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贯中为何要创作吴国太、乔国老这两位人物?(作者:孙正宇)

作者:历史作家孙正宇

作者:孙正宇

《三国演义》中,刘备东吴结亲,孙策、周瑜的岳父乔国老为什么会帮刘备?

这个问题,笔者思考了几天。最开始没有理出头绪来。总觉得乔国老没理由要帮刘备啊!怎么讲?

罗贯中借乔国老之口给出的答案是孙权、周瑜想以假结婚的方式夺回荆州,就算成功了也会让人耻笑。就算乔国老看不起周瑜的这个计策,但是周瑜是其女婿,乔国老是孙权集团的人。乔国老在这件事上去帮刘备,就等于与孙权去唱对台戏。虽然乔国老不属于东吴的核心决策层,但也是东吴集团一位地位显赫的人物。孙权是反对刘备的,作为江东孙氏的亲家,乔国老怎么帮起刘备了呢?孙权能高兴吗?

罗贯中为何要创作吴国太、乔国老这两位人物?(作者:孙正宇)

所以笔者之前没有想通这个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乔国老可能是忠于汉室的,刘备是大汉皇叔,他帮刘备很正常。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这个玩笑开大了。怎么讲?

其一,孙坚曾经私藏了传国玉玺。乔国老要是忠于汉室,他怎么会与孙坚家族结亲,怎么会久居江东?应该去朝廷找汉献帝才对啊。

其二,如果说乔国老心向刘备,这更不靠谱了。乔国老要是心向刘备,应该去荆州投奔刘备才对啊。当然,以乔国老与江东孙氏的亲家关系、与周瑜的翁婿关系、在江东的地位,是不会做出这种不靠谱的事的。

其三,就算乔国老叛逃荆州,刘备会收留他吗?不会。为什么?隆中对的方针之一是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刘备不会为了一个乔国老而得罪了孙权。所以,乔国老就算叛逃荆州,估计也会被刘备遣返回东吴。

罗贯中为何要创作吴国太、乔国老这两位人物?(作者:孙正宇)

那乔国老为什么帮刘备?

其实要搞清这个问题还要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说起。怎么讲?

刘备去东吴入赘,是罗贯中根据正史改编的。那么正史的原貌是什么样?

刘备去东吴向孙权要地盘,周瑜建议把刘备留在东吴,但是孙权没同意。刘备得以回到荆州。也就是说在正史中,周瑜是主张扣留刘备的,如果没有孙权的同意,刘备是回不到荆州的。

但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故事改了。改成孙权、周瑜都是主张以刘备入赘为名,将其骗到东吴。也就是说,孙权和周瑜都不会真地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都不会同意放刘备回荆州。这样一来,刘备和孙夫人的婚结的成吗?结不成。婚结不成,没有孙夫人的帮助,刘备回得去荆州吗?回不去。刘备要是回不去荆州,蜀汉怎么建立啊?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人以后怎么办啊?《三国演义》还怎么往下写啊?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和真实的历史不一样,真实的历史是谁也改不了的,而《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怎么发展,关键在于罗贯中的笔怎么写。

罗贯中意识到,要让刘备的婚能够结成,必须安排一个人,这个人必须能管住孙权的人。于是罗贯中虚构了一个人,就是吴国太。但是问题在于,孙权为什么要听吴国太的?

在《三国演义》之中,吴国太是孙夫人的母亲,她和自己的姐姐,也就是孙权的母亲吴氏一起嫁给了孙坚。所以吴国太很关心自己女儿孙氏的婚姻,知道孙刘联姻是周瑜之计时,出于自己女儿名节的考虑,决定看看刘备怎么样,再决定与否联姻。但是这并不能决定孙权一定要听吴国太的,为什么?

因为从孙权的母亲角度讲,吴国太是孙权的小姨;从孙坚的角度讲,吴国太是孙坚的妾,是孙权的庶母。在江东的军国大事上,孙权没有必要听吴国太的安排。罗贯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给吴国太和孙权加了戏。怎么讲?

