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二十二)作者:冯梦龙

作者:归零的活在当下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二十二)作者:冯梦龙

因宜制敌的智囊

1.孙膑教田忌赛马,取得成功,是他到齐国后开始显示自己的才能。在三场比赛中,以一场失败为代价,赢得后两场比赛的胜利,也就是以牺牲局部为代价,取得总体上的成功,这一策略思想为历代许多兵家所采用,在今天的各种竞争中,常有人运用它来战胜自己的对手。在“三十六计”中,被称为“李代桃僵”,意思是说桃树的根被虫咬,桃旁的李树代替桃树扑倒死去。应用到人事、战争中,是借助某种段手段牺牲一个人去拯救另一个人,牺牲局部以换取全局的胜利。历史上常用的替身计即属于这类。如春秋时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又如楚汉相争时,项羽把汉王刘邦围在荥阳,不得出,把军纪信扮做刘邦,乘着刘邦所乘的车,用刘邦的依仗,假说将投降项羽,项羽军队都去城东看刘邦降楚,刘邦乘机和几十个从人骑马从西门逃脱,纪信被项羽烧杀,刘邦又收兵再战,取得最后胜利。

2.卡罗尔·海厄特说:“逃避失败也就是逃避成功”。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成败,那就是达到成功的目标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不要忽视每一次失败所提供的经验,从失败中积蓄力量,这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积蓄力量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已有力量,而且还须增加新的力量。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看到一只蝴蝶正奋力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由于茧子的口太小,它努力了很久,还是进展甚微,这人以为它是被卡住了,就拿剪刀把口弄大了些,蝴蝶终于破茧而出,但是它的翅膀又干又小,躯体也是干瘪的,事实上蝴蝶从茧中挣扎时会分泌体液使翅膀丰满,若无这个过程,它就不能飞。这个人的善心却帮了倒忙,他破坏了自然规律,蝴蝶再也飞不起来了,只能颤颤巍巍地爬行。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挫折,就像蝴蝶破茧中遭遇的困难一样,战胜挫折能让我们获得学习和个人发展的机会,掌握某种技能,增强勇气、耐心和注意力,同时能得到很多难能可贵的启示。如果我们学不会在失败面前为成功积蓄力量的话,就永远无法做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挫折给我们与困难斗争的机会,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向成功展翅高飞。

3.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超人的判断力,能够在别人之前首先认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和未来世界的可能发展趋势,这样的人常常获得让人吃惊的收获。客观世界里充满了矛盾,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作为领导者,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够避免被蒙蔽,做出正确的决定,赢得别人的敬佩。

凡事预则立。孙子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意思是说只要事先能预知与敌人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是长途跋涉,也可以与敌人决战。在股票市场中,如果投资者能运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先预测股价的上升和下跌的幅度,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制定投资操作策略,这样,买卖股票的成功概率就会高很多。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二十二)作者:冯梦龙

4.孙子说:“商陵勿向,指兵勿逆。佯北勿从,锐率勿攻,饵兵勿食,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敌人从高地冲下来,不可以正面迎击,以避击锋锐;敌人伪装退却,不要去跟踪追赶,以免中了埋伏;当敌人士气正旺的时候不要进攻;当敌人用小部队引诱的时候,不要去理睬;对正在挥师回国的军队,不要去阻挡,包围敌军时要留下缺口,以免敌人全力死战;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迫近,以免其拼死反扑,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把握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如果能够顺势操作则会事半功倍,逆势操作则会自取灭亡。赚钱的时候,只吃八分就行,不要太追求圆满,留点好处给别人呢,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最大的风险。

5.魏军能够三个月灭蜀,邓艾这支奇兵功不可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姜维那么会用兵,但没有料到魏军正面拖住他,后面用奇兵踏上蜀道。蜀军主力重兵驻守剑阁,以为守住剑阁天险即万事大吉。没有料到邓艾偏不顾险阻,“攻其不守”,奇袭姜维身后,本来腐朽不堪的蜀国对于邓艾这支如从天而降的奇兵,也就无能为力了。

“攻其不守”的策略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中,都运用十分广泛。在与人辩论中,也可以运用这一策略,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手,获得胜利。

6.李靖是唐太宗时杰出的出将入相的军事家,历来讲究出奇制胜,是一位具有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丰富的名将,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就是他三十余年戎马生涯的宝贵经典。此次“李靖巧计破江陵”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指挥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事实证明,李靖的决策是很英明的。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待机而战,兵不厌诈,这就是李靖攻破江陵的全部秘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学习“兵贵神速”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善于抓住机会,主动争取,才能赢得成功。

