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文/老张在路上

据史料记载,晋高祖石敬瑭一共有7个亲生儿子,当初石敬塘从河东起兵反李从珂时,被李从珂在京城杀了两个。石敬塘称帝后,范延光反叛,石敬塘诏前灵武节度使张从宾发河阳兵讨延光,从宾亦反,石敬塘的另外两个儿子死于这次范、张反晋。除了这四个儿子外,石敬塘还有两个儿子在后晋立国前就夭折了,都没有成年。所以,到石敬塘公元942年6月去世时,他的亲生儿子在世上的只有最小的儿子第七子石重睿,当时只有4岁。

天福七年(942年)6月,石敬塘在北巡邺都(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时驾崩。帝制时代,按照惯例虽然石敬塘惟一在世的儿子石重睿还是个儿童,但也有资格登上皇帝宝座,这样的事例在石氏之前或之后都不乏其人。出人意料让后人大跌眼镜的是,后晋第二个登龙位的皇帝并不是石重睿,而是石敬塘的侄子石重贵,这皇帝宝座怎么又轮到他坐上去的呢?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石重贵公元914年出生,那还是晋王李存勖时代。石重贵的亲爹名叫石敬儒,他是石敬墉的大哥。

石敬儒是后唐庄宗李存勖麾下的骑将,大概在石重贵两三岁时候就去世了。石敬儒究竟是石敬瑭的亲哥哥还是堂兄,史书没有记载。欧阳修认为如果石敬儒是石敬瑭的亲哥哥,不应该在其他弟弟之后再赠官,更不应该直到石重贵即位后,才追封为宋王。

无论石敬儒是石敬瑭亲哥还是堂哥,总之是石敬儒死后,石敬塘把石重贵收为养子。

欧阳修《新五代史·晋本纪第九》:

“重贵少而谨厚,善骑射。高祖使博士王震教以《礼记》,久之,不能通大义,谓震曰:‘此非我家事也。’”

薛居正《旧五代史》也记道:

“帝少而谨厚,高祖爱之。洎历方镇,尝遣从行,委以庶事,但性好驰射,有祖祢之风。”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这不是我家干的事。”这大概是五代十国时期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年轻男子的共同心声。

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深得石敬瑭喜爱,石敬塘到各地镇守都让他跟随一起,为了历练石重贵,石敬塘把诸多事情委托给他办理,但石重贵生性爱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

后唐清泰二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反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在大军压境之际,石重贵或在军中出谋划策,或登上城头冒矢拒敌,这些表现受到石敬瑭赞赏。

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想留下一员自己信任的大将防守太原城。石重贵就在此时崭露头角,开始脱颖而出,真正走向后晋前台。关于石重贵的这次出场,《旧五代史》有真切而有趣的描绘:

高祖受契丹册,将入洛,欲留一子抚晋阳,先谋于契丹主,主曰:“使诸子尽出,吾当择之。”乃于行中指帝谓高祖曰:“此眼大者可矣。”遂以帝为北京留守,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知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从这段记录中可以得知,石重贵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特别是一双眼睛,大而有光、炯炯有神,而且长得和石敬塘差不多。最搞笑的是耶律德光用人的标准,让石重贵留守太原根据地,全是因为他的眼大有光。看来不但现在如此,历史上长得好看的帅哥也招人喜爱,以貌取人,早已有之。

就这样,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推荐下,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

石重贵留守太原第二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九月,被征召回朝廷,授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

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石重贵任开封尹,加封检校太傅,封为郑王,增加食邑三千户,加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福六年(941年)石敬瑭死前,石重贵改任广晋尹,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石重贵在后晋天福年间,虽然任职不少,但在新旧两种《五代史》上,也都是仅仅把他的官衔罗列出来,没有具体的政绩描述,看来他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可写。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天福七年(942年)6月,石敬瑭死于邺都,石重贵以侄子兼养子身份继承皇位。在石敬塘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

对此,《旧五代史》如是说:

“是岁六月十三日乙丑,高祖崩,承遗制命柩前即皇帝位。帝在并州未著人望,及保厘浚郊,大有宽裕之称。从幸邺都,是岁遇旱,高祖遣祈雨于白龙潭,有白龙见于潭心,是夜澍雨尺余,人皆异之,至是果登大位焉。”

