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重启马歇尔计划?这是要干啥?再不开始,美元循环就该故障了

作者:大鱼的江湖

有时候想想老鹰也挺不容易,自家的糟心事那么多,都不妨碍他满世界的去堵兔子,这不大基建不仅要学兔子,就连宜带宜路也要跟在后面凑热闹,弄得我不得不发出一个灵魂的拷问,这还是老鹰吗?

首先呢,可以确定的是,兔子版的马歇尔计划之所以出现,本质上来说就是2008年以前那种一方单独生产,一方单独消费的循环,已经再难以持续下去

因为生产的东西越多,那么对该商品的生产效率也就提升得越快,但老美又是去工业化,又是分配机制出现故障,其购买力增长的速度压根就跟不上生产效率的提升,那么这里边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生产的一方很容易形成产能过剩

再加上如果出口的对象比较单一,那么就很容易形成生产的效率上去了,生产的成本下降了,但是赚的银子却反而越来越少了

而且如果将自己的出口的大部分都和单独的一方绑定,无疑是非常被动的,万一哪天他不知啥原因心情突然郁闷了,找个理由随便卡你一下,此时要面对的就不是产能过剩,而大概率是直接凉凉了

所以不论是为了缓解产能过剩还是依赖过大,都需要多开辟一下其它的市场做一些补充,兔子版的马歇尔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就前景而言也是相当光明的

美国重启马歇尔计划?这是要干啥?再不开始,美元循环就该故障了

这世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高科技,咱们老话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这话对于大部分处于层次较低的国家而言也是相同的,而我们最擅长的钢筋水泥,恰恰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为啥咱们这个马歇尔越做越大的原因

不过这却让老美有点不高兴,因为他太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好处,想当年,他不就是通过不断地支援欧洲和日本,玩了一手一举三得吗?消化了自己的过剩产能,扩大了美元的交易圈,甚至将自身的影响力不断地辐射出去

在这个全球同步的进入产能过剩,同步的进入需求下滑,同步地进入科技瓶颈的时间点,谁能够扩大自己的贸易圈,谁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大滞胀时代坚持的更久

但是这对于老美来说可能更加难以忍受,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债务已经到达了史无前例的28万亿之多,之所以还没出现问题,无非就是因为他还是世界储备货币,他还能够持续不断地征收铸币税,而这种情况也不可能永久的持续下去

别人囤积美元是因为当初你曾承诺可以拿着这些东西来兑换你的高科技,现如今你自己不承认了,那么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囤积那么多美元呢?

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元超发得越夸张,别人去美元化的冲动就会越强烈,那么对于老美来说就出现一个问题,当大伙都开始不断的去美元化,那就相当于美元这个池子在不断的缩水,美元能够薅到的羊毛也只会随着持续的减少而不断的衰弱,而越衰弱别人越不会囤积美元

那么就很容易进入一个负反馈的循环,对于美国来说,只要干扰到他的美元池塘,不论是谁,都会迎来他的铁拳,而用兔子版的马歇尔计划作为开端,从思路上来说是也是很巧妙的

美国重启马歇尔计划?这是要干啥?再不开始,美元循环就该故障了

美元三大支柱是农业,资源,科技,也就是粮食,石油,芯片

粮食这一块老美确实是得天独厚,从查到的资料来看,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整齐一致的机械化生产,再加上时不时地贴银子,让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粮食出口国,占世界粮食份额10%,巴西作为第二,也只有5%,像一些特殊的如大豆之类的,美国更是占到了80%,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就算不是垄断也没啥区别了

而粮食又不像一般的电子之类的可以等待,一天不吃就饿得慌,三天不吃指不定就凉了,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天赋不足的,就必须要囤积着美元来购买粮食,如果想从这个方面入手,那你就得比老美拥有更多的产量,更加实惠的价格,可惜的是几乎难以达到

石油呢,虽然咱们经常说新能源在未来有可能吃掉石油的一大块资源,但问题是如果想达到这种程度,需要时间不会是一年两年,预期起码也得十年以上

在此之前,不论哪一个国家依旧离不开石油,而老美除非像当年的大毛一样,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不然即使他在衰落,中间的过程起码也得需要较长时间,也就是说在你还没有完全用新能源替代石油之前,老美依旧还是有相当大的能力来捍卫石油美元这个框架,所以在这条路线上也不宜与老美硬磕

