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玉成、李秀成,在湘军阵营处于什么水平?比曾国荃强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洪秀全差点成为朱元璋第二,因内部不团结,被湘军逆袭成功。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八旗、绿营不堪一击,从金田起义以来,他们就经常战败,毫无斗志,没了当年之勇。1865年,太平军余部联手捻军在高楼寨设伏,7000八旗精锐全军覆没,清朝连本钱都丢了。

八旗、绿营不给力,湘军成为清朝武装力量新的支柱,力挽狂澜,为清朝续命数十年。1864年7月,湘军攻克天京,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灭亡,清朝迎来中兴的机会。此时,湘军实力达到巅峰,许多湘军将领赚得盆满钵满,不但获取大量银两,还能获得高官厚禄,此乃人生赢家。

陈玉成、李秀成,在湘军阵营处于什么水平?比曾国荃强

不以成败论英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太平军将领还是非常厉害,他们不弱于湘军,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而已。天京事变后,东王、北王、燕王死于内斗,翼王石达开率10万精锐外出单干,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后,湘军走向了巅峰,英法联军又支持清朝,太平军处境更加艰难。

内忧外患的局势下,陈玉成、李秀成挺身而出,率一帮残兵败将苦苦支撑,与湘军厮杀,取得不少胜利。1858年11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曾国藩早年训练的6000多湘军骨干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叫苦不迭。但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抛开平台不说,陈玉成、李秀成确实很厉害,若是他们处在湘军阵营,应该处在什么水平呢?曾国荃、鲍超、多隆阿、李续宾等只能给他们提鞋;陈玉成、李秀成跟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处在同一档次。

陈玉成、李秀成,在湘军阵营处于什么水平?比曾国荃强

拿太平天国运动来刷经验,湘军阵营出现许多悍将,李续宾、李续宜、刘长佑、张运兰、鲍超、多隆阿、彭玉麟、李孟群、杨载福、罗泽南、塔齐布、周凤山、王珍、肖捷三、童添云、普承尧、刘腾鸿、李臣典、彭毓橘、朱洪章、席宝田、周世宽等,都是能人。

湘军能够灭亡太平天国,这些悍将功不可没,但跟陈玉成、李秀成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才。李续宾,自然不用多说,他号称是湘军第一悍将,结果在三河镇被陈玉成全歼,曾国藩早年的家当都被他耗尽了。那么,曾国荃呢?此人可是率军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运动。

灭亡太平天国,九帅曾国荃功不可没,综合实力比不过陈玉成、李秀成。原因很简单,大清国力摆在那里,又有英法联军支持,夺取天京并非难事。曾国荃能攻打天京,抢夺胜利果实,主要是他哥哥曾国藩给力。

陈玉成、李秀成,在湘军阵营处于什么水平?比曾国荃强

抛开平台不讲,曾国荃武力值太过一般,他只能搞“堡垒战术”,与太平军打消耗战。此时,曾国藩、胡林翼统筹一切,协调各方面行动,坐镇中枢指挥。彭玉麟、杨载福水师封锁长江,保证湘军粮食、弹药、衣物补给充足,饷银及时发放到位。

左宗棠、李鸿章、“洋枪队”、英法联军在江浙作战,牵着太平军,曾国荃就是躺着赢,没有什么压力。绝对的实力面前,又有英法支持,即便只是普通将领,都能将天京困死,灭亡太平天国,曾国荃并没亮点。

鲍超、多隆阿也是如此,他们是曾国藩、胡林翼麾下将领,执行某一方面的作战任务,服务于湘军的总体战略。与陈玉成、李秀成作战的实际指挥官,都是曾国藩、胡林翼,而不是这些悍将。一次例外,就是三河之战,李续宾阵亡沙场,一点脾气都没有。

陈玉成、李秀成,在湘军阵营处于什么水平?比曾国荃强

陈玉成、李秀成,武力值强悍,他们是统帅级别,可以独当一面,具有力挽狂澜之能力。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两广“老兄弟”损失殆尽,太平军几乎没有精锐可言。杨秀清死后,太平军失去统一指挥,内部派系林立,洪秀全也是没有办法。再加上拜上帝教信仰的崩溃,太平军士气非常低迷,人心涣散。

此时,湘军、八旗、绿营、淮军、楚军、“洋枪队”、英法联军等,从各个方面反扑,联手围剿太平天国。如此险恶的环境下,陈玉成、李秀成率领一帮刚刚招募而来的“新兵”以及少量“老兄弟”,东征西讨,还能取得不少胜利,着实不简单。

桐城大捷,歼灭清军6万余人;浦口大捷,歼灭八旗、绿营2万余人;三河、桐城之战,歼灭湘军8000余人;二次摧毁“江南大营”,歼灭八旗、绿营,以及收编的清朝,总计10余万。处在绝对劣势一方,还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战绩,试问湘军阵营,除了胡林翼,还有谁。

陈玉成、李秀成,在湘军阵营处于什么水平?比曾国荃强

兵力自己招募,士兵自己训练,后勤自己解决,调兵自己完成,还要东奔西跑的作战,没有休整的余地,这便是陈玉成、李秀成的军事生涯。湘军阵营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胡林翼。可以说,陈玉成、李秀成是帅才,曾国荃、鲍超、多隆阿、李续宾,充其量就是猛将,仅此而已。

胡林翼评价陈玉成,“汉唐以来,从未有过的劲敌”,曾国藩也说:“近来观察石逆所为,远逊于四眼贼矣。”所以,抛开平台不谈,陈玉成、李秀成若在湘军阵营,他们可以担任统帅,独当一面,协调各路兵马。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