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有许多题材和主题相似,但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千变万化,所以便各有特色。正如赵翼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比如唐代诗人张继有一次在江南作客,他路过苏州、停船枫桥,就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还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岁晚夜深、客舟长夜,愁思萦绕、难以入眠,诗人用“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了一种空阔而沉静的氛围;而“江枫渔火”,也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
后世一位才子读完这首绝句感慨万端,也即兴赋诗,下面分享的是王士祯挑战《枫桥夜泊》,抒写了两首绝句,独具风格,更极富神韵。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其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寒山寺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代,唐代的诗僧寒山、拾得曾在此修行。寺院曾多次毁于战火,现存的建筑为清光绪、宣统年间陆续重建。
西樵、礼吉是王士禄的六兄和七兄,顺治十八年,28岁的王士祯泊舟枫桥,这两首诗是作者在旅途寄呈兄长的作品。作者就张继的题材生发,写出了独具的生活情感。
第一首写枫桥景物,作者先写夜航,“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首句交代时间、地点,傍晚时分、潮水回落,诗人独自乘坐客船上,在雨中游赏。
作者特别抒写了停泊之前的一段行程,暮潮将落,才由东塘驶近枫桥。“日暮、雨潇潇”,展现出一种迷茫的景象。虽然不像张继在朦胧的月下那么浪漫,但也别有情味。
接下来写夜泊,“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由于是雨夕而非月夜,所以闻钟之外,又加听雨,虽有疏钟夜火,但无月落鸟啼。
在苏州这个著名的水乡,到处是枫,到处是桥,一路行来,也不知经过多少有枫有桥之处,才达到真正的目的地枫桥。诗人记述了自己的探寻经历,读者也就可以想象出蕴含其中的忧伤与欢愉。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其二)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第二首诗着重描写思亲怀乡,前两句就直抒胸臆,“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枫叶凋零,水边的驿亭也空无一人,诗人离家千里、羁旅孤独,不禁开始在这秋雨中思念故园。
都说望月怀乡,但没有月亮的雨夜,也许更能激发作者的深情。那萧条的枫叶,似乎也在怀念着根的情意;那无人的驿亭,更传达出孤寂的意味。一个“怅”字,就将全部的追忆融入其中,没有渔火的秋夜,更加令人愁闷。
后两句更显凄楚,“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十年前兄弟相约到江南游玩,如今却只有自己在这里,独自聆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独听”二字,相比张继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显孤寂。
作者和他两位哥哥非常友爱,尤其是西樵,十年以前就曾相约同游江南,而今不但不能同游,又离居千里,想起来就更加难受。
虽然从艺术水平和流传广度来看,王士祯的作品远不如唐人,但张继只写自己的旅怀,而王诗则在抒写旅怀之外,还加上对于亲人的思忆,便和原诗不同。
作者也在作品上展现出很多意象,比如日暮、落潮、孤蓬、疏钟,以及枫叶、驿亭等等,都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另外作者精于炼字,表达严谨,富有情韵,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