而芯片就更不用说了,作为未来智能社会的载体,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咱们也在奋力追赶,但以光刻机为代表的高端科技造物实在过于复杂,比如最近俗称的28nm的光刻机(指193nm光源的DUV光刻机)目前就不是很理想

因为有时候你设计出来之后,还要对设备进行测试反馈修改,等这些都完成之后,还需要各个产业之间相互配合。最后还要完成从设计到销售再到生产的一个循环,这些都需要时间,再加上因为制程较低,一开始在国外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大概率还是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主

不过呢也不用太灰心,别人在这个赛道上已经狂奔了几十年,路上没有障碍是不可能的,现在要做得更多的还是解决有或是没有,再说现如今的光刻机制程,已经快达到物理极限,能够前进的路是越来越少,这本身就给后来者留下了时间,就像当年咱们40年就走完了美国200的年工业化一样

所以客观地说,这三条线里大概也只有用新能源替代石油的路径是最直接,最清晰的,但又需要不少时间,其它的如粮食,老美实在是得天独厚,难以撼动,而光刻机,即使追上去了,也只是和他们持平,想要超越还得是出现了类似电动车替代汽车这种跨越

美国重启马歇尔计划?这是要干啥?再不开始,美元循环就该故障了

而基建的这个东西就不一样了,这是我们最擅长而老美最不擅长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东西不断地腐蚀美元的池子,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年来随着咱们的贸易的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咱们在表面上依旧是以美元为结算,但实际上也就是走个过程

更多的还是以双方的实物作为交换,比如说帮他们修建一下公路桥梁之类的,他们完全可以用石油矿产之类的来直接交换,也就是说美元根本就没真的流动过,而我们的伙伴越多,这种交易方式也只会不断的扩大

这无疑是挖美元的墙角,比如举一个例子,石油从40美元涨到80美元,在美元没有升值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得多用了一倍的美元才能买来以往相同的东西,而如果储备的美元不够,那么你就得储备更多的美元,无形中你就得向老美出口更多的商品,获取更多的美元,而老美超发的美元也有了去处

而当你选择以物易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取代了美元的结算,这样的话美元的池塘可不就减少了吗?如果都这么干,那美元还怎么薅羊毛?

这让老美奶奶可以忍,但爷爷绝不可忍,老鹰的新版马歇尔计划也就正式出炉了,颇有点和他内部的大基建相辅相成的意思,但问题来了,他真的能够竞争过兔子吗?

不论哪一方,这种计划的核心都是输送过剩产能,老美是一个消费国,他自己的那些陈年旧路,都没搞好,很难相信,他还要像别人输出钢铁水泥,如果真的做,又该如何完成那?

在这里大胆地做三个猜测

第一 说是要帮别人搞基建,但实际上只是拖延,更多的还是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甚至在别人交易的时候上去插一杠,自己无法完成也要捣乱一下,让别人也无法完成

第二 更进一步的打开方便之门,让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进来,由此组建一个庞大的基建团队,前期的时候因为是从层次较低的地方过来,所以要求并不高,估计还能凑合,但日子久了,难免要求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福利

第三 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一个二手承包商,接来的订单全部转给兔子,自己赚一点外快的同时,又可以防止别人继续进行物易物的循环,来确保美元的流通,不过现在早就是一个去二手商的时代,厂家和客户直接对接不是更好?要中间商干啥?

总的来说老美明知道自己不行,还非要呼朋唤友的上去,更多的还是怕全球的贸易链条被分割成两部分,如果就这么再过五到十年,估计美元的池塘得没一半,到时别说维持现有的生活次,产业升级都得出故障

因为他可能无法再撬动全球所有的资源,为自己的产业升级提供助力,那么他的债务就会变成真的债务,一番不可收拾了,或许这也是为啥,明知道不行还要上的原因吧,在这条路上的选择已经不在于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