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将于10月29-31日在大连举办

作者:全媒时代

据悉,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将于10月29-31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本届博览会将把海洋牧场科普及体验作为亮点之一,现场举办海洋牧场成果讲解、海洋知识科普等活动。即日起组委会将在博览会官方微信平台开设海洋公益科普专栏,邀请“全国十大江河卫士”、“全国十大海洋卫士”,临澜环保公社创始人、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任增颖副会长,以从事多年海洋环保公益人的视角,讲述海洋牧场对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推动作用。

现代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念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生态良好、资源丰富、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思路,是以人为本,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对于人类的“蓝色粮仓”建设意义重大,对于海洋经济发展将是重要的陆海统筹延展的空间载体。基于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长期参与,笔者自2018年开始思路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

下面以国家二级濒危物种东亚江豚保护为例,进行阐述。

江豚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鼠海豚科、江豚属,包括印度洋-太平洋江豚和窄脊江豚2个种,其中,窄脊江豚又分为2个亚种,分别为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分布于黄渤海域的"海洋江豚"为东亚江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近年来利用黄海所本单位的调查船只,对渤海和黄海局部海域的江豚分布和种群也进行了调查。

东亚江豚,俗称"海猪"、"猪鱼"、"江猪",在黄河入海口附近区域,被当地渔民称为"渤海河神"。这一物种成为国家濒危二级物种三十余年,在2021年2月5日,农业农村部官方公布的物种级别调整的信息中,依然是国家濒危二级保护物种。这样的结果,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奖励。

自2012年11月23日开始至今,笔者在山东省沿海各地及大连市的一些保护呼吁和行动实践,是起到一定的效果的。濒危物种调级,实际上跟野生物种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对比在同期被从濒危二级调整为濒危一级的野生水野物种,客观上说明了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实在是进入极度濒危的进程中,比如长江江豚和斑海豹,都由二级升级为一级。保护力度及监管力度的增大,反映了其种群数量的严重不足。而东亚江豚和印太江豚依然停留在国家二级濒危的级别中,说明它们的保有量还达不到升级的标准。

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将于10月29-31日在大连举办

公众参与环保宣传保护海洋江豚

目前,有关东亚江豚死亡的报道偶尔散落在沿海各地的媒体小篇幅中。笔者在2013年7月,于山东某沿海地市渔港调研时,有三位渔船船长曾告知她,他们一次出海行程,就扔掉了18头已经死亡的东亚江豚。2014年12月24日,有当地的志愿者紧急联系到笔者,发现4头已经晒干的东亚江豚。

至今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视频,是关于2013年11月份,在烟台金水桥附近那头被用极其专业的手法剥的只剩下一张豚皮的东亚江豚。2019年初,仅仅截止到3月23日,笔者收到了31例海水江豚死亡案例。沿海各地的海洋中,东亚江豚的命运需要更多社会层面关注,争取早日结束一直默默无闻死亡的局面。

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将于10月29-31日在大连举办

东亚江豚自由游弋在长岛附近海域

现代海洋牧场与东亚江豚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深度了解现代海洋牧场的功能之后,笔者做出一个非科学性的推断: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是为了恢复海洋生物生境,增加海洋生物量,修复海洋生态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可以为东亚江豚提供良好的觅食等生存环境。

东亚江豚,通常分布于台湾海峡的沿岸海域(包括台湾西部沿海)、中国东海北部、环渤海和黄海,韩国和日本水域。大约10—30万年前,一部分栖息于黄海的东亚江豚借助当时海平面上涨的海侵事件迁徙到长江中,最终演变成为长江江豚。

根据东亚江豚的生活习性,对食物的偏好(鳀鱼和玉筋鱼等小型中、上层鱼类)和不同海域鱼类食物的丰度,大连有关部门提出了黄海以长海渔场水域为江豚和小鳁鲸保护的重点海域。通过东亚江豚在大连海域的分布和迁徙规律的初步研究发现,江豚每年5月左右通过旅顺老铁山水道进入辽东湾水域,11月通过同样的水道离开渤海;江豚的这种时间分布模式与斑海豹的分布形成时空互补的框架。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根据东亚江豚分布特点,开展长海县、旅顺老铁山等重点水域的江豚和小鳁鲸分布、洄游规律、生态习性等监测,并在长海县重点水域(由于旅顺的军事敏感性限制)布设了水下声音监控设备,可以长期实施水下声音记录,据此推导江豚等鲸豚类动物。

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将于10月29-31日在大连举办

东亚江豚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来自渔民误捕。"底拖网"的存在,在捕获鱼类的同时,也把喜欢追逐鱼群的东亚江豚们一并拖入网中,由于东亚江豚离开水体之后很快就会窒息死亡,而其本身并不具有经济价值,绝大多数渔业捕捞从业人员,在发现已经捕捞到的东亚江豚之后,会选择将死亡的东亚江豚直接扔进海里。在中国沿海海岸带发现的被海浪冲到岸边的东亚江豚案例,基本上是死亡多时,肤色黝黑。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渔业网具的改革,不会为东亚江豚设置逃生的可能。海洋渔业的发展,绝户网、底拖网,层出不穷,随时都会看到竭泽而渔的案例,网眼小的连幼鱼、小虾都难以生存。更何况成年体重将近200斤的东亚江豚?笔者就此问题,于2015年10月,专程去到青岛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请教相关专家,才发现改革网具这条路在未来很长时间走不通。

2018年9月,通过在大连首届国际海洋牧场大会上的参观学习,笔者对人工鱼礁投放及人工海底山脉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步开拓了思路,经过了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越发感觉到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与濒危物种东亚江豚的保护有关联。

直到2021年4月初,参与大连海洋城市生态文明推进与现代海洋牧场研讨会的筹备过程中,在与有关人工鱼礁建设专家的不断交流过程中,确信人工鱼礁建设,不仅能够增殖鱼类,也能够防止底拖网在该区域的出现。

人工鱼礁,与底拖网是天然的"敌对",在人工鱼礁的区域,底拖网的命运可想而知。人工鱼礁投放区域,客观上形成了以东亚江豚为代表的海洋濒危哺乳类生物的"人工保护区"。东亚江豚在这个区域里追逐鱼群,不会被底拖网兜进去,从而能够继续生存于海洋中。

根据多年来与山东沿海及大连市沿海区域的渔民的沟通,几乎没有哪个渔民是主观上想捕捞东亚江豚,偶尔捕到的是无心而为。从刑法上也很难量刑。

人工鱼礁的投放,客观上为东亚江豚形成了保护区域。而在现行的海洋类保护区管理制度中,并没有突出体现海洋江豚的保护的重要性。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的投放,将为海洋江豚保护提供了必然的保护服务。

东亚江豚的保护,与近海岸开发及围填海造地有相关关系,与入海河道的污染有关系,统筹推进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海岸带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海岛以及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都将对东亚江豚保护有重大作用。同时,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也是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

在人类转向"海洋经济"的热潮中,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被越来越重视。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广袤的海洋是我们共同的故乡。

海洋不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还养育着2万多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对海洋的探究将越来越深入。随着科技力量的投入,海洋生态修复、渔业增殖都将是收效颇丰。而我们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可以欣喜地发现,“海中大熊猫”东亚江豚在海洋牧场里仍然可以自由游弋。

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及渔业博览会将于10月29-31日在大连举办

秉持“蓝色信念”,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落脚点,在于尊重海洋。天人合一,才能推进可持续发展。

供稿: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 任增颖