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变局之年 十三岁的双11如何交卷?

作者:紫竹商业评论

11月12日0点,天猫双11总交易额定格在5403亿,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两者总交易额为8891亿元。

变局之年 十三岁的双11如何交卷?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1年双11全网交易额为9651.2亿元,同比增长12.22%,未突破万亿大关。两大头部平台交易额占全网交易额的92.12%。除了天猫、京东外,还有抖音电商、苏宁易购、达达集团、蘑菇街、小米、什么值得买等也发布了数据战报。

通联数据监控,10月,进入双十一预热,大部分电商移动APP活跃用户数增加:

手机淘宝活跃用户数83410.78万人,较上月增长4.71%

手机天猫活跃用户数4727.80万人,较上月增长7.17%

苏宁易购活跃用户数3474.65万人,较上月减少4.78%

京东活跃用户数30494.04万人,较上月增长4.05%

拼多多活跃用户数76355.82万人,较上月增长2.43%。

变局之年 十三岁的双11如何交卷?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今年双11的战线较以往拉得更长,从10月20日晚八点,各大玩家开启双11预售,比去年22天的双11还要再多四个小时,成为时间最长的一次双11。战线的拉长能够很大程度缓解物理、健康、经济方面等压力,增强时效性。相较于以往,各大平台比较低调,更加注重品质与体验,也有可能在反垄断大势下,各大电商平台有意保持低调。不过从各家发布的数据战报来看,还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态势,具有增长空间。

变局之年 十三岁的双11如何交卷?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今年的双11冷清与否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感觉到确实是冷清了很多,主要是用户都会有审美疲劳。它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倒U型的抛物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双11并不冷清,只是跟我们感觉到这些电商平台在媒体、户外电梯、楼宇等各个线上线下的渠道,好像投的广告稍微少了一点,特别是线下。然后在线上,其实通过各种APP、社区平台的导流也并不少。但从最后出炉的成绩单看,较去年有较大增长的态势。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也表示,战报出炉可以看到创造了新高,利好很明显。双11对整个行业有推动作用,更多的用户和商家都参与进来,包括线下的实体也通过平台的形式即同城零售的的形式参与了进来。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从双11最终战局来看,依然会头部电商平台间的较量,头部平台集中流量及用户,从中分享分享红利,“寡头效应”明显,两大头部平台交易额占全网交易额的92.12%。对于中小电商来说施展的空间受到限制。

莫岱青认为,双11的预售跟往年不同的地方在于,往年双11消费者找商品是有会场的。今年天猫主推直播带货,尤其流量集中头部两大主播李佳琦和薇娅。头部两大主播的销售额背后折射出巨大的资源集中效应,中小主播及长尾主播能获得的空间被压缩。另外对于商家来说也不利,原来消费者可以通过会场找到自己,而现在要通过主播,实际上就多了一道坎。然后在平台的裹挟之下,商家为了能够进入到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势必要做出让利和牺牲。这样对商业生态来说是造成了不均衡发展,也未必健康。

莫岱青表示,国潮崛起的背后是国货产品力的提升,并且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双十一对于国货品牌来说机会徒增,同时也是国货品牌打开市场的重要途径。当前不少国货品牌凭借低价吸引流量的方式出圈,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低价只是吸引用户的手段,在获取用户的同时,国货品牌也要做好转化,长期靠低价是不行的,更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

她表示,另外未来国货品牌应逐步进入提档升级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此外,在流量方面,应逐步发展多元渠道和自有渠道,降低对单个渠道的依赖,从而降低营销成本,为品牌未来发展减负。

莫岱青认为,双11已经进入第13年,年轻用户已经趋向理性,加上电商促销现在比较频繁,可以说是月月有,无非是力度大小,对用户来说已经是常态,在选择上也更为理性,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双11各大电商平台推出老年版,可见老年人也越来越喜欢便捷的购物,加上老年人对生活必须品的在线购物习惯逐渐培养起来,如柴米油盐酱粗茶,应该看到老年人也在适应互联网化的生活。银发经济的挖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生活的质量,同时也是促进消费的方式。

变局之年 十三岁的双11如何交卷?

莫岱青表示,“双11”之前叫“持币待购”,然后经过“消费预支”,之后叫“消费透支”,并且集中呈现出线下向线上快速转移的消费现象。双11开场战报华丽数字背后需要理性看待。成交额是指下单量,实际应该扣除未支付量、退货量、刷单量等,挤出水分以后才是真实的GMV。因此,对于数据我们还需要挤出水分后,真实看待。

双11带来的影响很大的,每年的大促都会让用户、商家以及商业模式得到一次集中的练兵,进行优胜劣汰。消费者也能够有一些新的购物的方式,像直播电商、同城零售的体验。同时更多新的商品和品牌参与进来,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双11规模的扩大,中国零售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双11也能让让更多的国外用户来中国购物,同时国外的零售商也来进入中国参与竞争,提升我们整个行业的水平。

陈虎东进一步指出,双11毕竟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老一代的网民已经习惯,新一代的网民是否关注,这些都是消费行为的范畴。作为一种传统的电商大促节日,后续如何再续辉煌,如何老节新过,或许新的突破口还需要电商们去寻找。双11其实是电商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提振消费和促进经济方面,曾经功不可没,但是如何继续提升和促进,就要看电商发展的情况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