《新五代史》说:

“七年六月乙丑,高祖崩,皇帝即位于柩前。”

《旧五代史》喜欢记载灵异神奇之事,早为后世读者所垢病,关于石重贵继承大统,既说石重贵“未著人望”,又说他祈雨见白龙,似乎注定当为后晋皇位继承人。而《新五代史》也一笔带过。

真正的密谋在《资治通鉴·后晋纪四》:

“帝寝疾,一旦,冯道独对。帝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又令宦者抱重睿置道怀中,其意盖欲道辅立之。六月,乙丑,帝殂。道与天平节度使、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乃奉广晋尹齐王重贵为嗣。是日,齐王即皇帝位。”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辅立石重睿。但石敬塘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立石重贵为帝。

景延广开始是在后梁的军队中从军,是后梁大将王彦章的属将,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上也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在后梁灭亡后,景延广和其他将领一样被后唐军队收编。

李嗣源即位时,汴州的守将朱守殷不听从李嗣源的命令,结果被镇压,景延广也在朱守殷的军队里,因此受到牵连,将要被处死。石敬瑭当时是六军副使,负责处理他们这些人,见到景延广后,石敬瑭非常同情他,于是就秘密地放他出来,不久收入自己的帐下,做了他的属将。

石敬瑭称帝,对景延广委以重任,让他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后来转守各地,又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成为石敬瑭的心腹大将。在石敬瑭主政的时候,景延广没有干预过政事,而是一心辅佐石敬瑭,做事也很谨慎,但石敬瑭一死,他却从幕后走了出来对军政事务事事关心,成了后晋石重贵朝一言九鼎的人物。

石敬瑭临死之前,将亲生儿子石重睿托付给了冯道。到了石敬塘一死,掌握军队大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说在国家危难之时,应该让长者继位,也就是让石重贵做皇帝。由于他手握重兵,冯道很圆滑,其他人也不敢反对,于是石重贵就继位称帝了。

至于景延广是真的为国家考虑还是和石重贵有什么私下交涉,真相已淹没于历史的烟尘中无法追寻。而后人所能知道的是,石重贵继位后,对景延广言听计从,甚至后晋灭国,石重贵北迁,景延广自己身死,都同这一皇位安排有直接关系。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石重贵即位,事实上他的宝座并不安稳。此时的后晋政权算得上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旧五代史》曾经总结道:

“少帝以中人之才,嗣将坠之业,属上天不祐,仍岁大饥,尚或绝强敌之欢盟,鄙辅臣之谋略。奢淫自纵,谓有泰山之安;委托非人,坐受平阳之辱。族行万里,身老穷荒。自古亡国之丑者,无如帝之甚也。千载之后,其如耻何,伤哉!”

这段话有数层意思,一是石重贵并无治国理政的大才;二是后晋所处的内政外交形势并不乐观。契丹凭扶立石敬瑭有功,挟制中原,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称王的吴越、南唐、后蜀;后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主政大臣又无谋略;后晋国土上又连年的旱、蝗、涝、饥,饿殍遍野,民怨沸腾。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旧五代史》又特别加了一句“奢淫自纵”

这牵扯到一件后晋宫中丑闻。

石敬塘死后,石重贵从开封赶到邺都奔丧,石氏在开封的女眷也来前来奔丧,一大群女眷城有一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她是石重贵的寡婶冯氏。

冯氏,生卒年不详,其父是邺都副留守冯濛。

石重胤为石重贵叔叔,这个名字似乎有些问题。因为按照中国人起名的原则,石重贵的叔叔们名字应该都是“敬”字辈。原来石重胤是石敬瑭最小的弟弟,原名不详,因为石敬塘最喜欢这个幼弟,就将他收为养子,起名石重胤,所以他名字和石敬瑭的儿子们一样有“重”字,与石敬塘的儿子们同列序齿。

石重胤本来是石敬瑭的弟弟,但史书上没有说明究竟是亲弟弟还是堂弟。无论是亲弟还是堂弟,以现代人伦关系理解,弟弟收为养子,总是违反人伦关系的,这也符合五代十国时期人伦败坏的世风。

