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考作文指导:余光中《乡愁》中排比段式结构的学习借鉴和拓展

作者:用户小米老师
中考作文指导:余光中《乡愁》中排比段式结构的学习借鉴和拓展

如果把写作一篇文章比作修建一幢大厦,那么文章的构思就是修建这座大厦的设计蓝图。蓝图不一样,大厦的风格必然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就从余光中的《乡愁》入手,去学习、借鉴、运用其中的写作构思。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全诗一共四个小节,按时间顺序依次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从内容上而言,意象具体形象又隽永深刻,让读者感情跌宕、回味无穷;从结构上而言,行文的条理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令读者一目了然;从句式上而言,节与节形成排比,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旋律。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首诗都堪称学习借鉴的典范。

今天我们就从这首诗排比段的构思入手,去挖掘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启迪。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构成排比段的结构呢?

其实,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以时间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

这里的时间,大到以具体的年代变化,四季的更替来构思;小到以早午晚的变化或者具体的时分秒的变化来构思。这样都可以给人以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乡愁》就是最好的范例,下面这首词也是这样的构思,我们列出来,不妨加以学习借鉴:

《虞美人·听雨》 ( 宋代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全词按少年,壮年,而今的时间顺序构思,来叙写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际遇和听雨的不同感受。构思上,《乡愁》和此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此词不光是时间上构成排比,地点上也构成排比。看: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地点也在变化。这里,又给我们一些启迪。因此,我们又归纳出另一种排比段构思的方法。

二:以空间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

比如,我们要表现青少年的生活状貌,我们就可以借鉴这种构思。如果大的环境是学校,那么我们不妨这样构思:教室里——操场上——宿舍里。如果跨度更大的话,还可以这样构思:学校——家里——其他地方。通过记叙描写这些地方青少年的不同生活从多个角度来表现中心,这样,不仅层次脉络清晰,内容也更加丰富。

三:以不同的对象为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

例如,在以《如果我有-------------》为题的写作训练中,有学生就采用了这样的构思。我把他习作中每一部分的开头罗列出来,供大家借鉴。

如果我有一杯酒,可否邀李白共饮?

如果我有一柄剑,可否与项羽共舞?

如果我有一樽酒,可否与李煜同醉?

如果我有一杯水,独享!

这样的构思,不仅条理清晰,而且给了作者更大的写作空间。

四:以诗句的引领为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

例如,在以《书香伴我成长》为题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就可以从这个方向考虑。我同样给大家展示这样构思的一部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是清代诗人高鼎《村居》里的画面,也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我的童年,读着《锄禾》,念着《春晓》,也确确实实拥有着《村居》里的清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念这句出自汉乐府《长歌行》里的诗句时,我已经是小学生了。天真烂漫又懵懂的年龄,哪能深刻地理解诗句里的深刻道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记不得读韩愈的这句名言时,自己究竟几年级了,只记得那些虚度的光阴像一片贫瘠而荒芜的土地,光秃秃地呈现在成长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上了中学,上了大学,识的字,读到的书就更多了。

五:以相同句式的引领为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

例如,在以《读书 做人》为题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就以这个思路展开主体部分的内容,还是给个例子:

读书给人诚信。

读书给人高尚。

读书给人自信。

有了这样的引领,各部分的内容里作者就可以记叙,议论,抒情,尽情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了。

其实,这些角度既可以单用,又可以搭配着用。究竟如何用,那就看各自的喜好和驾驭能力了。

中考作文指导:余光中《乡愁》中排比段式结构的学习借鉴和拓展

范文示例:

书香伴我成长

家里有个习俗,每个孩子满周岁的时候,大人们都要隆重地给举行抓周仪式。据说我那个时候,面对摆在眼前琳琅满目的物品,竟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径直地爬向了一本书,抓到后紧紧地攥在手里,爱不释手。从此,我便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每逢农历三月,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孩子总是要放风筝,那些风筝也都是自己做的,细竹片的骨架,糊上红红绿绿的皱纹纸,裁剪成各种模样,描描画画,有蝴蝶,有燕子,有蜈蚣,有蜻蜓,都是各自喜欢的,一放学,便躲在自家院子里忙活。等到约好的时间,天上是飘忽的风筝,地上是欢快的脚步和清脆的嬉笑。那些念过的诗,穿过的田野,撒下的欢笑,把童年编制成美妙的梦珍藏在记忆深处,成为成长路上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

偷过懒,老师布置的功课,常常挑肥拣瘦;逃过学,绞尽脑汁躲避不喜欢的课程。任性而散漫的日子,逍遥自在,直到母亲的巴掌抽在脸上,考试的成绩像寒铁打磨的针一样扎在心上。那些荒废的岁月,走过的弯路,付出的代价,一一向我验证着诗句中的哲理。这些,都像长鸣的洪钟,时刻警醒着我努力向前,风雨兼程。

看着颁奖典礼上伙伴们骄傲的眼神;看着父母满眼的焦虑和担忧;看着老师脸上鼓励的微笑。韩愈的名言和他的故事都化作燎原的星星之火,成了我勤奋苦学的最大动力和航标。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上了中学,上了大学,识的字,读到的书就更多了。

从陶渊明那里,我读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和淡泊;从司马迁那里,我读到了宁受腐刑不失志向的隐忍和执着;从屈原那里,我读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和决绝;从苏轼那里,我读到了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和乐观;从范仲淹那里,我读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和大气......

一路走来,那些识过的字,念过的诗句,读过的书,就像我们吃过的饭喝过的水一样,化成养分流淌在血液里,滋养着我不断成长,使我的人生旅途处处溢满墨香!

点评:

这篇范文,就是多角度搭配运用体现排比段构思的典范。这里以时间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满周岁——童年——小学——后来;这里也以诗句的引领为顺序展开,构成排比段的结构。体现最明晰的是后者,两种角度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内容逐层深入。结尾的收束,比喻贴切,水到渠成,再次点题,也深化了主旨。

中考作文指导:余光中《乡愁》中排比段式结构的学习借鉴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