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为何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要说土地辽阔,秦国比不上楚国,楚国有两千里疆域,拥有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要论国家富裕,秦国比不上齐国,齐国占据中原要地,四通八达商业繁荣,且煮海为盐国富民强。

而秦国呢?不但建国比其他国家晚很多,而且地处黄土高坡,土地贫瘠。西北有羌戎和义渠骚扰,东出有强大的魏国阻挡。可偏偏是这样一个让人瞧不上的国家,最后并吞了六国,完成一统天下。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为何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

笔者认为这里有几条关键的因素,是他成功的法宝。

一、靠对制度坚持不懈的执行

自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后,废除了王公贵族的世袭制,颁布按军功赏赐的爵位制度,废井田垦荒地,推郡县集王权,严律法行连坐。使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为何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

到了秦惠文王的,商鞅因得罪太多权贵被五马分尸。可是睿智的秦惠文王只是杀商鞅,而不废商鞅制定的政策。继续执行着原有的制度,使秦国避免了一次内部大折腾,商鞅的死只是死了他一个人,对整个秦国来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包括后面秦昭襄王、秦武王、秦孝文王直至秦始皇,都没对这一制度进行全盘否定。使一项政策得到了长期有效的执行。

相比其他列国的变法,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基本上在国君去世后就被全部推翻。后续继承王位的都没用坚持下去。

二、王位继承人选择上没有出现错误

在秦献公去死前,并没有把王位传承给能征善战的长子赢虔,而是传给了机智果敢的赢渠,才有后面迎来的商鞅变法。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为何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

同样秦孝公在三个儿子中选择了沉着睿智的赢驷,虽然秦惠文王传给了好大喜功的武王赢荡,比较幸运的是武王举鼎而早逝,成就了一代枭雄秦昭襄王。

后面几代的王位传承也是基本上没有发生大偏差,都是一步步带领秦国走向强大,没有出现过昏聩荒淫的君王。这也是秦国能保持长久称霸的基础保障。

而其他国家却昏君频出,不是兄弟相残就是谋权篡位,甚至有弑父篡位的,一下子就把国家拖入到深渊。

三、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从商鞅开始,秦国的主要谋臣都不是本国人,商鞅是卫国人,因在其他国家得不到重用才来到秦国。张仪、范雎都是魏国人,吕不韦也是卫国人,这些人都有安邦定国之大才,却在自己的母国都没有被发掘,最后都效力于秦国。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为何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

而这些人之所以能被秦国所用,并发挥出重要作用,与前面说到的基本制度和君王都有莫大的关系。如果没有不拘一格任人唯才的用人体制,没有良好的赏赐和奖励机制,这些人如果凭身世背景都不可能封侯拜相。

再则,如果秦国的君王没有慧眼识珠的能力,也发现不了他们的才华。当然秦始皇也发过昏,曾下令驱逐外客。还好李斯的一篇《逐柬客书》让他及时悬崖勒马。

四、地理环境的优势

秦国地处西垂,后面没有受到强大国家的威胁,虽然有戎夷和义渠骚扰,但是这些毕竟是游牧部落,对国家的危害不是太大。顶多被掠夺一些财物,他们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来并吞秦国。

由于这些部落的骚扰,让秦国的军队常年处于战备状态,反而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能力。列国相安无事几十年后,一旦发动战争,其他国家一下子都适应不了,唯有秦国军队始终没有松懈过,打起来自然略胜一筹。

同时秦国与中原大国的接壤面积并不多,主要有东面的魏国,还有南面的楚国,但是秦国与魏国有武关和潼关的屏障,与楚国有秦岭的庇护。不想争霸时可以缩在里面一心发展国力,任凭中原各国打得不可开交,只要紧锁大门,便可相安无事。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为何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

一旦想出去了,就可以东出潼关迎战魏国,南下秦岭侵占楚国。居高临下攻城拔寨便可势如破竹。

虽然秦国的胜利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但是秦国能在列国争霸过程中一直保持非常强大的战斗力,以上几点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这些主要因素作为支撑的话,或许也会像其他列国一样,只能称霸一时,转眼就走向衰落。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和不断的强大,稳固的政治体制是先决条件,强有力的领导人是重要因素,广泛地挖掘人才必要条件,再加上外部环境的良好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一旦汇集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国富民强也就指日可待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