石敬瑭因为喜欢这个弟弟兼养子,就极力培养他,石重胤出任邺都留守,娶副留守冯濛女儿冯氏为妻。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石敬塘在太原起兵时,长子石重英为右卫上将军,石重胤为皇城副使,住在京师。听说石敬瑭举事,这对兄弟藏在民家井中,唐末帝李从珂抓到他们,清泰三年(936年)七月,李从珂诛杀了他们,并且族灭民家。

石重胤死后,冯氏成了寡妇,石重贵在石敬塘还在世的时候,就垂涎于冯氏的美色。但因为叔叔是皇帝,石重贵不敢放肆,只能暗暗倾慕而已。

如今石敬瑭去世,尚未出殡,新皇帝石重贵就将冯氏纳为吴国夫人。《旧五代史》对此曾有绘声绘色的描绘:

初,高祖爱少弟重允,养以为子。及留守鄴都,娶副留守冯濛女为其妇,重允早卒,冯夫人寡居,有美色,帝见而悦之。高祖崩,梓宫在殡,帝遂纳之。群臣皆贺,帝谓冯道等曰:“皇太后之命,与卿等不任大庆。”群臣出,帝与夫人酣饮,过梓宫前,醊而告曰:“皇太后之命,与先帝不任大庆。”左右失笑,帝亦自笑,谓左右曰:“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夫人与左右皆大笑。太后虽恚,而无如之何。既正位中宫,颇预政事。后兄玉,时为礼部郎中、盐铁判官,帝骤擢用至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与议政事。《文献通考》云:契丹入京师,后随帝北迁,不知所终。

这桩丑闻,后人一直当做八卦风流轶事传播,清人史梦兰在《全史宫词》里作诗道:

六宫卫仗讶西庄,双镜葡萄焕宝光。

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笔记《清异录》载:

开运既私宠冯夫人,其事犹密。以高祖御器用,有“玉平脱双葡萄镜”,乃高祖所爱。帝初即位,举以赐冯夫人。冯夫人讶喜,未久册为皇后。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后晋宫中丑闻,全当风流韵事,石重贵不会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这位新皇和契丹皇帝的关系如何处理?

石重贵即位,按习惯例要向契丹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报告。景延广说向契丹皇帝称孙即可,因为先皇帝是称“儿皇帝”的,所以可以称孙,但不必称臣,大晋朝不是它契丹皇帝的臣子。于是,后晋只给契丹写了一封信通报了消息,连代表自己地位较低的上奏表也没有写,这下激怒了契丹,马上派专使来斥责石重贵。

契丹专使名叫乔荣,景延广面对乔荣的责问,毫不示弱,让他回去转告耶律德光:“我们的先帝是你们北朝所立,称臣可以,但现在的新皇帝却是我们中原自己所立,作为邻居称孙就很照顾你们了,没有称臣的道理。你们北朝不要小看我们中原,也不要随意侮辱我们,如果不服那就来好了,我们现有十万口横磨剑,正等着你们呢,但将来如果不幸被孙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后悔就来不及啦!”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石重贵先是将乔荣关进大牢里,把在后晋经商的契丹人也都杀死了,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与货物,有些大臣说乔荣不能杀,于是石重贵才放了乔荣。

乔荣要出发回契丹的时候,他对景延广说:“我记性不好,恐怕到了契丹会忘了你说的话,请你在纸上写一下吧。”景延广就写在纸上写了他先前所说的那些话交给了乔荣。

后来契丹灭后晋时,乔荣拿出这张纸来,使景延广无法再为自己狡辩,最终送了命。

后晋的这些做法,正好给伺机南下的耶律德光提供了机会。石重贵开始了与契丹时断时续地延续数的战争。

开运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可能感到大祸临头,遣人致书耶律德光,求修旧好。耶律德光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御驾亲征。

在这次抗击契丹的战争中,由于刘知远、高行周、高怀德父子,以及符彦卿等将领的指挥抵抗,契丹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契丹退兵,石重贵凯旋还朝,他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

开运三年(946年)九月,耶律德光定下一计,他让瀛州刺史刘延祚给后晋乐寿监军王峦写信,诡称自己愿意献城投降,并要求晋军前来接应。与此同时,刘延祚还诓骗王峦,称契丹国主已经率军返回漠北,就算是听到消息,也不可能马上赶来救援。王峦信以为真,便将情况汇报给朝廷,宰相冯玉、李崧认为“机不可失”,便劝皇帝派兵北伐。

