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风的传承

作者:白日梦者,梦想家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每当耳边响起稚童诵读的《弟子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而《弟子规》正是中华五千年传统道德教育和经典家风传承的奠基,它形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也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家风的内涵。

古人云:家—国—天下。不论是原始的母系社会,还是后来的父系社会,无不以家庭、家族为单位。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周朝礼仪万古传,宗法情缘,让家人间情感相通。一代一代,夫教子学,家训家风就这样传承下来。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社会的稳定依赖于家庭的和谐,而家庭的和谐正是良好家风的传承。南宋名将岳飞,其母教子甚严为给他培育良好家风,在他临行前在他宽广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使他一心报效国家,成为忠孝两全的典范。他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其子岳云,使父子在中国历史上名垂千古。

“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中国近代外交家曾纪泽、著名数学家曾继红、翰林院最年轻的进士曾广钧等等,这些都是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儿孙。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风的熏陶,而曾国藩家训更是众多著名家训中的代表,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详”为精髓,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蓝本,曾国藩曾留下了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则俭,永不贫贱。家训如此,而曾国藩自己的言行更是“苛刻”。家里不得雇佣仆役,他对祖训的恪守,不得不让人们肃然起敬。也正是这样的家风和这样的模范作用,让曾氏家风传承数代不衰。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更是用实例诠释了良好家风传承,他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虽然给个人的性格爱好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每一个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教育学家梁思成、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梁思永、曾担任炮兵上校并立下不少战功的梁思忠、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我国古代诗词的研究专家梁思顺、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后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的梁思庄、社会活动家梁思懿、从事宣传工作的老革命梁思宁都是梁启超良好家风分传承者,他们的成才与父亲的辛勤教育和良好的家风十分不开的,虽然梁启超工作繁忙,但是他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和悉心教育从未减少,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及良好的家风堪称典范。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博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耀眼光芒。但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更是一种借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如我一样的很多普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在祖辈、父辈的谆谆教诲下,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也形成自己的家风,并代代相传。

让家风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我觉得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传承,无关历史,无关文化,无关贫富,无关德行。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发挥作用。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更好地涵养好的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农发行濮阳市分行营业部 王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