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对于二战苏德战场来说,德军习惯用钳形攻势获得以装甲快速机动带来的丰硕战果,连曼施坦因都喜欢用这种打法来夺取战场优势。可是,在1941年11月展开的第一次罗斯托夫战役时,擅长钳形打法的第1装甲集群指挥官克莱斯特,却因为钳形打法丢掉了已经到手的罗斯托夫,还差点让苏军包了饺子,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仔细分析苏德战场形势就会发现,虽然德军在闪击苏联时使用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的打法,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支撑并不是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重要城市。按照作战顺序,斯摩棱斯克、勒热夫、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和罗斯托夫,反而成为东线作战的最重要据点,莫斯科战役以后的大小战场也都以这些战略支撑展开部署。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因此,人们会发现,当德军取得基辅包围战大胜以后,虽然德军一次性动用了3个装甲集群和4个集团军多达180万的兵力进攻莫斯科,却没有将第1装甲集群派去支援,原因就是占领罗斯托夫这个战略支撑和占领莫斯科有同样重要意义。

正因为德军集中第6、第17和第1装甲集群的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力图占领罗斯托夫并向高加索进军时,苏军统帅部也加强了南线作战部署,让铁木辛哥元帅亲自指挥南线,并以7个集团军的强大兵力来防守罗斯托夫,原因就是丢掉罗斯托夫,等于进军高加索的门户洞开,苏军的战略和能源基地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在苏德战争史上,围绕罗斯托夫的争夺战打了好几次,也一直是苏德双方关注的重点,谁占据着罗斯托夫,谁就拿到了进军高加索的钥匙,甚至直接影响着南线的战场命运。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关于第一次罗斯托夫战役的重要性,苏军方面宣称打破了德军装甲快速机动的钳形攻势,并从克莱斯特手中重新夺回了城市;而对德军来说,却是个丢西瓜捡芝麻的作战,原因就是莫斯科一战不仅把闪击战信心打没了,还将巴巴罗萨计划整个浪推翻了。

实际上,当8月中旬德军统帅部暂停对莫斯科的进攻,派古德里安指挥第2装甲集群增援基辅包围战时,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就已经明确指出集中兵力占领罗斯托夫的重要性,并指出占领高加索远比占领莫斯科还要重要,可惜的是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统帅部重视,在德军的眼里,占领莫斯科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高加索的能源资源。

所以,人们会发现,当180万德军集中兵力向莫斯科进军并于10月份围歼了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57万苏军时,苏军统帅部仍然没有放弃对罗斯托夫的增兵,铁木辛哥元帅不仅要集中兵力阻止南方集团军群通过罗斯托夫,还要报基辅包围战一箭之仇。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但是,苏军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那就是前期损失太大,预备队又不能及时赶来增援,防守罗斯托夫的仅有第57集团军和其它部队的不到20万兵力。克莱斯特也瞅准了苏军防御没有准备好的机会,迅速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坦克在北线突破4个苏军步兵师的防御,并于11月20日占领了罗斯托夫。

可以说,此战之前,克莱斯特连续在乌曼合围战和基辅包围战中屡获战功,对钳形打法熟记于心,而德军统帅部的重点又都放在了中线莫斯科战场,他们都没意识到铁木辛哥会打来一记反勾拳,最终还收复了罗斯托夫。

从这个层面讲,克莱斯特占领罗斯托夫以后,还是存在着轻敌思想,而从指挥层面看,德军统帅部认为基辅战役以后南线苏军实力大打折扣,并没将苏军的反攻当回事,认识上的错误带来指挥上的盲目自信,导致前功尽弃。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作为苏德战场上的一名优秀指挥员,克莱斯特一直承担着南线的装甲进攻任务,但在占领罗斯托夫以后,他为什么没有发现苏军切断了他的退路呢?

一方面,当克莱斯特集中三分之二的坦克向北线进攻时,铁木辛哥就已经发现了德军后方出现的漏洞,本来第1装甲集群在前面几个月的作战中损失也不小,到进攻罗斯托夫时3个装甲师加起来还不到250辆坦克,相当于损失了三分之二,尽管20日德军占领了罗斯托夫,但苏军却将主力慢慢向南线靠拢,等于抄了克莱斯特的后路,到26日时,德军失去了后方补给,不得不放弃罗斯托夫,迅速向后撤退。

另一方面,苏军独立第56集团军誓死复仇,德军阻挡不住。德军占领罗斯托夫以后,铁木辛哥命令第56集团军在北线拖住克莱斯特不能回防南线,又让第57集团军在南线抄德军的后路,南北夹击,苏军展开了一个大的钳形攻势,克莱斯特反而成了被苏军包围的对象。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更让克莱斯特没想到的是,南线作战环境也不理想,11月份的泥泞气候一点不比莫斯科战场好到哪去,加上南线的丘陵高地环境,使德军的装甲行军难度加大。而且,苏军独立第56集团军的官兵根本没把德军坦克放在眼里,他们喝完伏特加的誓师酒,手挽着手排着长队向罗斯托夫挺进,敢打必胜的气势就让德军不战而退。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罗斯托夫之战,克莱斯特除了对钳形打法过于依赖外,德军的补给没有跟上也是重要原因。由于铁路轨距的差别,原本应该输送的724列火车补给,实际才到了195列,导致德军前线燃油严重不足,装甲开不动,弹药不够数。而铁木辛哥却通过拖字决,在不断增派预备队的同时,又大量消耗了德军的作战资源,最终以付出3万人的代价收复了罗斯托夫,还让克莱斯特也付出了2万多人的代价,并后撤了80公里。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56集团军为何能反败为胜?克莱斯特老打法失灵

罗斯托夫之战,不仅让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龙德施泰特解除了职务,还使南线德军没有抽调一兵一卒增援莫斯科战场,还成为了苏德战争打响以来第二场反击战的胜利,其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莫斯科战役,第1装甲集群为何没有北上参战?罗斯托夫也重要

二战苏德战争,古德里安为何说灾难从罗斯托夫战役开始?隐患出现

二战罗斯托夫战役,第1装甲集团军为何被阻?苏军首秀围歼战斗

二战罗斯托夫反击战,为何克莱斯特判断失误?铁木辛哥改变了打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