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都指挥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派遣十万精锐部队北伐。石重贵志得意满,他在诏书中声称要:

“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

杜重威率大军抵达瀛州后,方知中了契丹的诱敌之计,于是连忙下令撤兵。就在此时,隐藏在关外的契丹大军迅速南下,与撤到恒州城外中渡桥附近的晋军主力相遇,隔着滹沱河对峙。磁州刺史李谷向杜重威提议,应当尽快修复被契丹烧毁的桥梁,然后渡河与敌人作战,一定可以击败对方。杜重威无动于衷,按兵不动。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杜重威之妻是石敬瑭的妹妹,是石重贵的姑夫。石敬瑭即位后,以杜重威为舒州刺史。曾随侯益击败张从宾,又随石敬塘打败范延光。安重荣叛晋后,石敬塘派杜重威讨伐,在宗城(今河北威县)大败安重荣,因功拜为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品行不良,居功自傲。在镇州时,大肆搜刮民财,百姓怨声载道。

此时的杜重威早已经心生异心,想效仿大舅子当年的举动,也向契丹称儿称臣,换得契丹人扶植他做中原的皇帝。所以在军中粮食将要吃尽之际,杜重威便向李守贞等大将建议投降,否则将会被饿死在当地。杜重威派人向耶律德光上书请降,并邀功求取重赏。

耶律德诓骗杜重威一旦自己攻入汴梁,便会册立他为皇帝。杜重威得报后欣喜若狂,便率领十万将士投降,并大开寨门迎接耶律德光的到来。

杜重威投降后,和另一投降将领张彦泽率大军作为向导进攻中原,一路上攻无不克,直趋汴梁。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开运三年(946年)腊月十七日,张彦泽大兵压城,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被近侍拉住,他才免为灰烬。

公元947年年正月初,耶律德光到达开封。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耶律德光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

跟随石重贵北迁的人员,皇太后李氏(后唐明宗之女),石重贵亲生母亲安氏,冯皇后,两个皇子延煦和延宝和公主,以及宫女50人,宦官50人,东西班卫士50人,医生1人,御厨7人,茶酒司3人,控鹤司4人随行,还让契丹骑兵300人押送这些人北上前往塞外的流放之地。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石重贵一家北行时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不容易到了黄龙府,辽朝国母又召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幸逢辽朝内部发生了帝位之争,辽太宗耶律德光病逝,他的侄子永康王耶律阮成为辽朝新皇帝,允许他们暂住辽阳,供给稍有保证。

公元949年,石重贵一家被允许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后,得土地50余顷,石重贵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

中原后晋末代皇帝石重贵成了关外地道的种田老农。

同时代被契丹人俘虏的中原人胡峤,逃归后周,撰《陷虏记》一卷,记述入辽经过及见闻。峤在后晋为同州郃阳县令,辽太宗灭晋,随辽将萧翰北上入辽,为翰掌书记。在辽七年,萧翰被杀,胡峤于辽穆宗应历三年(953)逃归后周。在《陷虏记》中胡峤对于被俘虏的命运充满了惋惜和耻辱:“

契丹人谓峤曰:‘夷狄之人岂能胜中国?然晋所以败者,主暗而臣不忠。’因具道诸国事,曰:‘子归悉以语汉人,使汉人努力事其主,无为夷狄所虏,吾国非人境也。’”

这是多么沉痛的感悟!

后晋出帝石重贵:鼓呼盈庭齐拜贺,官家今日作新郎

2013年4月11日中广网朝阳报道:考古人员日前在辽宁省朝阳县境内新发现两个辽代墓志和大量考古资料,从墓志内容上看,这两个墓志分别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皇后李氏和妃子安氏的。这两个墓志是在朝阳县乌兰河硕乡黄道营子村附近的辽墓群出土的,至此,李氏死后葬于辽阳的说法得到了更正,进一步证实了传说中的晋王城在离墓地不远的地方朝阳县波罗赤村附近。文物工作者从出土的碑文中发现这个墓就是石重贵的墓。

墓志铭称石重贵于辽保宁六年(974年)六月十八日去世。此时在中原已是大宋朝赵匡胤开宝七年。石重贵活了60岁,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高寿了。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