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作者:正一品曆史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抗美援朝戰争期間,衆多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大橋,毅然開赴北韓戰場對抗敵人,最開始“聯合國軍”指揮部并未将中國放在眼裡。他們認為中國根本不可能介入北韓戰争,畢竟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内的确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隻不過遺憾的是,“聯合國軍”指揮部的預估出現了錯誤。

志願軍不僅悄無聲息地進入了北韓,還在戰争一開始給“聯合國軍”造成了重創。時任“聯合國軍”總指揮的麥克阿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以盡快擊退中國志願軍。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美國與中國先後介入北韓戰場之後,麥克阿瑟曾提議炸毀鴨綠江大橋,但為什麼杜魯門會多次下令制止呢?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鴨綠江斷橋

1950年11月8日,美空軍首次派出百餘架B—29型轟炸機,對堪稱“中國志願軍後勤命脈”的鴨綠江大橋展開了轟炸,這一次轟炸給鴨綠江大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創傷。

過了一周以後,美空軍再次出動了幾十架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二次轟炸,也是在此次轟炸中,靠近北韓的三座橋墩被炸塌,至此大橋被迫癱瘓。

這時候的志願軍正處于第二次戰役期間,鴨綠江大橋癱瘓後,中國志願軍的後勤運輸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對此麥克阿瑟非常高興。

他認為如此一來,正面戰場上的中國志願軍勢必會因為後勤補給跟不上而迅速潰敗。隻不過令麥克阿瑟沒有想到的是,鴨綠江大橋斷裂後,中國志願軍并沒有放棄。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被炸斷的鴨綠江大橋

趁着麥克阿瑟放松警惕的時候。時任志願軍後勤部司令的洪學智派人緊急搶修鴨綠江大橋,并且為了防備美軍再次來轟炸鴨綠江大橋,洪學智還組織戰士們在江面架設浮橋。

這使得物資在江面僅僅堆滞了幾天,随後便被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北韓戰場上。麥克阿瑟得知此事後又陸續出動了幾支轟炸機部隊。

等到1951年2月時,鴨綠江大橋終于在美轟炸機的猛烈打擊下成為廢橋。這之後美軍又針對志願軍在江面上架設的浮橋展開了密集轟炸。

隻是不過美空軍如何轟炸,浮橋總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内得到修複,麥克阿瑟妄圖以切斷中國志願軍後勤補給的方法打敗對手的政策終究成了一場空。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洪學智舊照

事實上,在麥克阿瑟首次轟炸鴨綠江大橋之前,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根本不贊同麥克阿瑟炸橋。雖說從後期的交鋒中來看,麥克阿瑟并不是彭老總的對手。

但作為一個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麥克阿瑟甚至後勤補給對前線官兵的重要性。既然已經無法阻止志願軍入朝,那就想辦法将對手的後勤補給線切斷。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麥克阿瑟向杜魯門遞交了轟炸鴨綠江大橋的決議書,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杜魯門竟然不允許他去轟炸鴨綠江大橋。

恰好這個時候志願軍已經取得了明顯的作戰成果,再加上美陸戰一師的失敗,麥克阿瑟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向美方闡述不炸橋的後果。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麥克阿瑟舊照

杜魯門雖然在前期一直死咬着“不能炸鴨綠江大橋”這一點不放,但奈何美軍在這之後的表現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再加上麥克阿瑟軟磨硬泡了好幾次。

最後杜魯門還是通過了麥克阿瑟轟炸鴨綠江大橋的作戰議案。不過與此同時杜魯門表示,麥克阿瑟必須在安排轟炸任務的時候強調清楚,萬萬不要讓美空軍去轟炸中國東北的空軍基地。

得到杜魯門的首肯之後,麥克阿瑟才開始安排空軍部隊針對鴨綠江大橋展開了轟炸。本以為炸完之後自己就能穩操勝券,卻不曾想志願軍的後勤修複能力也非常強悍。

即便是在幾次轟炸後将大橋都給炸歪了,志願軍也能夠在短時間内将大橋給修複起來。最後麥克阿瑟才幹脆下令将鴨綠江大橋炸成了廢橋。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杜魯門舊照