7.朱携先急攻宛城的黄巾贼韩忠,但不克。后来分析韩忠守军的周边情况,后果不出他所料。朱携此招无疑是《孙子兵法》“围师必阙”的最好诠释,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为什么胜利唾手可得了,还要给敌人留下逃生之路呢?按常规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如果仔细想一想,便不难理解孙子这一主张的奥妙之所在。

通常,无论在野战阵地还是在城寨防守作战中,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很可能出现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大多数则是第三种:观望,听命于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实际上,“围师必阙”既是一种战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处理事情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对方或矛盾产生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8.“声东击西”之计,也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计谋和策略。通常用灵活机动的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示之攻,欲攻而示不攻,形似必然而不然,形似不然而必然,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对方顺情推理,我恰同势而用计,以达到出敌不意地夺取胜利的目的。

棋战中的佯攻、牵制、顿挫战术,在实战中应用较广,其实就是“声东击西”之计的应用。当制定一个具体的组合战术攻击对方薄弱环节时,往往采用迂回战术,从乙处发起佯攻,牵制住对方一部分子力,然后再全力猛攻甲处,使对方措手不及,已处于力无法救援,最终陷于混乱而失利。

在职场上,“声东击西”的策略需要我们机动灵活地运用。比如在处理同事和上司之间的关系时,尤其是当你拒绝他们的请求时,态度要委婉,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比残酷的事实要好的多。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二十二)作者:冯梦龙

9.《孙子兵法·计篇》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粱武帝时的韦睿堪称是此五才俱全的将领了。史书记载道:韦睿的体质向来赢弱,从来没有骑过马,每次战斗,都乘坐在板车上监督激励将士们,勇气十足,所向无敌:他白天接待宾客来访者,夜半起来,谋算军书,直到清晨,没有倦意。他对部下爱护备至,常恐不及,所以投奔他的人士争相前来。

10.在这次唐军与藩镇乱军的战斗中,马燧鉴于自己利于速决、不利于持久的情况,采取了《孙子兵法》上所说的“攻其必救”的战术。正确地选择了攻击目标,向既是敌人要害、又是空虚的魏州进军,调动敌人离开了原来固守的阵地,迫使其在匆忙回救魏州时与我决战,结果陷入了被动挨打、全军覆没的境地。

“攻其必救”是古代军事家所采用的调动敌人、歼灭敌人的正确作战原则。它要求进攻敌人必然要求救援的地方,以便调动敌人,乘机歼灭。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的是:这种敌人“必救”之地,往往是敌人要害和敏感点,又是敌兵力量空虚的地方。如果不是“必救”之地,攻之不足以动摇敌人全局,攻取它也不会从根本争取主动,也不会吸引敌人。或者,虽然我进攻之处是敌方的要害,但敌人有强兵固守,攻之难克,同样也不会为敌“必救”。

11.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增强思危奋进的忧患意识。要敢于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性的事业要靠创新来推动。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于正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照现代组织制度的目标和要求,自觉培育创新意识,着力提高谋划创新的能力,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敢于碰硬,善于攻坚,用发展和创新的方法解决好问题。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二十二)作者:冯梦龙

12.刘锜率领将士同心协力,坚决抵抗,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这就是先发制敌,挫敌锐气;麻痹敌军,制造战机;以逸待劳,乘其不备。加之城内居民的广泛支持,终于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大灭了金军的嚣张气焰,挡住了金军自两淮南侵的锋芒。

所谓以逸待劳,意思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的消耗、疲惫敌人,使它由强变弱,我就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进攻者锐气方刚,处于优势主动地位,但易疲备,难持久,优势主动中隐藏着劣势被动的因素;防守者准备强敌来攻,处于劣势被动地位,但只要能不断地消耗疲惫敌人,减杀敌人的锐气,就能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这就象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白天长了,夜晚就自然短;夜晚长了,白天自然就短。在敌我总的力量不变时,敌人由优变劣,由主动变被动,我方自然也就由劣变优,由被动变主动了。

13.曹玮用兵,灵活而机智,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也正是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智才打败吐蕃军队。看来一名有头脑的将才对于控制整个局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把握市场的领导者是优秀的领导者,但能够创造机会的领导者更是杰出的人才。竞争对手强大时,不急于攻取,需要用恭维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来示弱,使对方骄傲,待暴露缺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它。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收集竞争对手的商业情报,这对于做出明确的判断非常重要。

