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作者:兵者观史

9月20日清晨,一轮朝阳洒下道道霞光,里仁学校的操场沐浴着一片金色的光辉。工农革命军1500多人集合在火红的战旗下,以十分激动和急切的心情,等待聆听毛主席的讲话。

“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忽然有人喊道。

只见一个身材魁梧、脸晒得通红的中年人,身穿蓝布长衫,脖子上系着黑条纹白方格的土布长巾,脚穿草鞋,在总指挥卢德铭的陪同下,满面笑容地向队伍走了过来。他一边走,一边向战士们挥手致意。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战士们齐声欢呼起来。毛主席已经走到队伍跟前。卢德铭大声向战士们宣布:“现在请中央的毛委员给大家讲话!”

毛主席兴奋的脸上,带着他特有的慈祥的笑容,“同志们,请坐下吧!”

“呼”的一声,战士们整整齐齐地坐了下来,用崇敬的目光,望着毛主席。

毛主席首先代表中共前敌委员会向全师指战员公布了“不打长沙转兵农村”的决定。他说:“不久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决定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目前我们的力量还不大,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能继续打长沙了,等以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了,我们一定会打长沙的。”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接着,他伸出左手捏着食指和中指,微笑着说道:“我给中国革命算过八字。当前中国革命正处在低潮,但高潮一定会到来的。这要看我们的工作和形势发展了。因为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子很不好过。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地主阶级、买办阶级,还没有被推倒,各种矛盾相互交错。这些矛盾没有解决,中国大地像堆满了干柴,只要点上一把火,就会燃烧起来。中国革命是前仆后继的,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我们的革命困难也很多,但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共产国际和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有国内各民族兄弟的支持,只要把工作做好,把革命势力发展起来,困难是暂时的,革命的胜利是必定无疑的。”

毛主席话锋一转:“这次秋收暴动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我们现在军事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打敌人重兵驻守的大中城市,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积蓄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是块‘小石头’,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好比是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经不起考验的人,从革命队伍中逃跑了,这也算不了什么。革命队伍中少了这些三心二意的人,只会更加巩固。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要革命嘛,就不要怕困难。”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毛主席有力地挥动着右手,继续说:“我们要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站住脚跟,发动群众,积聚粮草,养精蓄锐,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同敌人长期干下去。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出发,到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去,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时,毛主席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他诙谐地说:“你们年轻人,嘴上还没有毛哩,我比你们年纪大,都想看到中国革命胜利,何况你们年轻人呢!我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健在,我们一起来庆贺自己的胜利!”

这些话,犹如在黑暗中射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工农革命军随即在毛主席的率领下,高举“工农武装割据”的大旗,离开文家市,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征程。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做出引兵井冈山的决策艰难,南下的征途也充满了凶险。江南的秋阳,炎威尚烈,在山岭丛林中穿行,道路崎岖,举步维艰,疟疾、痢疾蔓延,疲劳和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湖南省国民党当局已调兵到浏阳一带“追剿”,江西当局也派兵到铜鼓、萍乡一带“堵击”。

周斓获悉起义军“系全国著名共产党首领毛主席在主持”后,“立即加派第8 军1团车炳廉营长于24日全部赴浏阳协剿,一面通令各军,如获毛逆者,赏洋五千元”。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给工农革命军的转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毛主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部队的状况,用他的马驮着军用物品和伤病员,自己则头戴竹笠,穿着草鞋,走在战士的行列中,今天到这个营,明天到那个连,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战士们交谈。他经常问战士们以前在家里是做什么的,怎样参加革命队伍的,了解战士们对革命的认识、对目前形势的看法,鼓励战士们勇敢向前。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最初,有个别战士不认识他,以为他是老乡,便要拉他挑担子。毛主席笑着说,我给你们挑了好几天了,今天你们连长叫我休息休息。见过他的战士便说:“他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呀!”战士们都惊奇地围到他身边,看着他那和蔼的笑容,自然和他十分亲近,纷纷诉说自己的经历和心里话。

这使得他同战士们的关系十分融洽。行军途中十分艰苦,毛主席的脚被草鞋绳磨破,步履维艰。战士们临时捆了一副竹竿担架,要抬他走,但是他坚决不肯。

屋漏偏逢连夜雨,帆破又遇顶头风。9月 22日,艰难前行的部队来到江西萍乡县上栗村,得知萍乡县城驻有国民党重兵,便改道在芦溪宿营。第二天清晨,即向莲花方向前进。而此时,朱培德部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在距芦溪10余里地的山口岩一带设下埋伏,准备伏击起义部队。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在漫山遍野晨雾轻裹的油茶和杂木林的掩护下,敌人的枪口对准了正在行军的起义部队。清脆的枪声打破了清晨的沉静,满山硝烟弥漫,落叶纷飞。