杜魯門之是以沒有直接同意麥克阿瑟炸橋,主要也是因為這件事情牽涉甚廣,美國方面擔心因為炸橋而導緻戰争規模增大。

據了解杜魯門在拿到麥克阿瑟的建議書信之後,将這個問題堂而皇之地擺在了國務院會議上。而對此艾奇遜明确表示:

從戰術上來說,此次轟炸并不值當,因為在戰争之前,美國就已經和西歐盟國達成了協定,不會将戰争規模擴大。是以向鴨綠江另一側采取行動萬不可取。

且最重要的是,北韓和中國的背後還有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如果貿然對鴨綠江大橋動手,無異于給了蘇聯一個介入戰争的借口。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艾奇遜舊照

随後美國國防部部長馬歇爾而表示自己贊同艾奇遜的觀點,馬歇爾作為美國方面素有“中國通”稱号的政要人員,杜魯門對馬歇爾非常信任。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馬歇爾在贊同艾奇遜觀點的同時還補充說:

“除非發現中共軍隊在丹東集結,否則貿然轟炸鴨綠江大橋是不明智的。”

得到了總統的訓示後,美國參聯會迅速緻電麥克阿瑟,要求麥克阿瑟放棄轟炸鴨綠江大橋的想法,并嚴肅提醒麥克阿瑟:

在沒有得到最新指令之前,美空軍不能對距離中國東北邊境五公裡的地方展開轟炸。對此麥克阿瑟非常不滿,甚至直接在參謀室大發雷霆。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馬歇爾舊照

隻是不管麥克阿瑟有多生氣,他本人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的擅自行動而造成什麼嚴重後果,于是麥克阿瑟也隻能暫時放棄轟炸鴨綠江大橋。

當然了,很不甘心的麥克阿瑟也不會是以徹底放棄轟炸鴨綠江大橋的想法,他在這之後一直在不斷陳述鴨綠江大橋的志願軍的重要性,并闡明轟炸大橋之後的諸多優勢。

從戰場層面來說,麥克阿瑟的決策也算正确,但當時美軍聯合部隊介入北韓戰争,并且數次侵入中國領空的行為本就不占理,美國方面實在擔心戰争規模擴大。

當時距離二戰結束還沒過去多長時間,世界各國根本不想再介入一場大規模作戰,美國如果不想将自己置于輿論劣勢,就必須小心應對鴨綠江大橋的問題。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通過鴨綠江大橋的志願軍部隊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在于,麥克阿瑟反複強調鴨綠江大橋對于志願軍而言非常重要,是以在杜魯門看來:

既然鴨綠江大橋如此重要,中國志願軍勢必會在這附近投入大量的兵力,做好多種應對方案,以避免己方的後勤補給線被切斷。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的轟炸行動無異于是在做無用功。

後來麥克阿瑟雖然争取到了轟炸鴨綠江大橋的機會,但一直到抗美援朝戰争結束,中國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路仍然沒有被切斷。

由此可見,杜魯門認為“炸毀一座大橋,根本無法阻擋中國軍隊”的想法非常正确。而這也是杜魯門當時不贊同麥克阿瑟轟炸鴨綠江大橋的主要原因。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志願軍正在緊張搶修鴨綠江大橋

總的來說,杜魯門當時不願意讓麥克阿瑟轟炸鴨綠江大橋,一是為了穩住此次參戰的西歐盟友;二是為了避免戰争規模擴大,進而導緻蘇聯也介入戰争;

三是因為他并不認為一座大橋就可以抵擋住志願軍。是以杜魯門才會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要去炸鴨綠江大橋,雖然他最後也沒能成功阻擋住鐵了心的麥克阿瑟就是了。

北韓戰争時杜魯門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為何?

别炸斷的鴨綠江大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