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刘晨光
“展望未来,中国5到10年的发展,居民在资产配置方面,首先一定要重视股票和权益投资的价值,在这方面,它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强。” 11月12日,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在平安大讲堂上如是说道。
从居民资产配置的现状来看,到现在为止,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仍然以房产和存款为主。魏伟指出,居民的总资产方面,住房资产现在依然有着55%的占比,占据了居民资产配置的半壁江山,存款类的资产也比较充沛,26%以上。
属于第二大类的资产,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属性较强的金融资产的占比,到2019年的数据,仍然是4%、4.6%和0.6%。魏伟指出,相比于日本和美国,我国投资类金融资产的占比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过在魏伟看来,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构将持续性地发生改变。一方面体现为中国消费的需求在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为资产配置和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在发生明显改变。
“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更加适合直接融资和权益融资,它对应的就是创新、科技所引领的产业结构,对应了更加需要权益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经济结构。”魏伟坦言,中国经济大概在2016年之后逐步开始明显地进入了创新驱动、科技驱动的大的经济发展背景。所以现在在存量的社融的占比里面,基本上中国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债权类的融资为主的结构,这种情况其实是在逐步的发生变化的。
魏伟将2019年到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归结为三条主线。
第一个是围绕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意味着资本市场打开大门,让一些创新类的企业能够上市进行融资。
第二是关于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使得资本市场有能力去支持上市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说科创板上市以来,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生物医药等等需要大规模研发和创新投入的行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的机遇。
第三个是市场的对外开放,随着市场开放进程的提升,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规模上逐步地在增大,另外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全球市场对接的程度也在逐步的提升,外资的金融机构逐步地也在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
魏伟认为,从长期来看,在2021年中央提出的共同富裕的大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会重塑中国中长期产业发展的格局。一个是高质量发展,一个是促进公平。
在魏伟看来,追求高质量发展,这里面又包含三个核心的发展领域,第一个是沿着科技创新,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等,这些都属于科技创新的范围;第二个大方向是从去年开始明确提出的绿色低碳,碳中和产业和绿色产业,这里面包含了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一系列的环保、绿色、低碳的行业,未来是一个更加绿色的发展方向;第三个是进一步做好消费升级,扩大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这里面也包含很多消费板块。
“2021年是一个政策的变局之年,产业发展也在这个变局的过程当中有了更加明确的趋势和方向。”
魏伟认为,市场改革能够给整体带来提振。一方面股票市场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龙头上市企业;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上,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经济将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去打造一些非常重点的行业的发展,主要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魏伟坦言,这些领域中,以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上市企业和资本市场方面也会呈现这样一个集群效应。以大湾区为例,比如说深圳、广州,逐步的产业集群的积累,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债券方面,从全球和中国的大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增长逐步的平稳,长期的利率依然处于下行的空间中,“债券市场规模应该说稳步扩大,市场结构逐步优化,也可以看到,在现在的整体债市的规模也是不断地在创新高,它其实给投资带来的价值就是居民有了更大的资产配置的市场和空间可供选择。”魏伟说道。
对于房地产市场,魏伟指出,整体的房地产需求逐步的减弱。“中国人口的拐点在2010年出现,经历了10年之后,老龄化的趋势还是在不断地体现。在老龄化的趋势之下,对于住房未来的需求会有一些下降,另外是政策,房住不炒的政策是2016年提出来的,到现在已经5年了,整体来看政策正在逐步地常态化。”所以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这三稳认为是整体的房地产政策的目标。魏伟坦言,长效机制对中国的地产行业可能是为了未来更加健康的和有序发展的过程。
在魏伟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实很年轻,只有20多年的真正市场化历史,“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三年一个周期,而从2016年中央明确提出房住不炒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周期被逐步的拉长和拉平,从过去的3年一周期的模式逐步被拉长和拉平,整体的市场波动率也明确出现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