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城门却自己打开,让人出乎意料,怎么回事?

作者:红墙说史

话说李自成率大队人马进了大宁城,看见沿街的门户全部关闭,偶然有一个半个的行人,出来探听消息,见了义军人马,无不诚惶诚恐。自成见了,心中恼怒,想:真不识时务,我向来只杀为富不仁的富豪乡绅,与你等何干?你们却助官军守城,白白伤了这么多义军弟兄。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城门却自己打开,让人出乎意料,怎么回事?

高一功见李自成面色不悦,怕他一时性起纵容部下屠杀,便道:“自成,百姓守城乃是为保家起见,他们从没与义军打过交道,怎么知道咱们的作风?咱们既已进城,便当安抚百姓,收拾人心。以后其它地方的百姓,知道了咱们不与穷百姓作对,还不望风归顺?”

李自成沉思片刻,说道:“大宁百姓助纣为虐,实在可恨。既然你这么求情,我传令不滥杀无辜,也就是了。至于说安抚百姓,谁喜欢干,就让他们干去好啦!”

高一功知道再多说也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也就只得如此了。

大宁城的百姓向来所听说的义军都是穷凶极恶,无恶不作,心里便存了极其恐怖的印象,以为义军一旦来了,将如何如何。

待见到义军进城,抢劫财物,抢夺大户人家的妇女,似乎并不比驻守的官军更差,便慢慢放下心来,继续过他们的日子。

恐慌的情绪过去了,大宁城的生活似乎比义军到来之前还要安静祥和。

李自成在大宁驻兵两日,休整军队,搜集粮食,又得一些金银珠宝。第三天,整队向隰州进发。

许鼎臣接了隰州守将的告急文书,知道大宁失守,便又派一员副将,再领500兵丁,前来增援隰州。前次所派增授大宁的副将,名叫柳国镇,一路慢慢腾腾,磨磨蹭蹭,直到李自成破了大宁,也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听大宁城溃逃出来的守城兵卒说大宁已经丢了,也不惊慌,便率领手下兵丁,掉头来援隰州,仍旧是游游逛逛,不紧不慢。

这一天,前锋李过打到隰州城下。柳国镇见李过只有200兵卒,禁不住哈哈大笑,道:“这陈忠是怎么守的大宁?就这一点蟊贼草寇,就把大宁给抢了?真是笑话!”说罢,传令士卒,列队出城,来战李过。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城门却自己打开,让人出乎意料,怎么回事?

李过见城中杀出一哨人马,心中暗自高兴,摆开队伍,指着柳国镇喝道:“来将还不早早地献了城池,免得我杀进城中,鸡犬不留!”

柳国镇仰天长笑,道:“就凭你这些小蟊贼,要夺我的隰州,真正可笑。你们这些反贼,逆天作乱,致使生灵涂炭。现在我大兵已到,你如果还执迷不悟,等到刀架到脖子上,再后悔可就晚了。”

李过大怒,拍马向前,道:“老子今天看你怎么把刀架到我脖子上!”手中长矛不刺不戳,抡圆了朝柳国镇头上砸去。

柳国镇从没见过如此不合常理的招数,急忙举兵刃挺身相迎。“嘡、嘡”的一声脆响,两件兵刃相交,柳国镇双臂发麻,两手虎口淌出血来,他料不到李过如此神力,禁不住大吃一惊。

李过见一击不中,也不变招,再次抡圆了长矛,又朝柳国镇头上砸来。

柳国镇见无法躲闪,只得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又接了这一招。

李过再次不中,火往上撞,第三次抡圆了长矛,砸下来。

此时的柳国镇,早吓得魂不附体,心胆俱裂,拨转马头,便要逃跑。没料到稍稍晚了一点,李过长矛的矛尖划过柳国镇坐下马的屁股,拉出一道半寸深的口子。那匹马疼得连蹿带蹦,落荒而逃,任凭柳国镇怎么拉缰绳,也不向城中跑。

那500军卒见主将逃跑,早没了斗志,“妈呀”一声,没命地逃回城去。守城军兵急忙开弓放箭,挡住李过人马,将那些兵丁迎进城中,紧闭了城门。

李过见城中守中人马众多,自己这点士卒仰攻城池,势必死伤众多劳而无功。于是便在城外扎营,等李自成大队人马到来。

不多时,李自成率领大队人马赶到,听了李过的战况,决定稍事休息,次日攻势。

说来可笑,城中守军将领见李过勇猛异常,三个回合便杀退了副将柳国镇,心惊胆战,当夜便带了本部人马,偷偷开了城门,逃向寿阳去了。

第二天早晨,有人向许鼎臣所派的另一位副将报告,说原城中守将带兵夜间逃走了,这位副将大为气馁,连忙也带着自己的500军卒,趁李自成还没有攻城,偷偷溜出城门,弃城而走。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城门却自己打开,让人出乎意料,怎么回事?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出乎意料的是,那城门自己打开了,一队人马走出来,恭迎李自成入城。李自成感到哭笑不得,自己原本养足了精神,准备今天大大地撕杀一番,却想不到垂手而得,心里着实有些空落落的。就像用力撞一扇本以为十分坚固的大门,却突然发现那门却十分轻灵,用一个小手指头就能打开一样。

