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半个世纪不了情

我的大学母校,山东师范大学,我想您!

半个世纪不了情

▲山东师范大学东方红广场

中秋节前,我意外地接到一封邀请函,让我喜出望外,心里暖融融的,信中写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已五十年了,美丽的大学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往事如梦,温馨如昨,依然常驻心头。

一别五十载,老同学你好吗?你的一切顺利吗?亲爱的老同学,9月26日,让我们一起聚会泉城济南,重温那一起走过的日子,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 读完书信,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半个世纪的等待终于圆梦。

半个世纪不了情

9月26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早晨五点,登上高铁,向省城济南进发。坐在车上,透过车窗遥望远方,五十年前上大学的情景时隐时现,1965年,高考过后,幸运地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办好户口转移等手续,准备了简单的行囊,从枣庄薛城火车站,花一元一角钱(能买60个鸡蛋)买张火车票去了济南,

半个世纪不了情

在济南火车站出站口,上了来接站的解放牌卡车,上车后心情激动,如此待遇受宠若惊,到了学校,初进大学门,好似“刘姥姥进大观园” 什么都是新鮮的,不知往哪瞧,在年轻的政治辅导员和高年级同学帮助下,办好一切手续,领着我走进物理系宿舍三层红楼,在楼门口受到管弦乐队(物理系是学校乐队的主力)奏乐欢迎,……“旅客同志们,济南站到了” 动车箱里的广播声,中断了我的回忆,回到了现实。

半个世纪不了情

走出济南站,一眼看出“半个世纪重相聚”的接站牌,接站牌旁站着我们当年的班长,走上前去,俺俩紧紧拥抱,相见无语,上了车,来到校门口不再是当年的小门楼。

半个世纪不了情

▲高大气派的大学门横在眼前,往里瞧,高楼大厦林立,楼宇间,饱经沧桑的文化楼和古香古色的教学楼还“涛声依旧”。

半个世纪不了情
半个世纪不了情

▲本文作者戴忠群在五十年前教学楼前留影

走进教学楼内,新时代的装饰一改原貌,然而细心的组织者们重新绘制的50年前的“65,1” 班,班级门牌格外抢眼,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尽快重新点燃半个世纪不了情,于是飞奔闯进教室。

半个世纪不了情

▲本文作者在五十年前教室里留影

教室里己来了相当多的同窗,见了我,一下子过来五六个同学,大家拥抱在一起,声泪俱下,久别重逢,令人心醉,等回过神来,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相互凝视,寻觅当年风华正茂幼稚的容颜,还有那昔日的一丝丝风釆,阔别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充满稚气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成了白胡子老头,白发老太太,当上了爷爷奶奶,当年血气方刚的政治辅导员张老师也已四世同堂。

同学们到齐了,各自坐在当年的座位上,班长点名,个个起立答“到” ,别看都是古稀老人,个个铿锵有力,又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忆夕日,同窗同渡,上铺下铺,朝夕相处,留下美好故事。

深深的同学情就像陈年老酒,俞久俞纯香,俞久俞珍贵,几位同学即兴话语,悠远而回味无穷。最后年近八旬的政治辅导员张老师“画龙点睛”:当年您们来济南求学相识,今生有缘,千言万语,难在此时诉说,让我们记住这不寻常的今天,期盼您们“常回家看看”!

半个世纪不了情

会后,同学们漫步在大学校园,回哞五十年前的星星点点,七排房后边的树木林深处,还是那么幽静,西南角篮球场上曾留下我们蹦蹦跳跳的身影,校园南墻下的小树上刻下苦读寒窗的年轮,文化楼后边蜿蜒小道上留下徘徊的脚印,教学二楼中间教室里回荡过朗朗书声,母校印刷厂旁边的物理系红楼宿舍里的温馨……

半个世纪不了情

▲在五十年前学生宿舍前合影

中午时分,我们在学生食堂雅间共进午歺,半个世纪难得一聚,大家举怀畅饮,满腹话语尽在酒中,当酒酣耳热之时,上来四大盘菜:“白水煮大白菜”、“清炖豆腐胡罗卜片” 、“苔菜烩小酥肉” 、“黄瓜丝炒豆腐皮” 另加一盆地瓜面汤。

半个世纪不了情

如此“四菜一汤”把宴会推向高潮,让大家又闻到的当年上学时的饭菜芳香,好像又回到五十年前的浪漫岁月,此情此景,终生难忘。

半个世纪不了情

在一曲“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的歌声中“鸣金收兵”。短短的一天团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虽然五十年后才聚首,有道是:迟到的春天更美丽。

半个世纪不了情

▲母校东方红广场合影前排左一本文作者

2021年11月11日

作者:戴忠群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