大桥之后的诸多优势。

从战场层面来说,麦克阿瑟的决策也算正确,但当时美军联合部队介入朝鲜战争,并且数次侵入中国领空的行为本就不占理,美国方面实在担心战争规模扩大。

当时距离二战结束还没过去多长时间,世界各国根本不想再介入一场大规模作战,美国如果不想将自己置于舆论劣势,就必须小心应对鸭绿江大桥的问题。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通过鸭绿江大桥的志愿军部队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麦克阿瑟反复强调鸭绿江大桥对于志愿军而言非常重要,所以在杜鲁门看来:

既然鸭绿江大桥如此重要,中国志愿军势必会在这附近投入大量的兵力,做好多种应对方案,以避免己方的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的轰炸行动无异于是在做无用功。

后来麦克阿瑟虽然争取到了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机会,但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路仍然没有被切断。

由此可见,杜鲁门认为“炸毁一座大桥,根本无法阻挡中国军队”的想法非常正确。而这也是杜鲁门当时不赞同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的主要原因。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志愿军正在紧张抢修鸭绿江大桥

总的来说,杜鲁门当时不愿意让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一是为了稳住此次参战的西欧盟友;二是为了避免战争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苏联也介入战争;

三是因为他并不认为一座大桥就可以抵挡住志愿军。所以杜鲁门才会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要去炸鸭绿江大桥,虽然他最后也没能成功阻挡住铁了心的麦克阿瑟就是了。

朝鲜战争时杜鲁门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为何?

别炸断的鸭绿江大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