总指挥卢德铭见前队中了埋伏,迅速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形后,大叫一声:“一连跟我来!”一抖马缰,带着一连士兵就向路旁一个小山包冲去,并迅速抢占了山包,开枪压制敌人火力,掩护主力转移。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卢德铭,他怒目圆睁盯着前方,握着驳壳枪的手耷拉下来,身子一歪,从他心爱的战马上栽倒在地上……

毛主席十分痛惜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怒斥侦察不力、指挥错误的3 团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有人说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很少因为失去战友而痛哭,卢德铭的牺牲却是一次例外。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由于一挫再挫,总指挥牺牲,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极的情绪,人心涣散,队伍越来越小。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有些人因为怕艰苦不辞而别,少数人因缺医短药死在路旁。有的排出发时30人,行军几十里,到目的地时就只剩几个人了。

许多知识分子和旧军官出身的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仍留恋着过去的特殊待遇,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以师长余洒渡、3团团长苏先骏、1团团长陈浩为首的一些军官对革命悲观失望,以种种借口离开了队伍。他们有的迷信到中心城市去闹暴动,有的跑回家去,有的投靠了敌人。

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正所谓大浪淘沙,暴雨之后泥沙俱下,只有坚信革命必胜的人们,犹如中流砥柱,在风浪中搏击。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部队生死存亡的问题,毛主席以他特有的坚定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找出了部队失利的根本原因,并决定抓紧对部队进行整顿,否则,部队的战斗力就无法保持,很难继续前进。

9月29日,部队集合在一棵千年枫树下,面对着群山环绕、溪流交汇、风景优美的三湾村,心情郁闷的人们却依然沉默。幸好这里没有地方武装,工农革命军自秋收起义以来第一次得到了从容休整的机会。晚霞抹去了最后一片光辉,群山渐渐隐没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三湾村50多户人家的窗口陆续亮起了灯光,又陆续熄灭了。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只有“泰和祥”杂货铺一直灯火通明。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首先,将已经不足1000人的部队缩编为1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第1团。

针对那些在挫折、危险、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灰心动摇的人,毛主席宣布:干革命靠自觉,要留则留,执意要走得也不勉强,发给5块钱路费,开具证明允许离队,并希望他们回到本地继续革命,革命形势好转后愿意回来还欢迎。这样,整顿后留下来的都是经过考验的革命者,人数虽少了一些,却精悍很多。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接着,毛主席宣布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为了扫清军队里的一切不良制度和习气,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设立了士兵委员会,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规定官兵平等,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并受士兵委员会监督。这三项措施开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是极有魄力的了不起的改革。

正如罗荣桓所说:

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同志英明地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这支部队便不会有政治灵魂,不会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旧式军队的习气、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结果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杜鹃嫣红,秋风送爽。部队在三湾休整了5天后,就要向罗霄山脉继续进发了。

出发前,毛主席再一次给队伍鼓劲。他用坚定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刚刚整编过的军队,会场立刻安静下来,连树叶落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他幽默地说道:“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700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这些话,在当时那种处境艰难、不少人意志消沉的情况下,是很能鼓舞人心的。用通俗的比喻来说明大道理,是毛主席的一大特长。从秋收起义爆发到落脚井冈山的过程中,毛主席多次用这样的比喻来鼓舞士气。

有一次,他在讲到打土豪的意义时,一只手拿着一只碗,一只手拿着一只杯子,比划着说:“过去是杯子盖着碗,现在要翻过来,碗要盖着杯子。打土豪就好比砍大树,砍倒了大树才有柴烧,红军扳倒了土豪这棵大树,就不愁没有饭吃没衣穿。”

在一次讲话中,毛主席又把敌我比喻为孙悟空和如来佛,敌人再神通广大,他也只不过是孙悟空,而我们则是如来佛,孙悟空无论如何也斗不过如来佛。毛主席的这种智慧,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像磁石一样把战士、群众吸引在他的周围。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起义军当天到达宁冈县古城,召开了两天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着重研究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落脚点和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认为井冈山是理想的落脚点。

10月13日,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主力抵达酃县(今炎陵县)水口村,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党员,开展社会调查。不久,毛主席得知湘军正从茶陵分两路前来进攻工农革命军,就派第1营党代表宛希先率1营的2个连到茶陵游击扰乱湘军后防,打破它的进攻;毛主席则率团部、第3营和第1营的1个连在22日转入江西遂川县境内。

失去爱将卢德铭,毛主席罕见痛哭,怒斥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在遂川大汾镇,部队又在清晨突然遭到遂川县地主武装靖卫团300多人的袭击,因为人生地疏,仓促应战,前卫的第3营同团部失去联系而辗转南下,后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会合;毛主席则率领团部和特务连撤退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最初只收集到3营的失散人员40多人,部队状况十分狼狈。

很多人说,每每听到毛主席的谈话,疲劳和郁闷就会一扫而光,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没有毛主席对革命胜利的笃信,如果不是他一以贯之地用他的坚毅感染着人们,就很难想象能有后来跃上井冈山的那支威震敌胆的英勇之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