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面临严峻考验

作者:车径行导演

疫情对整个电影行业是一次严峻考验,尤其是民营电影公司。疫情结束电影产业要恢复,还是要内容为王。建议国家层面能成立一些专项基金,来解决行业里面的现金流,让它转起来,同时专项基金也可以用来奖励未来的优秀电影。尽管疫情期间观众可以在网上看电影,但不能小看一年才600多亿的中国电影产业,它影响巨大。疫情过去观众依然要走进电影院,因为电影的物理结构使得电影效果在网络上难以实现。这次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特别大的冲击,如果未来想把观众拉回电影院,要集中一些优势资源,包括宣传资源、影片档期上的调度资源甚至一些实打实的票补资源,来扶助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大片,把观众的热情拉回到电影院里。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面临严峻考验

其实,中国电影产业真正的威胁并不是疫情,而是电影作品一味追求票房,丧失了电影的艺术与技术质量,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疫情将冲击了好莱坞的票房野心,中国电影票房当然也同样受到严重影响。幸存的电影从业者将因为长期的生产停滞而面临消费者习惯改变和供给缺乏的问题。目前燃眉之急是,中国的电影产业必须依靠紧急纾困,否则许多业者若无法度过此难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中国电影电影才能共克时艰、度过难关。只有做真诚的电影、做中国人自己的电影,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面临严峻考验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一直就是中外艺术家塑造英雄形象、传承英雄情愫的重要载体。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表达始终是银幕上跃动的一个重要主题。对那些流光溢彩又气象万千的英雄主题电影作品进行回顾、检视,可对今后此类主题创作提供思想启发和艺术镜鉴。但英雄人物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固化高大上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优点有缺憾的普通人。好莱坞电影在创作中把握的比较好,而中国电影在英雄人物的创作中往往有失偏颇,让观众难以接受和相信。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电影创作要站在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高度去创作,任何一部电影都是中国的电影、世界的电影、人类的电影。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面临的重大创作主题。一是建立格局意识。二是加强合作。三是寻找好剧本。电影与文学不同,文学和电影最终的表达、表现方式不一样,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成功的电影。电影创作格局一定要大,一定要站在中国、世界的电影格局中考虑,坚守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才有可能做出好电影。电影创作遵循市场法则就是尊重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