其一,《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讲,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前,告诉孙权:“我和我妹妹都嫁给了你父亲,所以我妹妹(吴国太)也是你母亲。我去世后,你要像对待我那样对我妹妹。而且你妹妹(孙夫人),你也要好好恩养,将来为他找个好丈夫。”

其二,罗贯中给孙权戴了个大高帽。怎么讲?《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有句话:“孙权乃大孝之人。”什么叫“大孝之人”?就是不是一般地孝顺。

如此一来,吴国太的话,孙权要听。罗贯中让吴国太管住孙权的目的实现了。所以,即使吴国太因为年仅半百的刘备“仪表非凡”而看中刘备,有些不合情理,但是为了刘备能结成婚,为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能继续往下写,罗贯中也是尽心竭力了。说实话,罗贯中实在想不出吴国太看中刘备当自己女婿的更好理由了。

罗贯中为何要创作吴国太、乔国老这两位人物?(作者:孙正宇)

在设计了能管住孙权的吴国太之后,罗贯中发现还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吴国太这个形象让读者读起来很别扭。怎么讲?

孙权是大孝之人,那吴国太作为孙权的“母亲”,为什么处处在保护刘备,对自己的“儿子”孙权想要夺回荆州的事业置若罔闻?

这些事会给读者一个印象。什么印象?

虽然吴国太不是孙权的亲妈,最起码也是小姨。而人家孙权可是罗贯中笔下“大孝之人”。你吴国太招刘备为婿就已经很不合情理了,你怎么还不关心孙权想要夺回荆州的事业呢?这符合情理吗?

其实这也是罗贯中先生犯愁的地方,罗贯中先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罗先生想了办法,就是提前布局。怎么讲?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和四十四回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孙权对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吴国太建议孙权问问周瑜。于是,孙权派人去鄱阳找周瑜回来议事。本来正史中建议孙权把周瑜找回来的人是鲁肃,罗贯中把鲁肃的建议转给了吴国太了。为什么这么做?

罗贯中这么做是让读者感到,吴国太是关心孙权事业的,他不是一个只关心刘备不关心孙权的人。

设计完吴国太这个人物之后,罗贯中又发现一个问题。怎么讲?

刘备到东吴之后,直接去找吴国太是有困难的。为什么?

其一,吴国太的丈夫孙坚于公元191年去世,吴国太寡居多年,而且很少过问江东的政事。不要说刘备一个外人,就是江东的文臣武将,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也不是很合适直接越过孙权去找吴国太。而且刘备与寡居的吴国太年龄相仿,在当时的社会,多少讲究一个“避嫌”。

其二,假设刘备不管那么多礼法,直接越过孙权去找未来的岳母吴国太。问题是周瑜的计策当时并没告诉吴国太,吴国太不知道刘备入赘东吴的事情。刘备见到吴国太必然会说自己要成为其女婿的事,而吴国太必然会说:“这事我怎么不知道!”这样一来,孙权、周瑜造假的事就露馅了。刘备和孙氏联姻的事就黄了。

面对这些困难,罗贯中意识到,必须在刘备和吴国太之间设立一个联系人,这个人必须有几个特点:

其一,这个人必须在东吴,而且刘备必须很容易就可以见。

其二,以这个人的身份,见到吴国太也很容易;不但要能很容易见到吴国太,还要能在吴国太面前说得上话。

其三,这个人在江东要有特殊的地位。他要不怕周瑜,而且就算他帮了刘备,孙权也不会对他怎么样。

想来想去,罗贯中认为让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当这个联系人相对合适。为什么?

其一,乔国老是二乔之父,以乔国老身份,刘备去拜见他,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其二,乔国老是孙策的岳父,和吴国太是亲家。亲家见面,应该是个很好的理由。

其三,乔国老是周瑜的岳父,周瑜就算不满意,也不方便发作。

其四,孙策是孙权的哥哥,乔国老是其哥哥的岳父。孙权被罗贯中定位为“大孝之人”.所以,罗贯中写乔国老敢去帮着刘备,孙权没有怪罪乔国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圆其说。

关键是乔国老为什么帮刘备,吴国太怎么会看中刘备?罗贯中也知道这两个问题自己给出的理由并不充分,但是也确实想不出充分的理由,可是这难不倒作为小说家的罗贯中,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

就是转移读者的注意力。通过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把读者注意力转移到孔明的足智多谋上,让读者感到乔国老能帮刘备,吴国太看上刘备,都在孔明神机妙算之内。许多人已经把孔明 “神算”当成常态,而且崇拜之至。所以,这两项反而成了孔明“神算”的加分项。不能不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擅长编故事。

罗贯中为何要创作吴国太、乔国老这两位人物?(作者:孙正宇)

孙正宇作品《知三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