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古城、玩大漠、泡神泉、游乡村——武威市凉州区考察纪要(一)

看古城、玩大漠、泡神泉、游乡村——武威市凉州区考察纪要(一)

北京创行合一创始人

——汤俊

2019年4月1日——3日,应武威市凉州区委宣传部的邀请考察武威市凉州区文旅产业发展状况。

考察完毕后,与凉州区委主要领导进行交流,并形成了如下的交流纪要。

这次应凉州区委的邀请,实地考察调研凉州区的旅游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一天半的时间里白天走了二十多个点,晚上看资料,非常有收获,也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跟凉州区的有关领导和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我想大致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01 总体感觉:武威不威风、凉州有点凉

看古城、玩大漠、泡神泉、游乡村——武威市凉州区考察纪要(一)

与河西地区其他四市相比,武威排名中游,低于酒泉、张掖,仅高于嘉峪关和金昌这两个体量小得多的地级市。

按照2018年的统计数据,武威的旅游接待人数差不多是酒泉和张掖的一半,武威大约是1500万人次,酒泉和张掖都超过3000万人次;

武威旅游收入大约90亿元,酒泉是超过300亿元,张掖是接近200亿元,差距更大,说明武威的旅游消费更低,市场面更偏重于市内内生性市场。

张掖的发展模式是“有中看无”、金昌是“无中生有”,张掖旅游能够腾飞关键是打了“七彩丹霞”的牌,而且就是2009年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之后开始腾飞,然后持续不断地增强热度。

张掖就是在河西地区同质化严重的历史文化和碎片化的文物资源这个共同的“有”之中发觉到了丹霞地貌这个“无”的,而金昌则是“无中生有”,没有资源造出了“紫金花海”。

1. 城市旅游产品现状

大有说头、有点看头、没有玩头

正在酝酿,蓄积力量。对古城和相关区域进行重建恢复,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尽管走了弯路,现在来做还是为时不晚。

武威的历史文化资源太丰富,现状就是“大有说头、有点看头、没有玩头”,游览方式就是观光,对文旅资源的利用尚属浅层次,需要往纵深方面利用。

因为不属于我们本次调研的范畴,我们略下不详细阐述。

2. 乡村旅游产品现状

(1)大方向准确、大思路不当

方向是对的,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了一些文章,但是大思路有问题,或者说只有建设思路,把农村的环境整治一下,搞“穿衣戴帽”的工程,没有产业思路,怎么培育和发展产业?怎么对接市场需求?

(2)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

有些项目投资很大热情很高规模很大,但却没有市场。

比如有些田园综合体项目,硬件建设很不错,但是没有市场反馈。

有些项目有市场比如有些农庄或者农家乐也赚钱了,但是品质不高,没有引领性的思路和理念。

(3)总结问题

第一个问题,发展格局小。

只有本地市场,没有大胸怀。不敢想,也不敢干。能不能做出代表河西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能不能把市场放到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像四川盆地有五朵金花、关中地区有袁家沟、伏牛山区有重渡沟,甚至门源有油菜花,河西的乡村有啥?河西的农业有啥?

第二个问题,产业碎片化。

项目规模并不小,可是碎片化了,没有集群性的项目,没有真正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第三个问题,文化特色浅。

文化自信不够,盲目城市化、同质化。河西地区的文化非常丰富,而且农业文化也很深厚。但是,乡土的建筑特色风味没有,民宿的风味没有。

第四个问题,利益协调差。

乡村旅游最根本的,第一农民的利益,第二开发商的利益,第三客人的利益,第四政府的利益。

这个我们不必忌讳,说政府没有利益可言,政府就是搞公共服务的,政府的利益体现在政绩,这也是一种利益。

就这几个方面的利益融在一起必有利益冲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