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石楼镇中心小学,始于1907年 。

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创办时间:1907年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浦东路36号

校训:厚基博识 立德树人

近日,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学生黄宸睿、郑贝宸在“我爱诗词”番禺区中小学生诗词大会中分别获诗词知识竞赛季军和一等奖,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一所1907年创办的百年老校,石楼镇中心小学在传承中发展,坚持“厚基博识,立德树人”校训和“让生命之树根深叶茂”的办学理念,守护生命成长之根本,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张扬,每一个梦想得于绽放。

追根溯源至“召棠书院”

1907年,全国第一次“举贡”会考,石楼人陈崇鼎是广州番禺地区唯一的中举者,才名远播,享誉甚隆。陈崇鼎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虽有强国之意,却厌官场之弊,因而致仕归家,兴办教育,于石楼中街创办召棠两等小学堂。

著名书法家吴道镕题匾“召棠书院”,以壮其举。

后有陈鸿泽、陈德夫、陈玉森、陈永梁等为乡民所敬重的石楼人纷纷携眷返故乡,任教于召棠书院,被誉为“召棠书院四子”。

抗战期间,原在高校执教的教授陈仲敏、陈炳基等均为留美人员,亦应召回乡当教员,薪金微薄,甘愿为乡梓服务。当时知名人士陈溥桢、陈介直、陈凤石等,都先后回乡任教。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1925年,召棠书院开学纪念合影(前左三为时任校长陈介直)。

新中国成立后,召棠书院更名为石楼小学(期间也被称为石楼初等小学、石楼堡小学、番禺县石楼乡中心国民小学校),学校初始规模只是初等小学教育,后来逐步发展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结合的六年制学校。课程设置有: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体育、图画、手工等。

1950年5月,更改校名为番禺县第二区第一小学。1954年4月,校名改为番禺县三区石楼中心小学,并有了首批教师团员。1956年有了首批教师党员。同年,成立少年先锋队,有了首批中国少年先锋队辅导员。

1976年9月1日,学校由石楼中街迁往荔枝园广场,召棠书院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这时石楼中心小学又改名为石楼小学。1987年1月1日,石楼区人民公社改名为石楼镇人民政府,随之,校名改为石楼镇中心小学(下称“石小”)并沿用至今。1994年2月,迁入沙浦东路36号新校址(现址)。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1994年,石楼镇中心小学沙浦东路校址落成典礼。

1995年,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

1996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此后,石小先后获评“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德育示范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阳光评价试点校”“广州市科技项目特色学校”等称号,多次荣获番禺区办学绩效一等奖。2021年,学校完成改造,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三度迁址,石小如今的景致尤胜一筹。

“百年大树”精神流芳,“树人讲坛”启迪智慧,“树人舞台”舞动青春,“颂莲花池”蓄养正气,“廉洁之路”廉韵幽香,“书香大堂”翰林修身……

树人品行,全面发展

2013年,出于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教育发展规律的把握,石小提出 “让生命之树根深叶茂”的办学理念,意为守护生命成长之根本,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张扬,每一个梦想得以绽放。校训在传承中创新,确定为“厚基博识,立德树人”,即指学子在小学阶段要打好基础,做到兴趣广泛,多吸收知识营养;师生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石小教师传承先辈的高风亮节,并适应时代的要求。他们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热爱教育岗位,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因材施教。教师队伍中形成了“高洁质朴、乐教善导”的教学风气。

在全体石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石小形成了“积学明理,乐学善行”的学习之风。学生懂得积累生活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经验与智慧,学会分辨,乐于学习和探究,并能学以致用,最终落实到善行上来。

石小师生不仅把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等谱写成曲子,还融入了简单舞蹈的元素。学生传唱校歌,载歌载舞,弘扬石小精神。以此为引领,学校搭建了“树人”特色课程,从四个方面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石楼镇中心小学“树人”特色课程。

生命教育,树道德之人。学校围绕《清风淡雅·廉韵幽香》《“葵花朵朵”生命教育》《安全同行·快乐一生》校本实践课程和《石楼镇中心小学文化德育校本课程》以及节日教育,整合每个年级德育的主题,开展“三棋三进”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培育道德高尚之人。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石楼镇中心小学师生社区版快乐廉洁棋。

阳光体育,树健康之人。石小创办以阳光花朵舞蹈社团引领的快乐律动大活动,融音乐韵律训练与体育锻炼于一体,分为三个篇章,爱国:《歌唱祖国》;爱校:《石楼镇中心小学校歌》;爱读:《校园的早晨》《春晓》,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身心受益。校园“跑操”活动课程、校园足球课程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南校本教材》的推行,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又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培养身心健康的阳光好少年。

书墨飘香,树文化之人。作为首批省书香校园及市智慧阅读试点校,石小历来重视读书涵养人,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实行分级阅读,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的底蕴。石小成立书法科组,分级开设书法课,低年级普修硬笔,中年级普修软笔,高年级则选修软硬笔。多年坚持每周一次的全校性习字练习、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硬笔书法比赛,既锻炼了师生耐心、坚毅的优秀品质,又提高了文化素养。同时,学校社团丰富,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艺术特长的舞台,提高艺术修养。

百年老校新活力㊽|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体验生活,树幸福之人。学校通过慰问老人、学雷锋义卖、春联义卖和植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幸福意识,为社会传递爱心与和谐,培育感恩幸福之人。“心中有爱 真情暖人”“小红帽义工服务”等特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担当的好少年。

石楼镇中心小学硬笔训练。

百年石小出英才

作为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校,石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前,召棠书院的学子肄业后,许多都考上了培正、仲元等名校,进而入中大、北大、清华深造者不乏其人。学子从文、从武,为政、为商、为学、为医者都有一定的造诣。

新中国成立后,召棠书院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著名学者、教授陈玉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隧道桥梁专家何永祥,化工专家梁耀邦,建筑专家陈务章,无线电通信专家陈灼谦等,都是该校学生的佼佼者。

石小的校徽集中体现了学校悠久历史与办学文化。校徽主体图形即为石小文化的载体——百年榕树,树干为一举起双手拥抱未来的孩子的形象,意指石小要培养基础扎实、枝繁叶茂根深的学子,下方1907为学校的建校时间,表征石小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氛围。而校徽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与学校“树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吻合,同时绿色象征希望、未来和理想,传递着石楼中心小学独特的文化气质。

石小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历百年发展,石小将继往开来,历久常青,代代相传,再谱教育新篇章。

【记者】马立敏

【实习生】张雨婷

【图片】石楼镇中心小学提供

【作者】 马立敏

广州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