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個世紀不了情

我的大學母校,山東師範大學,我想您!

半個世紀不了情

▲山東師範大學東方紅廣場

中秋節前,我意外地接到一封邀請函,讓我喜出望外,心裡暖融融的,信中寫道:“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從山東師範大學畢業已五十年了,美麗的大學時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畫卷,烙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往事如夢,溫馨如昨,依然常駐心頭。

一别五十載,老同學你好嗎?你的一切順利嗎?親愛的老同學,9月26日,讓我們一起聚會泉城濟南,重溫那一起走過的日子,盡情享受老同學相聚的溫馨。” 讀完書信,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半個世紀的等待終于圓夢。

半個世紀不了情

9月26日,天公作美,風和日麗,早晨五點,登上高鐵,向省城濟南進發。坐在車上,透過車窗遙望遠方,五十年前上大學的情景時隐時現,1965年,聯考過後,幸運地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辦好戶口轉移等手續,準備了簡單的行囊,從棗莊薛城火車站,花一進制一角錢(能買60個雞蛋)買張火車票去了濟南,

半個世紀不了情

在濟南火車站出站口,上了來接站的解放牌卡車,上車後心情激動,如此待遇受寵若驚,到了學校,初進大學門,好似“劉外婆進大觀園” 什麼都是新鮮的,不知往哪瞧,在年輕的政治輔導員和高年級同學幫助下,辦好一切手續,領着我走進實體系宿舍三層紅樓,在樓門口受到管弦樂隊(實體系是學校樂隊的主力)奏樂歡迎,……“旅客同志們,濟南站到了” 動車箱裡的廣播聲,中斷了我的回憶,回到了現實。

半個世紀不了情

走出濟南站,一眼看出“半個世紀重相聚”的接站牌,接站牌旁站着我們當年的班長,走上前去,俺倆緊緊擁抱,相見無語,上了車,來到校門口不再是當年的小門樓。

半個世紀不了情

▲高大氣派的大學門橫在眼前,往裡瞧,高樓大廈林立,樓宇間,飽經滄桑的文化樓和古香古色的教學樓還“濤聲依舊”。

半個世紀不了情
半個世紀不了情

▲本文作者戴忠群在五十年前教學樓前留影

走進教學樓内,新時代的裝飾一改原貌,然而細心的組織者們重新繪制的50年前的“65,1” 班,班級門牌格外搶眼,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盡快重新點燃半個世紀不了情,于是飛奔闖進教室。

半個世紀不了情

▲本文作者在五十年前教室裡留影

教室裡己來了相當多的同窗,見了我,一下子過來五六個同學,大家擁抱在一起,聲淚俱下,久别重逢,令人心醉,等回過神來,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互相凝視,尋覓當年風華正茂幼稚的容顔,還有那昔日的一絲絲風釆,闊别五十年,彈指一揮間,曾經充滿稚氣的少男少女們,如今都成了白胡子老頭,白發老太太,當上了爺爺奶奶,當年血氣方剛的政治輔導員張老師也已四世同堂。

同學們到齊了,各自坐在當年的座位上,班長點名,個個起立答“到” ,别看都是古稀老人,個個铿锵有力,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憶夕日,同窗同渡,上鋪下鋪,朝夕相處,留下美好故事。

深深的同學情就像陳年老酒,俞久俞純香,俞久俞珍貴,幾位同學即興話語,悠遠而回味無窮。最後年近八旬的政治輔導員張老師“畫龍點睛”:當年您們來濟南求學相識,今生有緣,千言萬語,難在此時訴說,讓我們記住這不尋常的今天,期盼您們“常回家看看”!

半個世紀不了情

會後,同學們漫步在大學校園,回哞五十年前的星星點點,七排房後邊的樹木林深處,還是那麼幽靜,西南角籃球場上曾留下我們蹦蹦跳跳的身影,校園南墻下的小樹上刻下苦讀寒窗的年輪,文化樓後邊蜿蜒小道上留下徘徊的腳印,教學二樓中間教室裡回蕩過朗朗書聲,母校印刷廠旁邊的實體系紅樓宿舍裡的溫馨……

半個世紀不了情

▲在五十年前學生宿舍前合影

中午時分,我們在學生食堂雅間共進午歺,半個世紀難得一聚,大家舉懷暢飲,滿腹話語盡在酒中,當酒酣耳熱之時,上來四大盤菜:“白水煮大白菜”、“清炖豆腐胡羅蔔片” 、“苔菜燴小酥肉” 、“黃瓜絲炒豆腐皮” 另加一盆地瓜面湯。

半個世紀不了情

如此“四菜一湯”把宴會推向高潮,讓大家又聞到的當年上學時的飯菜芳香,好像又回到五十年前的浪漫歲月,此情此景,終生難忘。

半個世紀不了情

在一曲“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的歌聲中“鳴金收兵”。短短的一天團聚,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雖然五十年後才聚首,有道是:遲到的春天更美麗。

半個世紀不了情

▲母校東方紅廣場合影前排左一本文作者

2021年11月11日

作者:戴忠群

責編:黃素梅《白浪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