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作者:左舰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比如说到汉朝就联想到了击败匈奴的“冠军侯”霍去病,而说到明朝就想起了朱元璋的北伐檄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至于说到唐朝那么就是当时大陆板块中最为强盛的国家没有之一!而一旦说到宋朝,那么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羸弱”二字!那么宋朝的军事实力为何一直备受人们吐槽呢?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朱元璋

​其实在左舰看来宋朝的综合军事实力就当时而言还真不能称得上是弱,毕竟在面对契丹以及女真和后面的蒙古等少数民族,宋朝边境部队的能力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守城方面有过之而不及。甚至有学者还专门统计了宋朝前期边境作战时的胜率竟高到了七成,要知道就算是大唐对外用兵也仅仅只是胜少败多。那么为什么即使这样还有很多网友认为宋朝军事水准薄弱呢?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宋朝军队实力孱弱?

首先即使唐朝对外用兵胜少败多,但那都是积极扩张的结果,唐朝时代很少让战火爆发在国土之内,御敌于国门之外唐朝可以说做得十分完美。而反观宋朝即使在战争中赢多败少,但绝大部分都是处于被动守城,可以说宋朝军队只有等到敌人到门口了才会还击,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人认为宋朝军队没有血性孱弱的一方面原因。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大宋军队

​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手握兵权割据一方不听中央号令,于是在开国之初就给所有的宋朝武将以及士兵套上了一个又一个限制,利用文官去管武将是整个宋朝最离谱的操作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能很有效​的​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当然结果就是牺牲了宋朝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即使到了快要灭亡的时候宋朝统治者依旧认为自己这种管理军队方式没有任何问题。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大宋文臣经典形象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你很难找到哪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像宋朝统治者一样苟且、懦弱、胆怯!整个宋朝历史中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及宋哲宗赵煦之外,基本全部都是水货,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公元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得知这一消息的宋真宗第一时间居然是跑到内宫躲起来,假装自己没有听到这件事。想想堂堂一代王朝皇帝怎么能胆怯成这个样子?一个没有血性的统治者只能统领绵羊一样的国家。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而作为大臣的寇凖多次苦劝宋真宗才将其从内宫中给拖出来,结在寇凖的规劝下宋真宗准备御驾亲征时,宋真宗依旧多次想要不战而逃,好不容易寇凖将宋真宗强拉至澶州城头之后,宋朝士兵立即士气大振,宋将李继隆抓紧机会开启反攻赢得大胜。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宋朝军队守城

​按理说宋朝打赢了战争应该开始向辽国提条件了,并且辽国萧太后也亲自派人向宋朝议和,结果宋真宗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叫无能到极致!辽国和宋国全面停战,宋国赢了战争却要向辽国赔偿岁币十万两,绢20万匹,宋真宗也下令所有宋军暂停对辽国溃军的全面追击。

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宋朝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为何怪士兵无能?

辽国骑兵

​在澶州城之战中,宋朝将打得赢但却打不过,对外战争明明赢多输少,文臣却怪士兵无能的行为展现的淋漓尽致!士兵在前线奋勇杀敌赢得战果,结果文臣在谈判时签订的全部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怪宋朝本身军事实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