原来,守城将领和增援副将一样,只剩下柳国镇的一支人马,却没有主将。这些兵卒像没头苍蝇似的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没了主心骨。有几个机灵一点的,碰到一起一合计,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死等着李自成来攻,倒不如献城投降,还能保一条活命。于是便一起打开城门,向李自成投降。

李自成毫不费力地得了隰州,心中大喜。在隰州休整三日,抓了一批富户,得到不少粮食金银,军心振奋,士饱马腾。

李自成引得胜之兵,继攻石楼、寿阳、泽州,连连得手,军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时间威名大振。山西巡抚许鼎臣到现在才大吃一惊,知道这支人马非等闲叛贼可比,立刻飞檄援剿总兵曹文诏,叫他亲自率了人马,火速开赴蒲州、泌水一带,迎头剿杀李自成的义军。

曹文诏奉了将令,立刻率领其侄曹变蛟、副将马科,统领精兵3000名,来战李自成。曹氏叔侄都是山西、陕西一带的名将,尤其是曹文诏,以作战勇猛闻名于世,自参与平定义军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又赖三边总督洪承畴擅长居中调度,陕西的义军已经被曹文诏杀剿殆尽。不少的义军头领,见了曹文诏的旗号便掉头逃跑,所以山西缙绅对他叔侄倚若长城,有一句顺口溜说道“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摇”。可见当时人们对他们的流行看法。

李自成的探报早把消息报告给他。他对曹文诏早有耳闻,也曾经和曹文诏交过手,所以知道这是一个劲敌,非认真对待不可。便即传令,叫高杰、李过、刘体纯、高一功多加小心,防备曹文诏的突然袭击。

李过的年龄较李自成只差一个月,但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比李自成差了许多。见叔叔对曹文诏小心提防,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反而越盼着与曹氏叔侄交手,见一个高低上下。

翻山鹞子高杰自举事以来,从没有遇到过厉害的敌手,于是认定那曹氏叔侄不过比普通官军稍稍勇猛一些而已,只不过他们很少遇到厉害的对头,便凭空捞取了些强悍的名声。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城门却自己打开,让人出乎意料,怎么回事?

如果自己与曹文诏相遇,未必便战不过他。李过、高杰既怀了这样的心思,便在行走途中愿意大张声势,一心引诱曹文诏前来决战。刘体纯、高一功二人阅历较为丰富,见二人这番举动,不禁暗暗担心。

曹变蛟、马科二人星夜赶路,这一天接近泌阳地界,正和李过遇到一起。那曹变蛟也是少年心性,平生除了叔叔曹文诏之外,再不把第二个人放在眼里。两个人一语不合,站到一起。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材,两个人各自使出自家本领,一直斗了几十个回合,未分胜负,看看天色不早,两个人气哼哼地约定明天再战。

第二天曹文诏亲统后续大队赶到,与曹变蛟、马科的先头部队合兵一处,来战李过。李过抵挡不住,退了一阵。

李自成接到探报,知道前锋遇到曹军大队。他生怕李过吃亏,就要命令大营全速前去救援。

这时刘体纯说道:“自成,曹文诏既是山西名将,其治军打仗,必定有等闲将领不可比的地方。咱们再赶上去,也不过是相持厮杀而已。依我看,倒不如再派一支人马,增援李过,使其难于前进。你这里尽统剩下的人马,绕道去攻泌水、寿阳,出其不意,使曹文诏首尾难顾。这样曹文诏即使再擅长打硬仗,也无可奈何。”

李自成听了,思忖片刻,觉得这主意不错。他看高一功举止稳重,刚要叫他去援李过,高杰早走了过去,坚决请命。李自成知道高杰作战勇猛,计谋也不缺乏,估量着他此去不知坏事,也就点头同意了。

李自成号令各队攻城,城门却自己打开,让人出乎意料,怎么回事?

李自成率领人马,回攻寿阳。许鼎臣闻报,急忙另派一员副将,率500兵丁,前来增援寿阳。那副将名叫吴才,正经是一点不错的“无才”,李自成人马到寿阳城外,和吴才一战,便将那吴才杀得落花流水。吴才损兵折将,退入寿阳城中,坚守不出。

曹文诏正与李过、高杰对阵,听说寿阳危急,便鼓动大军,一鼓作气,杀得李过高杰大败。他不再追赶二人,带领人马来救寿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