14.狄青成名,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外乎是临阵时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当然,除了冲锋陷阵以外;他还精通兵法,常能以寡击众,出奇制胜。两军对垒,最高明的计谋莫过于敌方暂时想象不到的计谋,最高明的行动莫过于敌方意料不到的行动。有意避开敌人自然期待的进攻路线和突击目标,故意选择在敌人失去戒备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上实施突然袭击,往往能使敌人的将领在心理上失去平衡,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在行动上由于判断的错误而采取错误的对策。因此。狄青才能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来打败敌人。

作战中的首次行动必须出敌意料,快速突然,迅雷不及掩耳。狄青之所以能够出奇制胜,最主要的是他的行动抢在了侬智高的前面。在战争中,敌方的不意和己方的突然行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突然的行动,就难以捕捉到敌方的“思想空隙”;如果行动全在于敌手的意料之中,也就难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了。但战争的另一特点是,出其不意必须隐于秘密,巧妙伪装。但一切隐蔽的伪装,同时又是暴露企图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避开敌人的“视线”,而是给敌人以错误的资讯。因此,兵不厌诈,出奇制胜,常常为军事行动之必需。

同样,真正地尊重传统加上努力创新,其结果是产生一种完全新奇的生活艺术。其表现是在物质和地域的生产中,将严谨与奇思相结合、优雅与发明相结合、细致与力量相结合。

15.人非草本,孰能无情,更何况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呢。中国有句俗语;同船过渡三百年的缘分,能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今生的缘分。

当与下属出现沟通障碍时,要做到主动、主动、再主动,消除下属敬畏的心理障碍。要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主动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做到畅所欲言,并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们、带动他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下属越会记住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哪怕是仅给过他们一碗水、一个微笑的人。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拥有一颗爱心和感恩之心,用真诚换来真诚,有效地做到沟通和协作,就能够塑造同心协力、蓬勃向上的团队精神。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二十二)作者:冯梦龙

16.陶鲁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善用精兵。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但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不在于人的多少,而在于人是否是精英和强将,是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否真正称得上是人才。

当今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你若想横行天下,完全不用凭借百万大军,因为你单枪匹马就可以拥有千军万马的战斗力,因为你一个人就可以成为百万精兵,只要你运用才智,找到正确的方法,懂得优化资源,善于突破障碍,参悟人生的真谛,发挥个人的潜能,你便会无往不利。你会实现你的梦想,你还会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你会改变你周围的环境,你会改变这个世界。你能让不可能成为现实,你甚至可以教鱼游泳!当然,这需要你收敛野心、树立信心,更重要的是要有雄心。

17.孙子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说由于军情瞬息万变,想取得战斗的胜利,不能囿于已成的命令,而应该随着军情的变化而改变对策,这也是取得胜利的万全之策。在战斗中,将帅如果不主动、缺乏果断,坐失战机就可能招致令人痛心的后果。由于失掉通信联络或其它原因而没有得到命令,某些部队曾出现了无所作为的现象。因此,在战斗结束后,应当受指责的往往不是那些力图消灭敌人而没有达到目的的将帅,而是那些由于担负责任而无所作为、不利用有利战机取得战斗胜利的人。毫无疑问,将帅的主动精神和有所作为应当大力提倡和奖励。而害怕处分,对于上级的指令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最紧急的关头表现不坚决,这是一个平庸的将帅。至于那些对于部属管束过严,对于部属在战斗中独自作出的决定和行动加以指责和处罚的,则都是不懂得指挥官执行命令时必须发挥主动精神的结果。

18.在企业具体而实际的管理运作中人际冲突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几乎存在于人与人的一切关系之中。工作关系中人际冲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企业来说,人际冲突往往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如果企业员工之间关系紧张、互不信任、互不团结、内耗现象严重、缺乏沟通、各自心灵闭锁、拉帮结派等不良人际关系,会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一旦企业出现困难或危难之时,员工不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倒闭或破产。另外一方面,如果人际冲突作为个人或企业竞争的动力,那么它的消极影响就可能会压缩到最小。从而,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增强。这样,人际冲突对企业的经营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人际冲突是作为积极的因素还是作为消极的因素关键在于企业对人际冲突的管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已逐步分离,企业家要素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十分积极和活跃的要素,企业家处理内外部冲突的好坏,将对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全面提升市场资信和经济效益产生十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可通过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的职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减员方案的制定、拟定发展规划、加薪措施、劳动协议、管理制度、重大经济活动等,充分实现政务公开,并通过有效途径收集各方建议,及时处理各种矛盾,对一时不能解决的由人力资源部门、工会及相关仲裁机构予以共同协作解决,保持适度的冲突水平,促使企业稳定,使冲突管理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