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铮铮的誓言 浓郁的抒情(40)

作者:月泉荷语

铮铮的誓言 浓郁的抒情

——读《土地的誓言》(40)

汪旭升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的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而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学习本文,不妨从题目入手,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二是“面对这片土地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三是采用了何种方式来表达。

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用文中第二段作者的原话是“多么美丽,多么丰饶”,你看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有植物有动物,有粮食有矿藏,多么丰饶!你听那大地回春的声音:东风吹起的声音,浅浅的流水声,原野的鸣叫声,从这头响到那头的劳动的声音,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多么悦耳动听的大自然的交响曲!“美丽”“丰饶”组合就是“丰美”,这是一片丰美的土地,一如上帝应许给犹太民族的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对此作者心里无时不刻怀着炽痛的热爱和深深的眷念。

铮铮的誓言 浓郁的抒情(40)

然而,作者写作此文时关东原野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他与众多流亡关内的东北人一样,成了无家可归者:流浪,流浪!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那可爱的故乡,才能收回那无尽的宝藏,更不知何时才能与爹娘欢聚一堂。面对这片土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热血如地下沸腾的岩浆,此刻喷涌而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作者甘愿为之奋斗为之牺牲,即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是铁骨铮铮的誓言,这是生命的誓言,这是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的誓言!

与本文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相适应,作者采用了强烈的抒情语言来表达。本文抒情方式丰富多样:一是直接抒情,如“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对土地称呼不用“它”而用“她”,拟人化的手法便于作者直接抒发心中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仿佛作者之心和大地之心同呼吸共命运。上文中引用的誓言也是直接抒情,作者用了呼告手法,对土地的称呼变为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更是情感达到高潮后的自然爆发,读来一点不觉突兀,反而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二是借景抒情,如写土地的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挂着蛛丝的牛角,饱食过稻粒的麻雀,辗着新谷的场院,一幅秋天丰收图,细品“吃厌了”、“到处飞”、“强烈的”和“辘辘地响着”等词语,不难体悟作者对故土一往情深和深切思念。 三是运用铺排,大量排比句的运用,让本文的语句格外连贯流畅,气势不断增强,不断敲击着读者的心灵。

这些抒情方式的综合运用,形成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那就是以倾述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2013/12/10

铮铮的誓言 浓郁的抒情(40)
铮铮的誓言 浓郁的抒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